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各國首先在20世紀90年代初希望通過WT0的多邊談判實現貿易的自由化和取消管制,通過國際分工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實現貿易利益的共享。而后又出現了由美國主導并在美國的影響.下吸引了包括馬來西亞等一批國家的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簡稱TPP)。美國推動TPP擴展,影響了目前中國已經開展的自由貿易區所取得進展,中國應當如何應對這一區域貿易協定的不斷擴大呢?從WTO到現在的TPP中國是否已然意識到自身責任和身份的轉變,做好了這些準備呢?本文試圍繞此類問題拋磚引玉,將相關研究引入深入。
關鍵詞:WTO TPP 中國角色
中圖分類號:F1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00-01
2015年10月5日,歷時五年多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談判結束,由美國、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文萊、智利等組成的十二國代表簽署了基本協議。雖然從協議的談成到最終落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TPP由于其跨度大、容量多、標準高、開放廣、網絡化等特點,加之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潛在的重大影響,它的最終達成已經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
一、中國在多邊貿易體制的角色轉換
TPP到底能否取代WTO?多方各執己見。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要做的絕不僅僅是那樣簡單,而是要更加注意自身角色的轉換。我們知道,中國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然而談判歷經的近十五個年頭,其過程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入世如此困難仍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為自己爭得了太多的機遇和時間。這十五年來,我國更快、更好地融入了國際社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成員國的聯系更加緊密了,且成為了新的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者,在國際上爭取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入世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利益共贏和更好更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能夠在世界范圍的經濟組織內發生,我們在慢慢的轉換著自身的角色,從一個只能被動的接受規則,只能點頭說是才能被他國接受和認可的角色變成了一個將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聲音告訴世界,開始告訴他國我們要怎樣,你們該怎樣的角色。
但是,當諸如我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剛開始“享受”加入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體制帶來的優惠成果,還未來得及完全消化之時,其準備平衡長久以來的“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局面的愿景就被催生而來的TPP所打破。
二、美國希望將TPP打造成亞太地區的WTO
美國之所以如此大力的推動TPP的談成,其經濟目的,政治意圖,戰略設想都顯而易見。表面看來TPP旨在成為21世紀全面高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的模板,其實是美國把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轉為全球經貿霸權的跳板,更是美國制約亞洲一體化進程的擋板。
1.TPP的談判內容凸顯美國優勢
美國自2009年加入TPP談判后就主導了整個談判的進程。TPP不僅內容覆蓋全面,涉及國際貿易領域還涉及國內治理,尤其盡管一致性、國有企業、供應鏈競爭力等新議題體現了“21世紀協議”。其中不乏針對中國的條款,美國推行TPP,在亞洲地區拉攏效果、吸引大國、平衡中國,以阻擋亞洲一體化進程。仔細翻看TPP協議細則,不僅集中體現了美國政府希望用美國的貿易標準、市場標準和技術標準重新主導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構想,而且更加起到了預警他國切勿被美國倡導的新機制所淘汰,要及早宣布加入談判,藉此提高在新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以最大限度的維護本國的利益的作用。
2.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美國之所以從剛開始高調宣布加入TPP,到后來主導并力推TPP,無非就是想借助這一國際平臺,重返亞太“陣地”,在全球范圍內打破原有趨于平衡的國際經濟秩序。TPP的首次談判就把其擴大到亞太地區所有國家的目標到了談判桌上,TPP自然成為美國主導的“下一代貿易規則”,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建立并掌握其絕對壟斷權的國際經貿新規則,建立其主導國際經濟新秩序才是美國長遠的最終目標。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她一直以來的假想敵——正在快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都會由于被排除在國際經濟“新規則”之外而在國際經貿領域中受到各種排擠,進而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如果到時忍痛“屈尊降貴”,便會將自身軟肋徹底的暴露在“砧板”上,任其魚肉。那么這些年來努力發展的成果也必將被吞噬殆盡。
