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摘 要: 本文首先對古籍的概念和意義進行闡述,之后重點論述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與保護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四點保護古籍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圖書館古籍管理與保護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 古籍保護 古籍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045-01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殿堂,古籍文獻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古籍實施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僅是對古籍自身價值的肯定,也是圖書館一項重要工作,更是圖書館獲得社會支持,促進自身發展的契機。
一、古籍的概念及意義
中國有5千年的文明史,前人留下了大量的典籍,我們的歷史很多是靠這些典籍傳承的。古籍,即未采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的書籍。主要指撰寫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有古籍善本和普通古籍兩種類別。古籍的上限,是指春秋末戰國時編定撰寫的經、傳、說、記、諸子書等。下限則一般劃到清代末年,近年來有下延的趨勢: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內容或形式上沿襲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爐灶,一般仍可以劃入古籍范圍。古籍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傳承文明的一種重要形式,保護和利用好古籍,對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認同。正因為此,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古籍整理保護工作。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整理出版古籍圖書2萬余種,其中近九成是改革開放以來整理出版的。
二、古籍管理與保護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達,圖書館在古籍保護遺產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比如改善古籍書庫的環境、引進先進設備、完善管理制度和修復手段等方面,具體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防火、防潮裝置
火災對于藏書往往是毀滅性的威脅,因此在圖書館的古籍保護工作中,防火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圖書館在古籍存放室都安裝了防煙警報感應器和氣體滅火裝置,一旦出現煙火,立即自動斷電,撲滅貨源。同時,防潮也十分重要,濕度過大,書籍就容易受潮發霉滋生書蟲。一些圖書館采用了恒溫、恒濕的中央空調來控制溫濕度,若是條件有限,為了節省經費,可以在存放室中設置多處濕、溫度計每天進行記錄,一旦產生濕度較大的情況時,就及時的通風除濕,將溫度控制在最佳狀態。
二是防蟲、鼠、塵 、光措施
古籍遭受蛀蟲的現象極為普遍,圖書館的傳統防蟲措施是使用樟腦丸來對蟲子進行驅除,雖有一定作用,但是樟腦丸只能驅蟲,不能殺蟲,使用于開敞的書架中,效果并不理想。現在不少圖書館利用古籍保護專款,定制了樟木盒或樟木櫥來存放古籍,而且使用白熾燈進行照明,安裝上防光防曬的環保布窗簾,這樣既能達到防蟲的效果,又能產生很好的防塵、防光的保護效用。在防蟲方面,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是冷凍殺蟲技術,古籍經冷凍后保存,可以杜絕蟲卵帶入存放室,具有較好的殺蟲效果,但成本較高,尚未普及。此外,要實行嚴格的門窗管理防范,嚴禁老鼠的進入。
三是防盜措施
古籍的價值是十分珍貴的,近年來,古籍被盜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切實保護好這筆精神財富,一些圖書館在古籍存放室安裝了防盜門,并且添置了監控攝像頭和遠紅外線感應報警器,設立專人保管,閑雜人等不得進入,同時,定期清點藏書,仔細檢查電閘、門窗開關等。
四是繼承發揚傳統的關鍵修復技藝
修復破損古籍,亦是圖書館古籍保護的重要內容。多年來,古籍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為了完整的再現古籍原貌,大膽創新,銳意進取,不斷提升修復技藝,延續古籍壽命。目前圖書館已先后研制成紙漿修補技術。
三、古籍管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人為條件和自然條件的限制,一些圖書館的古籍保護現狀令人擔憂,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古籍摸底不清
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文物保護單位收藏了我國近九成以上的古籍,對于古籍的編目整理工作部分圖書館和藏書單位尚未完成,甚至有些基層圖書館自編館藏古籍書目,這與規范的分編、標準的著錄、準確的版本鑒定等要求相差很大,所以我們只能大概的了解各地的古籍典藏破損程度和保護狀況,在對珍貴古籍的建檔和管理機制方面我們還有待改進。
