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杰
中圖分類號:D26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28-01
建設高素質的執政骨干隊伍,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確要求。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是實現這一要求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2015年10月,中央頒布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為做好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和基本遵循。
一、聚焦“五個問題”,正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對干部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擔負的任務也就越來越重。
一是思想認識上不重視。雖然中央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對干部教育培新工作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從實踐中來看,基層許多單位和部門依然存在著思想上重視不夠的問題。對如何組織本系統、本部門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沒有一個明確的近期和中長期培訓規劃,只知道埋頭苦干工作,不愿意參加教育培訓。
二是培訓資源不豐富。缺乏專業的干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和培訓機構,是當前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面臨的最大難題。一方面,作為主要承擔干部教育工作的黨校和干部學院,從硬件設施上投入不夠,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學設施配備上還欠缺,使黨校教師、參訓干部的學習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基層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市縣,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委托外地院校校開展培訓成本又高,教育培訓資源不豐富,培訓渠道單一。
三是培訓內容不適應。通過對參加教育培訓的干部的調查了解,普遍反映在培訓內容上存在著政治理論方面多、業務知識方面少;宏觀政策方面多,實踐操作方面少的問題。從社會發展需求來看,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時代的步伐越來越快,干部面臨的新問題越來越多,對干部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做一名在新形勢下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各種考驗的黨的干部,既要懂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又要懂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既要掌握宏觀政策,又要熟知地方實際;培訓內容與工作實際的脫節,使教育培訓既解決不了干部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
四是培訓方式不科學。從近年來干部教育培訓的工作實踐來看,在形式上存在著“四多四少”現象,即:課堂教學多、實踐考察少;理論灌輸多、問題探討少;傳統手段多、現代化手段少;分層分級培訓多、分崗分類培訓少。首先,課堂講授這種傳統的理論培訓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在當期這個資訊十分發達的信息時代,干部學習了解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新動態的渠道十分便捷,很多理論政策只要一出現,就通過報刊、電視、網絡很快進入了公眾視野,許多東西干部已經相當熟悉,提不起干部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其次,你聽我講的填鴨式培訓,干部在培訓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接受,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解決工作實踐中的問題,在培訓中得不到交流與研討,理論與實踐沒有實現有效對接,使很多干部在培訓后覺得“學與不學都一個樣”。
五是培訓機制不健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沒有形成一整套系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規劃、檢查、督促、考核、獎懲和經費保障制度,不能實現有序運行。沒有建立科學的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生成機制,導致出現了多頭培訓、重復培訓的問題,造成培訓資源的浪費。其次,沒有建立獎懲機制,使一些相關職能部門參與不夠,干部教育培訓力量相對單薄。同時就干部自身來說,由于沒有把教育培訓與提拔任用很好地結合,影響了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二、堅持“四個改進”,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
當前,要實現“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隊伍素質“這一要求,就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精神,改變過去就培訓抓培訓、為培訓而培訓的局面,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做到黨的事業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干部成長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實現干部培訓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一是改進培訓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首先要從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入手,切實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四種新理念。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要落實好新時期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推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關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堅持“按需培訓”的原則,在培訓中要對不同層次的干部進行區別對待,使教育培訓工作與干部的崗位職責相適應。要樹立統籌聯動的培訓理念。把各行業、各部門的培訓資源整合起來,進行統籌安排,形成聯動的工作局面,使更多的力量參與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來。要樹立規模培訓的理念。在做好重點崗位、重點對象的培訓工作的同時,又要注重整體推進,切實擴大培訓工作的覆蓋面,使各類干部都能夠有機會進行學習深造,以大規模的培訓實現整體素質提高的目標。
二是改進培訓內容。要緊緊抓住干部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的設置培訓內容,使培訓內容做到與干部自身和形勢發展相適應,切實提高教育培訓的實效性。要突出政策理論,堅持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武裝干部,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要突出地方特色。由于地域條件、自然資源等方面的不同,要想通過培訓來提高干部素質、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就必須要使培訓內容與地方發展實際相適應,突出地方特色,使干部能夠在教育培訓中學到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知識,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突出業務知識。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干部能夠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三是改進培訓方式。要調動干部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增強干部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積極探索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建立多元化的干部教育培訓模式。開展研討式培訓,在授課過程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模擬法、診斷式教學法等研討式培訓方式,讓學員積極參與討論,在課堂上研究分析實際問題,討論解決途徑,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本領。二是開展分類培訓,改變傳統的根據干部級別設置培訓班次的做法,加大開設專題班、研討班、學習班等中短期班的力度,體現專業特色,提高培訓效果。三是加強實踐鍛煉。要把實踐鍛煉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歷練本領,增長才干。四是開展網絡培訓。要實現大規模培訓干部的要求,要充分發揮網絡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便捷高效的優勢,建立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平臺,大力開展遠程教育,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四是改進培訓機制。完善管理機制,理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管理關系,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工作職責,要充分發揮干部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密切協調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實行跟班考察制度,組織部門實行干部教育培訓班全程跟班和考核管理,并建立干部學習檔案,對學習培訓情況進行詳細記載,完善保障機制。把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到財政預算中,建立干部教育培訓專項基金,并隨經濟社會發展逐年提高,建立干部教育培訓經費政府、單位、和個人的合理分攤制度,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供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