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富
【摘要】數學應用解題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高效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育學生數學應用解題能力已經成為教師熱切關注的話題。為此,筆者在文中主要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為例,對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解題能力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 解題 應用能力 培養方法
當前階段,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往往將教學精力放置在理論教學中,卻完全忽視了需要對學生數學應用解題能力進行培養。雖然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學習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卻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可以將其靈活使用。為此,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展開針對性教學。
一、注重數學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應用題過程中,嚴重忽視學生的應用解題意識培養,進一步導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過程中,僅僅只是考慮數學題目的選材背景,卻嚴重忽視了數學解題過程的探索[1]。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只是訓練學生的解題正確率,卻沒有對數學答案的由來進行針對性解析,嚴重抑制了學生應用學習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數學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性。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活躍于生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從數學問題中尋找隱性條件,同時還要有效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學5.4《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銷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讓學生平時常見的打折促銷的情景再現在腦海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將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教與學。如:賣20元,每個可以賺2元,每個定價30元,可以打個八折,每個能賺6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商品的定價、售價、進價和利潤的概念,同時初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實際解析題目過程中,需要嚴格遵照“問題條件解析一問題方法一解析過程一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流程,”深度體會數學的建模思想和方程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效性,同時在合作中積累學習經驗,增強合作的能力和意識[2]。
二、積極培養初中生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應用意識作為初中生將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解題思想合理應用至實際生活中的心理行為。當學生遇到學習問題時會自主產應用意識,并利用自身所學去嘗試解決學習問題。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概率知識后,會自主聯想到抽獎活動,并在以后遇到抽獎活動時自主運用數學概率知識進行分析。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種不同形式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有效構建數學解題模型,從根本上引導并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八年級數學上冊《二元一次方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一年一班舉辦新年晚會,班長預計運用50元錢買水果,該如何進行分配這筆資金?請學生各抒己見,定制采購方案。此數學應用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在實際解析過程中可以發現,數學問題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如:具體需要購買幾種水果?每一種水果具體需要購買幾個?怎么樣保證全面學生都可以每人都有等。在進行實際解析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條件研究、應用設計方案、數據資源采集、全面構建書籍模型等因素分析,最后算出數學答案。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涉及到諸多的數學知識,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學習價值,強化學生學習信心,進而全面構建數學解題模型,高效解決實際問題[3]。
三、側重于數學理論解題技巧滲透
當前階段,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中就題論題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早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發展要求,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自我教學觀念,積極培養班級中學生的數學解題思想及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下3.2《用關系式表示的變量間關系》這一課時,關系式是我們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另一種方法.利用關系式,如 y = 3x,我們可以根據任何一個自變量的值求出相應的因變量的值。教師需要重點要引導學生觀察變化中面積是怎樣隨著高變化而變化的。同時,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將相關數學因素進行整合分類,學生則一邊模仿一邊進行實際操作,逐漸掌握方程的正確解題技巧,并在不斷解題過程中提升自我數學解題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自主構建自我獨特的思維模式,從簡單的數學條件解析入手,結合大量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實現數學應用題生活化教學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的數學解題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生數學應用解題能力作為新課標數學學科教學發展方向,數學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設置大量的開放性數學問題,進面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學習習慣,進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衛紅.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林建平.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03:63.
[3]李新江.論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J].新課程學習(中),2014,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