2.古籍破損老化嚴重
許多珍貴古籍文獻歷史的傳承中存在斷爛破損,蛀洞、鼠嚙的現象,有些古籍的紙面上甚至有水漬、油漬的等各種污漬,一些以竹為原料造的紙,也面臨嚴重的酸化現象,古籍修復與保護的形勢十分嚴峻。
3.古籍修復人才缺乏
古籍修復工作難度大,要求高,技術性強,目前,我國古籍修復隊伍面臨著專業人員少、高素質專業修復人員緊缺,年齡老化等難題。并且我們對古籍保護工作中所存在的人才匱乏問題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表現在對古籍專業人才的培訓、培養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強等。由于人手、資金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很多中小型圖書館沒有配備專職從事古籍工作的技術人員,從事古籍管理工作的人員往往是兼職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圖書館其他業務工作,古籍維護與管理只是兼職,并且他們都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也無法開展古籍的搶救和修復工作。
四、圖書館古籍管理與保護的對策
1.加強對古籍的普查與登記工作
要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古籍普查與登記工作,普查要徹底,內容要全面,確切掌握各級圖書館在古籍典藏和管理方面的具體情況,對于國家珍貴的古籍應當進行重點保護。同時,要加大對古籍資料的整合與整理力度,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古籍聯合目錄。
2.制定古籍的雙重保護計劃
圖書館古籍保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生性保護,即對原本古籍進行保護,包括修復殘破古籍、改善保護環境,對現存原本古籍進行定級、分級保護等;二是再生性保護,即對古籍進行影印或整理出版,對古籍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轉移保存和再揭示。
圖書館應該針對所保有的古籍制定雙重的保護計劃,一方面對古籍原件進行分類整理,通過各種手段補齊和保護古籍,如采取現代修復方法和傳統修裱技法相結合對已經損毀的古籍進行修復,防止古籍紙張發生進一步損毀;另一方面申請專項經費,組織人員有計劃、有選擇地影印或整理出版這些珍貴資料,使古籍中的文化精髓得以傳播。如利用防真復制、電子掃描等方法對古籍文獻上的內容復制或通過縮微攝影、電子影像等技術將古籍文獻上內容進行載體轉換,此來達到對古籍文獻的長期保護和有效利用的目的。2015年年底,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發布了《關于申報2016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的通知》,決定組織開展2016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工作,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切實推進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順利實施。
3.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的古籍修復人才
首先,加強高等院校古籍相關學科教育體系建設,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定向培養古籍數字化專門人才。其次,培養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工作的多才多能人才,使其在掌握某一專業知識基礎上,還兼顧第二專業、第三專業的學習與掌握,以適應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的整理、開發工作需要。第三,選派在職的圖書館古籍工作者參加各種進修班、崗位培訓班、學術會議,多層次、多方面的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職業修養。
4.加強對古籍文獻資源的數字化管理
古籍數字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古籍文獻進行加工處理,制成古籍文獻書目數據庫和古籍全文數據庫,通過光盤、網絡等介質保存和傳播。古籍文獻書目數據庫可以及時閱覽、傳遞及打印,保證重現古籍原貌。古籍全文數據庫通過將古籍全文轉換成電子文本,以便檢索、儲存及編輯。古籍數字化管理,可以進行網絡實時傳播,更易儲存、檢索利用和處理,是古籍保持生命力發揮價值的最佳方式。
總之,圖書館古籍的管理與保護是一項系統性、持久性的工程,雖然我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發展,通過對古籍保護措施的細化,對古籍修復技術的提高,以及眾多古籍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交流,古籍保護工作會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楊秀齊.圖書館古籍文獻的管理與保護[J].科技創新導報,2013(2):101-102.
[2]馬曉麗.圖書館古籍管理與保護工作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3(10):228-230.
[3]陳敬.淺談基層圖書館古籍修復與保護工作[J].新課程(中旬),2013(1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