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近年來,六安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環境管理任務也越來越艱巨,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決策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本文結合六安市環境保護現狀,設計實現了六安市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對系統的總體架構、系統功能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污染源 在線監控 設計與實現
中圖分類號:X8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70-02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六安市污染源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增長較快,而社會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六安市環保部門面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而常規的監測手段和執法方式進行的環境管理已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環保要求。做好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的建設,是對六安市環境違法行為有力的監督。建設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是監管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的有力手段,是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先進的環境預警體系的有力支撐,是環境管理工作實現綜合化、科學化的現實需要。通過此系統能夠大幅度提高環保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便于環保部門在第一時間掌握污染源排放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對污染減排、環境監察、有效防治環境污染事件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系統架構設計思路
本系統總體設計采用開放式的體系結構,使相對獨立模塊易于進行組合調整和系統擴展。同時,在系統中涉及到的各種通信協議符合國際標準,將各種軟件模塊和硬件彼此之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保證了信息互通和應用互操作。另外,除了上述開發技術和使用便捷方面的原則之外,還遵循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規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進信息化建設。本系統整體架構上,按照等級保護三級的要求來確保其安全性和高防攻擊型。本系統的架構主要分為:物理、網絡、系統、應用和終端五大層次結構,并從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內容安全、監控審計和備份恢復五方面來提高安全訪問的控制和數據安全恢復,詳見下圖1。
本系統組成結構主要包括:
在線監測設備:由各類廢水監測儀、流量計、廢氣監測儀、CEMS系統、攝像機等組成,完成廢水排放口、廢氣排放口的視頻監控與數據的采樣。
環保數采儀:完成各類在線監測設備的信號接入、數據分析入庫、業務數據計算、現場數據展示、歷史存儲、數據發送至監控中心、數據反控等功能。
環境監測視頻預警主機:完成對現場在線監測設備的數據和視頻的同步采集、存儲、并上傳至監控中心,具備視頻和數據的雙方面的反控功能。
污染源監控平臺:監控平臺進行同步數據、視頻的接收、存儲,觀察污染源監測點的數據、視頻及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對現場監測設備下發反控指令等。
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的設計開發是基于微軟系統.Net框架下的B/S三層模式,采用SQL Server 2008數據庫,提供全方位的Web訪問服務,運用SOA平臺體系架構,以面向服務的方式對業務模塊進行靈活的開發,主要完成對廢水、廢氣排放企業的排放口監測數據的統一監管,具有數據解析入庫、業務展示、報表統計分析、報警管理、遠程控制和視頻監控等功能。
三、系統功能實現
1.系統管理端:管理客戶端。功能包括:圖形管理、圖形操作及量測、部門人員配置、權限角色配置。
2.數據管理:包括污染源空間數據管理和屬性數據管理。包括空間數據傳輸、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查詢、數據分析、數據統計、數據提取、數據輸出、數據分析以及系統備份。
3.信息展示。系統通過電子地圖可以直觀反映各監測站點的分布情況,預留GIS調用接口,支持開源的百度、Google地圖或ArcGIS、Super Map等,實現對轄區內所有監測站點的全面定位展示。主要包括基本的地圖導航、地圖量算、地圖漫游、地圖鷹眼等。通過GIS基本操作,可以靈活地多角度地控制和定位監測點所在的視圖區域。詳見圖4
4.數據查詢與統計。數據查詢:可以按時間段、監測點位信息,查詢廢水、廢氣的歷史實時、分鐘、小時、日數據,以列表曲線形式展示,并可以把數據導出到本地,方便追蹤排放口信息。支持在線監測點狀態查詢。詳見圖5、6、7
、總結
本文基于GIS技術建立了六安市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將環境信息和空間地理信息相結合,實現了大氣、水等不同環境要素的在線監控和信息的集中展示、統計分析、超標報警等功能,提升和豐富了環境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為六安市固定污染源的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徐敏,孫海林.從“數字環保”到“智慧環保”[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1,23(4):5-7.
[2]中國環保物聯網應用白皮書(2011年)[R].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2.
[3]楊宏偉,吳挺峰,張唯易,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太湖藍藻水華預警平臺[J].計算機應用,2011,31(10):2841-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