裘炯濤
青少年學習編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從早年的Logo語言,到最近幾年風靡全球的Scratch,都有大量青少年在學習。編程對于青少年邏輯思維、綜合素養的鍛煉成效顯著,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我工作的學校只有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適合小學低段學生學習的編程內容。一年里,我漸漸地摸索出一條適合小學低段學生學習的編程之路。
從code.org起步
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了全球計算機教學周和“編程一小時”活動,在code.org網站上我看到了一套完整的、針對低段兒童的編程系列課程。課程學習從最簡單的辨別方向開始,再到順序結構、判斷結構、循環結構。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習,還融入了事件偵聽等內容。編程中原本復雜的事情,在這個課程體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體驗該課程之后,我決定就從這里起步,將這套課程作為我校兒童編程的起點。
2015年9月,我開設了學校第一個信息類社團,取名“碼上編程”。從“編程一小時”項目起步,一下子就降低了編程的門檻,一年級的孩子在上幾次課之后就能掌握圖形化編程的方法,還能理解常見的邏輯結構,更關鍵的是,孩子們愛上了編程,不再覺得編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以其中的“蜜蜂采蜜”情景為例,簡述“編程一小時”有趣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前期,學生要通過程序積木控制小蜜蜂完成采蜜和釀蜜。這是典型的順序結構,這個內容的學習將幫助兒童形成嚴密的邏輯性思維,并初步形成尋找最短路徑的思想。
在循序漸進的任務中,學生逐漸掌握了順序結構,也發現了很多程序是重復的,自然產生對重復結構的需求。在采蜜、釀蜜這個場景中,使用重復模塊可以大大提高編程效率。
在真實世界中,不是每朵花都有花蜜的,在采蜜之前需要先做判斷:如果有就采蜜,如果沒有花蜜就去尋找下一朵鮮花。這個情景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判斷結構。生動形象的情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判斷結構。

在其他語言的學習中,函數是一個攔路虎,學生總是無法理解函數的作用。而在code.org的課程中,我依然借助于“蜜蜂采蜜”的情景,很好地融合了函數的知識點。這個任務多次需要在同一朵花采5次蜜,于是將采5次蜜作為一個標準函數。重復調用該函數可大大提高程序編寫效率。
在code.org課程中,有大量諸如此類的富有趣味的學習情景,在學習中融入了各類生活知識。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除了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對編程的興趣。
Scratch:兒童編程的必經之路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在“編程一小時”收獲滿滿。漸漸地,很多孩子發現“編程一小時”的課程難度也無法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編程需求。這個時候,我將社團的學習內容順利地過渡到Scratch。根據我校實際情況,Scratch是孩子學習編程的第二步。
在課程開始之前,我給每個孩子注冊了Scratch官網的賬號。利用這個賬號,孩子們做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在學校里上傳,避免優盤拷貝的麻煩。回家之后,可以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繼續修改作品。同時我每次課都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到Scratch社區、社團QQ群,甚至父母的朋友圈。身邊人的關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由于學生有“編程一小時”的學習經驗,入門Scratch就輕松很多,重復、判斷、移動,這些程序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使入門學習的過程大大簡化。
學生的思維總是很獨特,常常令老師始料未及。比如有一次,我的教學計劃是介紹如何使用矢量繪圖畫出一只小雞,很多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掌握了繪制方法,然后開始自由創作。十分鐘過后,我發現有學生將小雞與逐幀動畫結合,做出了變形小雞;利用油漆桶工具在雞身上畫出圈圈色彩,變成了鳳凰小雞。
我認為,Scratch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兒童編程的必經之路,源于它“想象,創造,分享”的理念。Scratch是創客教育的利器,也是啟蒙階段必不可少的一環。同時,學習Scratch對于學生邏輯思維、審美等多方面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摸索前行:Arduino這邊風景獨好
今年年初,我自己開始接觸Arduino,一開始覺得很難,點亮一盞LED燈都要折騰很久,想過放棄,覺得這樣的難度不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習。后來,無意中發現了Mixly,利用Mixly圖形化軟件為Arduino編程就變得簡單了很多,點亮一盞LED燈只需要一個積木模塊。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做了幾件有趣的作品后,趁著學校籌備科技節活動,我購買了一批設備,準備開一個興趣小組。當時,我還不敢提創客這個概念,因為我自己也不懂。從投入上看,我們的創客教育投入是采用按需購買、逐步提升的模式,避免了一次性大量投入帶來的不必要的浪費。
在謝作如老師《創意機器人(小學版)》一書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我校的創客課程。我從社團里選擇了一部分學生參加這個課程。針對學生年齡偏低,從未接觸過電子制作的現狀,我放慢了學習節奏。當孩子們第一次通過搭建程序積木控制點亮LED燈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興奮。從孩子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喜愛。我跟孩子們一起點亮的第一盞LED燈,照亮了孩子們和我的創客之路。
我們將LED與超輕粘土結合,將作品做在紙盒子上,利用發光二極管點綴作品。通過這樣的作品,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編程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斷與他人合作、比較和互相評價。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用多個LED燈與繪畫結合,然后控制LED燈有規律地亮滅。Arduino與美術、手工的結合是一個比較好的入口,尤其是低學段學生,程序的復雜度不高,經過幾次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
總結與反思
近一年的編程教育實踐讓我愛上了創客教育,同時也帶給我一些思考。
對于小學低段學生而言,學習算法和編程能力并不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用簡單的程序來實現功能。比如,用順序結構和簡單的循環結構制作流水燈,用簡單的選擇判斷結構制作倒車雷達。
小學低段學生更樂于進行形象思維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以積木、繪畫、彩泥等作為載體制作電子創意作品,更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努力將創客活動與其他學科融合,讓其他學科老師參與到創客制作中來,提高創客活動影響力。此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并通過多學科結合引起家長的關注與支持。
通過創客活動的開展,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創客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做中創,將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變成創新設計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協作和動手實踐多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劉金鵬.創客教育類拓展性課程體系建設[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2).
秦賽玉.創客教育:“智造”新型校園[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5(7).
(作者單位: 浙江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聽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