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根據當前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從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豐富服務載體、健全服務機制五個方面,對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路徑做出探析。
關鍵詞:農村 服務型 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26-01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是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認識的深化和飛躍,是黨的基層執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轉變。然而,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當前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強化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措施,提升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水平。
一、牢記黨的宗旨,增強服務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位黨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這是建設農村服務型黨組織的前提。一是加強理論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黨的理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刻領會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從而增強服務意識。二是加強作風建設。黨員干部的作風關系著黨的形象,影響著群眾對黨的認識和態度,關系著人心向背。只有在工作中不斷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才能更好地提高農村廣大黨員和干部的服務意識。三是關注群眾所需。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咱當親人。要經常走訪群眾,時刻關注群眾的實際生活需要,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的工作最終目標。
二、立足群眾所需,優化服務內容
優化服務內容是建設農村服務型黨組織的基礎。要始終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內容,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更好地為群眾謀福利,實現黨的“以人為本”執政理念。一是提供法律、政策咨詢服務。依據國家法律和相關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和相關政策的咨詢,成為群眾利益的捍衛者和協調者。二是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服務。在農村群眾文化娛樂活動中,大力弘揚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為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風清氣正的環境,成為社會價值觀的引導者。三是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服務。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群眾面臨的各種社會壓力逐步增大,一些人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內心沖突。農村黨組織要及時對農村群眾進行思想引導和組織關懷,使其保持健康心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三、注重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提升服務能力是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只有切實增強自身本領、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保持農村黨組織的強大戰斗力和生命力。一是加強理論學習。通過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思維水平,不斷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二是加強技能培訓。根據農村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對黨員隊伍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設置科學管用的培訓內容,力求做到需要什么補充什么。三是加強實踐鍛煉。農村黨組織要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實踐,定期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要經常進行調研,及時了解農村變化和群眾需求,在實踐中增進對群眾的感情,增進對人民的責任,不斷提升廣大黨員干部自身的內在素質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四、創建服務平臺,豐富服務載體
豐富的服務載體是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依托。服務平臺和服務載體是建設農村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支撐。農村黨組織只有通過一定的服務平臺與載體,才能將服務群眾落到實處。一是建立黨員服務站。真正建好黨員群眾服務站點,積極推進黨員“一站式”便民服務,將抽象的組織關懷轉化為具體的服務供給,切實為農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二是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黨員志愿者較強的專業化能力,為群眾提供針對性較強的服務。農村黨組織對黨員志愿者要有針對性地制訂活動方案,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并定期對優秀的黨員服務志愿者進行表彰、宣傳,鼓勵廣大黨員積極加入黨員服務志愿者行列。三是創建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深深改變著我們黨的執政環境。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設農村服務型黨組織,最緊迫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構建農村黨組織信息化工作平臺,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探索推進“信息服務”方式,為群眾提供更加主動、實效、便捷的服務。
五、完善服務制度,健全服務機制
建設農村服務型黨組織,體制機制建設是關鍵。農村黨組織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完善服務制度,努力探索與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形成務實管用的聯系群眾機制。一是建立“雙聯”活動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一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幾個黨員,一個黨員聯系一戶或幾戶群眾,從點到面,責任到位,逐步覆蓋。尤其是建立干部直接聯系貧困戶、困難黨員、老黨員制度,用切實可行的制度幫助農村尤其是困難黨員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二是建立和完善群眾接待機制。對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黨組織要給予主動的關心和切實的幫助。農村黨組織要通過多種形式向群眾公布接訪時間、地點和接訪人,方便群眾隨時來訪。三是健全服務效果的評價機制。探索建立接受群眾評議和監督的服務評價機制,定期對農村黨組織和農村黨員的服務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把群眾贊不贊同、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作為評價農村黨員、干部工作的標準,構建以群眾為主體的工作評價機制。
總之,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本質要求,是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的必然選擇。只有真正建成農村服務型黨組織,才能確保黨在各種挑戰面前,能夠不斷鞏固黨的基層組織,不斷增強黨的執政基礎,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探析/楊蕾、殷煥舉.中州學刊[J],2013年6月第6期
[2]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內涵、現狀與對策/周多剛、徐中.黨政論壇[J],2013年3月
作者簡介:李金多,男,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共嵩縣縣委黨校教師,講師職稱,主要從事黨史黨建、政治理論研究,承擔省、市課題及公開發表論文1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