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傳統圖書館的轉型。讀者服務模式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本文主要闡釋當前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發生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服務理念、服務環境、服務資源與服務方式。讀者服務模式的變化體現在圖書館信息的復合化、讀者服務個性化與數字參考咨詢服務。
關鍵詞:數字化網絡化環境 圖書館 讀者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057-01
數字化、網絡化圖書館就是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絡環境為平臺,建設、存取、傳遞和交流信息資源,并開展信息服務。本文基于對我國圖書館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針對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出現的變化,擬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完善圖書館的資源管理與服務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新趨勢
1.服務理念的升級
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都存在地域限制、行業限制于部門限制,文獻資源獲取困難阻礙了圖書館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進步。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對這些限制產生了沖擊。圖書館作為一項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必須面向社會大眾。觀念上的變化還體現在引入了新觀念,即競爭觀念與市場觀念、無償服務觀念與有償服務觀念,努力搭建資源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橋梁。
2.服務環境的改善
圖書館環境的改善能夠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新時期以來,圖書館的環境建設主要立足于以下兩個方面:
2.1建筑環境整改
在圖書館的建筑格局上,活動空間增加,視野變得開闊,風格更為典雅。室內陳設上,圖書館內添置了更多的綠色植物,不僅能有效緩解閱讀疲勞,還滿足了審美需求。圖書館的衛生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窗明幾凈、通風良好,這是后勤工作人員與讀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2.2人文環境營造
圖書館在文化氛圍營造中,增加了書畫作品、雕塑作品、名人名言的展示,呈現出濃郁的人文色彩[1]。圖書館工作人員也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促進了文明環境建設。
3.服務資源的轉變
數字化與網絡化是現代圖書館的特征,與傳統圖書館相比,其讀者服務立足于全球信息資源。因此,圖書館的基礎資源呈現出不斷豐富的趨勢。傳統圖書館以印刷型文獻資源為主,現代圖書館則囊括了文獻資源與信息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圖書館的資源覆蓋面更為廣泛,包括:數字化文獻信息、電子報刊、數據庫、館藏電子文獻與數字化書目信息。
4.服務方式的變革
4.1突破時空限制
文獻信息與數目信息的數據化以及數據庫廣泛應用,使讀者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通過訪問網絡圖書館完成事實型信息查詢。同時,空間限制也不復存在,無論在圖書館館內或者館外,都可以享受圖書館服務。
4.2溝通館間資源
圖書館的數字化與網絡化,擴大了讀者群體,對于閱讀資源的需求也更為樣化,這就需要溝通圖書館之間的資源[2]。這一過程呈現出兩個特征:首先,圖書館的一次服務可能需要多個圖書館的協同配合;其次,數字化服務的開展不會對其他服務造成影響。圖書館之間資源的互借保證了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
4.3配套服務設施
為了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也被推出。包括,信息檢索專題培訓、閱讀資料速遞、雨天免費提供雨傘等。
二、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的讀者服務模式
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整合形成了復合圖書館,它高度整合紙質與電子信息,采用現代技術進行科學管理,其服務內容涵蓋個性化服務及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等。
1.復合圖書館信息門戶
本地資源與異地資源共同構成了復合圖書館的資源,通過導航與調度兩種方式實現異地資源利用。在這種模式下。復合圖書館成了信息的集散地,并實現了認證、調度和檢索的統一。例如,用戶可以登錄圖書館網站查詢圖書信息,如果本館缺少用戶需要的紙質文獻或者電子文獻,圖書館網站可以提供館際信息查詢。此外,如果讀者需要借閱紙質圖書或者瀏覽電子圖書,可以向該圖書館登記個人信息及所需圖書資源的信息,通過圖書館之間的文獻傳遞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2.讀者服務個性化
個性化就是為讀者的特殊信息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信息推薦服務;信息垂直服務;網絡知識服務等。服務重點對象是通過圖書館認證的讀者,深入水平也由圖書館制定[3]。對于沒有進行認證的讀者,可以考慮提供反饋信息。例如,讀者登錄圖書館網站之后,對自己需要的圖書資源進行檢索,圖書館網站通過讀者的檢索記錄,判斷讀者經常閱讀的文獻類別,在讀者下次登錄時,可以為讀者推送所需要的文獻資源或者圖書館新購進的文獻資源,實現讀者服務的個性化。
3.數字參考咨詢服務
這項服務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圖書館,90年代以來,服務形式不斷豐富。目前。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模式的平臺包括電子郵件、實時交互與網絡化合作。當前,較為領先的模式是圖書館聯合專家導航,這一模式結合了數字圖書館,配合BBS技術、超文本鏈接技術、遠程瀏覽與下載技術及電子郵件技術,系統功能完善,體現出很高的實用性。數字參考咨詢服務體現出實時性、廣泛性、開放性、公益性的特點。例如,圖書館媒體資源收錄了著名學者的講座視頻,讀者不僅可以在線觀看,也可以下載觀看,為讀者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三、結語
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核心,創新服務模式,才能提高服務質量。圖書館應該加強自身服務模式的轉換,加強復合信息門戶建設,促進服務的個性化,完善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從而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資源環境。
參考文獻
[1]李雪峰.未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J].理論觀察,2014(1):110-111.
[2]劉術華,牛現云.專題閱讀:網絡閱讀環境下圖書館導讀新模式[J].新世紀圖書館,2015(8):31-34.
[3]韓一靜.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在網絡環境下的新發展[J].勞動保障世界,2015(21):28.
作者簡介:李文剛,(1984.1.13-),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陸軍總院畢業,專業文秘教育,大學本科,2011年12月至今,神木縣圖書館辦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