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 要: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關鍵詞:傳統文化 傳承體系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40-01
一、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意義
1.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保護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根基的需要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天地之間、莫貴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勢而變的創新精神,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氣節,扶正揚善、恪守信義的社會美德,無不凝結著前人的心血、智慧和思想精華,無不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無不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無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幾千年始終延續發展,成為維系民族成員的心理紐帶,成為振奮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成為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對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2.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立足時代實踐、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行新的文化創造的需要
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連續的過程,是在既有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是進行文化創造的深厚土壤,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我們要在廣征博采的基礎上廓清歷史文化發展脈絡,認真挖掘提煉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價值,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闡發,作出通俗易懂的當代表達,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揚光大。當然,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回到過去、守舊復古,而是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要求,進行科學梳理、精心萃取,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結合上進行新的文化創造,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豐富文化寶庫,不斷創造符合當代精神和時代潮流的新文化。
3.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吸納融匯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在與世界文化對話交流中豐富發展中華文化的需要
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需要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養分。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不同文化盡管有過摩擦、碰撞和沖突,但交流、借鑒和融合始終是發展的主流。一個民族要跟上時代,就必須善于同其他國家和民族進行廣泛交流合作,學習和借鑒外來文明成果,取諸家之長,走自己的路。中華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經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傳統。當然,學習借鑒不是簡單模仿、照抄照搬。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始終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把有益外來文化同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華文化烙印,形成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使中華文化始終立于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構成要素
1.傳者與受者
在現代社會中,學校、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現代媒體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者。而傳統文化的受者主要是人,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群體。受者對于傳統文化的接受受到傳承內容以及傳承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受者文化程度、職業類別等因素的影響。這是我們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2.傳承內容
傳承內容主要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內容應是其優秀、精華的部分,包括中華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倫理精神、民族藝術、社會制度、知識體系、節日習俗、生活方式等等。
3.傳承方式
傳承方式是文化傳承的形式、方法、工具、手段和策略等的總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方式是傳統傳承方式與現代傳承方式的結合。主要有民間傳承、學校教育傳承、媒體傳承、場館傳承、文化產業傳承等。
4.保障體系
保障體系主要是指保障文化傳承良性運行的制度、法律、政策、措施,以及民間傳承機制等方面構成,還包括運行機制、監控與評估體系等內容。
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
1.加強保護歷史文物
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遺跡、遺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鮮活的物質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從歷史文物中,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社會風俗、思想觀念、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歷史信息。沒有歷史文物的物質之軀,也就沒有傳統文化的存在,更談不上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必須進一步健全完善歷史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進重大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擴大歷史文物管理人員隊伍規模,提高其能力素質和科技應用水平。只有這樣,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才能長期具有直觀體驗的物質對象,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留第一手資料和基本信息來源。
2.培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踐行者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鍵是培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踐行主體。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全體國人。只有把優秀傳統文化外化為個人的行為自覺,傳承體系的建設才有源源不竭的生機和活力。
應該把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到國民教育的內容之中,夯實學生傳統文化的認識基礎,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造就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接班人。同時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現實生活當中,重新挖掘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使之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話語和實踐指南。只有這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并在現實生活中加以體驗和踐行,使之固化為人們的精神信仰和價值追求。
3.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保障機制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應通過文化立法,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制定和完善文化管理、文化開發、文化創新等一系列政策體系,以形成有利于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的保障機制。應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法,規范和完善文化管理及文化開發政策。例如通過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法,保護文化遺產,促進各文化主體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和文化規范素養的提升。建立和完善文化管理政策、制度,包括建立、完善諸如政府對文化的行政管理制度,對優秀文化傳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與開發利用政策,以及普查、整理、鑒定,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展對傳統文化學術研究的政策等,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良好的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