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萬紅
摘 要: 新媒體的出現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調整社會階層話語權,為培育具有現代話語民主的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徑。新媒體正在沖擊著現代社會治理,網絡支撐下,民主意識進一步崛起,人們對知情權的渴望更加強烈,社會治理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走向透明化。
關鍵詞:新媒體 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38-01
一、媒體影響下的社會治理
媒介技術作為人的社會延伸,是構成網絡社會等一切社會形態最基礎的物質性架構之一。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媒介技術的更新促使社會結構的轉型,并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文字的產生使得更多人參與社會傳播,人類步入文明社會;印刷術的發明為信息傳播向社會下層轉移帶來機遇,恩格斯曾這樣描述:“印刷術的發明以及商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不僅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寫字的狀況,而且業已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接受較高級的教育的狀況,在知識領域也出現勞動分工了。新出現的法學家把僧侶們從一系列很有勢力的職位中排擠出去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打破了傳播的文化條件的限制” Web2.0時代,網絡給人們架起了新的聯系方式,原有的社會形態發生變化,人人皆記者,大眾傳新聞,大家都有話語權。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沖擊著原有的話語秩序,網絡為處于“邊緣話語”的弱勢群體提供了一席之地,“主流話語”不再是“一枝獨秀”。每一種生產工具都呼喚著與其相適應的政府社會管理方式,生產工具與社會管理方式二者在互動中共同進步。當前新興媒體發展勢如破竹,與傳統媒體融合,衍生出一種全新的生產工具,全面、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
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提出媒體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即“通過提供關于公共事務的信息、討論或辯論來服務于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媒體是社會的守望者理應擔起重任。新媒體時代的、創造性的調整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承擔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是一項重大課題,也是難點問題。
二、新媒體對傳統社會治理的沖擊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媒體為我們提供了便捷,更加迅速快捷的獲得信息, 使傳統社會生活的邊界徹底的模糊化,傳統社會治理遭遇挑戰。
1.思想多元依賴媒體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的龐雜多元化,使得整個社會信仰的缺失,淡化社會核心價值觀,民族沒了信仰就沒有了精神支撐,沒有了核心價值觀就輸出了精神,也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當前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和行為,無法及時消解和詮釋,這需要一個快速一個新的媒介重新架起干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思想多元化治理依賴新媒體的融入。
2.新媒體傳播放大社會矛盾
新媒體時代也是人人皆媒體的時代,網絡媒體的開放性與匿名性使得傳統的管理、控制與監管力不從心。一方面,公民個人可以以匿名身份隨心所欲的評論公共事務,新媒體平臺可能成為謠言的擴散器,“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卻走遍天下”的現象時常發生。另一方面,媒體在揭露社會陰暗面和批評政府不當行為信息時,為吸引眼球,加大渲染力度,追求轟動效應,極易滋生群體性事件。而且,當前公眾的政治素養參差不齊,而新媒體平臺平等開放給每一位受眾,一部分群體難以辨認披露信息的真偽,在虛假信息面前容易隨大流,甚至失去理性,從而情緒化的政治參與,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與穩定。
3.信息共享不平衡,社會治理不等化加劇
新媒體傳播信息主要以互聯網為紐帶,東部地區、城市環境屬于網絡發達地區,相應擁有了更多的信息。然而,我國發展平衡,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分布不均,導致信息共享不平衡。在信息社會進行地方治理,信息平等是實現均衡治理的重要體現,然而新媒體環境下,卻加劇了信息傳遞的信息鴻溝。雖然政府也在信息技術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但是信息鴻溝作為社會分化與社會發展差距的頑疾難以消除。
三、新媒體視域下政府社會管理的新舉措
1.社會治理理念更新
1.1政策制定融入新理念
當前我國從事政策制定和決策的主體多為60后和70后,然而,活躍于虛擬社會的群體多為80、90甚至00后,顯然新媒體深度使用者群體與社會治理群體間存在代際差異,思維理念有差異,阻礙社會治理的更進,領導決策要重視通過網絡深入群眾,解決社會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中提出“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新思路,需要轉變社會治理的理念,適合新形勢,新發展的要求。
1.2政策服務簡政放權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能成為中心,傳統集權思維有待轉換。集權式的金字塔式管理主要應用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包辦,管理復雜、冗長,效率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信息流動跨越障礙,政府不能再通過集中管理信息和發布集中來管理社會,社會治理上簡政分權適應新時期的要求。
2.網絡重構干群紐帶
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網絡微博、移動網絡等新的載體已經發展成為黨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網絡問政應世而生,成為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途徑。
利用新媒體推動陽光政務。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減少行政審批實現,簡化中間管理層級,網絡曬權,政務公開,信息虛擬化平臺為社區居民搭建溝通橋梁,鼓勵引領群眾參政議政,推動基層民主自治。
利用新媒體強化公共服務。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并在社會治理中體現服務精神,是服務型政府的發展方向。通過新媒體,建立一個虛擬的統一面向公眾的服務窗口,形成網絡一個窗口對外的一條龍服務,網絡整合行政服務資源,簡化辦公程序,方便群眾。
3.新媒體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信息化時代,網絡為社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已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將網絡與地方治理相結合,是社會治理創新的表現,是衡量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準。對于公民而言,網絡參與增加了參政議政的途徑,如公民可通過構建網頁制作、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互動以及網上評議等方式架構群眾參政議政的信息高速公路。總之,現代社會網絡體系的形成為社會良性互動提供了條件,也是實現現代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根基。
新媒體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產物,同樣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現代化進程。所謂現代化就是一場社會變革的過程,更是一場思想觀念革新的過程。新媒體對于現代社會治理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沖擊中積極理性應對,才能真正確保我們的社會治理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