首當其沖的便是中國。TPP 中有關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以及國有企業等條款是明顯針對中國的,再者TPP協議生效后,會讓中國陷入亞太經濟版圖中被孤立的漩渦,其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并且很有可能改變世界的貿易格局。協議達成后,TPP的協議內容由于覆蓋面廣、規則比WTO及雙邊或區域貿易規則標準要高,其規則設定的貿易自由化程度比其成員目前的貿易自由化程度要高,且參與國已占全球GDP超過40%的大比重等原因,如不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其必然會慢慢成為“下一代全球貿易新規則”。屆時,我國入世后前后的努力所換來的全球貿易地位的轉變,都將隨之化為泡影,我們又會成為新的貿易規則的被動接受著。
三、中國之應對策略
1.泰然處之,靜觀其變
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利用數據對我國是否應該加入TPP進行過定量分析,其結果是:若是我國不加入TPP則GDP每年會因此損失0.3%左右,但若我國加入TPP則會對中國GDP年貢獻率達到5%左右。因此該怎樣選擇?明知道人家制訂的游戲規則是針對自己的,我們為什么還要上趕著讓別人欺負呢?我們不妨向俄羅斯學習學習:對美國人不斷提出的新觀點、推出的新規則,符合自身利益的或可為我所用的,適當“跟風”也未嘗不可;若是違背國際法準則或有損本國利益的,即可反對或提出應對措施,亦或不予理睬。
退一步說,美國牢牢把持著TPP談判的主導權,規劃制定、機制建設等極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的態度及相關政策,未來TPP協議完善的過程中即使能夠考慮到其他成員國的認同感和舒適度,適當調整其“身高尺碼”,但畢竟TPP是美國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下代國際經貿新規則,是他重掌壟斷霸權,重返亞太“陣地”的墊腳石,加之WTO發展到現在給予其深刻的“教訓”,建立TPP就是為了分化新興力量,美國怎會輕易轉變思路,為諸如我國之類的發展中國家謀求福利呢?不如像《金融時報》所說:“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不用對TPP 過于擔心。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市場規模就是中國應對TPP 的最有力手段。”
2.做好自己,變壓力為動力
TPP 許多條款的內容,實際上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等所尋求的加強貿易自由化、消除貿易及非貿易壁壘、消除歧視、實現經濟繁榮等精神也是一致的,容易被各國接受。我們要積極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轉型和發展模式創新,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鼓勵企業創業創新,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正如世貿組織成員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這是繼巴厘島協議后WTO向前邁進的又一新步伐,也是在TPP協議談判結束后為未來WTO多邊貿易談判提供模板的可能性的一次印證。
3.加強團結,做強做大現有機制
TPP在亞洲地區曾經也存在著“叫好不叫座”的情況:特別是俄羅斯、印尼、印度等大國的態度消極。加入的國家越多,各國因發展階段、經濟實力和利益訴求不同,使得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就會變小。因此,作為本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中國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推動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以滿足域內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愿望。在穩固現有區域合作機制、加強深入合作的前提下,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協調與配合,共同努力,把已有合作機制做大做強,給成員國帶來更多實際利益,不斷增強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更多的國家認識到,TPP 并不是亞洲經濟合作的唯一模式。同時還要看到,中國是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TPP 成員的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無論是美國本身,還是其他成員國,都不會因為加入TPP 而放棄與中國的合作。也不會因為固守TPP而去忽略甚至放棄有中國參與甚至主導的其他發展形勢良好的雙邊或多邊的區域合作組織。
因此,我們無需盲目的犧牲自身利益求得眼前的發展,盡一切可能的去符合TPP的規則。我們應該在發展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多的去推動現有區域合作機制更好的發展,以尋求各組織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的“均衡”,防止獨大的局面再次發生。我們要做規則的制定者,而不是規則的遵循者。
參考文獻
[1]饒云燕.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模板、跳板、擋板:美國戰略視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體[J].世界經濟研究,2013,(8).
[2]戴永英.中國人民大學.TPP會成為亞太地區的WTO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8)
[3]宋永剛.TPP對中國政治及經濟影響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3.
作者簡介:蔣宏鈺,女,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經濟系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