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君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46-02
前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敬畏祖先、崇仰英雄、尊重歷史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然而,近年來,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潮翻新花樣、沉渣泛起,它以西方“普世價值”為標準,采取“碎片式解構、學術式誘導、滲透式宣傳、集團式攻擊”的新方法,無孔不入地蹂躪、誣蔑中華民族歷史、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以及重要歷史人物,以此混淆公眾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造成了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我們要認清它的本質和危害,堅定歷史自信, 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一、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主要危害
第一,歷史虛無主義可以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摧毀人們的理想信念,搞亂人們的思想。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歪曲歷史,崇洋媚外,否認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的歷史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特別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奮斗史證明,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歷史虛無主義則虛無這一歷史主流,從歷史支流中尋找負面信息,鼓吹妥協投降,稱頌外敵侵略,抹殺愛國主義,比如宣揚琦善、李鴻章妥協投降是明智的、負責任的,而愛國抵抗的林則徐等英雄則是盲目蠻干;公然說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終于打入了封建主義禁錮的神圣天國”, “從根本意義上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等等。宣揚“侵略有理論”,美化帝國主義,將最起碼的愛國之心、民族大義丟失。這些荒唐的言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群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歷史虛無主義還利用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所經歷的曲折和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將困難和錯誤擴大化,上綱上線,借此抹煞改革開放前30年的歷史功績,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各項偉大成就。
第二,歷史虛無主義適應西方“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企圖,是和平演變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以來,一個世界,兩種制度,就成為世界政治格局的顯著特點。西方敵對勢力想盡一切辦法顛覆社會主義政權,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復辟資本主義制度,恢復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用武力的辦法不能達到目的,就用和平演變的辦法。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中情局長艾倫·杜勒斯就在國際關系論證會上明確提出了瓦解蘇聯的目的、任務、手段。他說:“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改變的。只要把腦子弄亂,我們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并迫使他們相信一種經過偷換的價值觀念”。“我們要把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根挖出來,把精神道德的基礎庸俗化并加以清除。我們將以這種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動搖和破壞列寧主義的狂熱。我們要從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賭注押在青少年身上,要讓它變質、發霉、腐爛。我們要把他們變成無恥之徒、庸人和世界主義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西方敵對勢力搞垮了蘇聯和東歐各國。蘇聯解體以后,他們又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中國。在如今的國際形勢下,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雖然能夠和平相處,但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從未停止過。西方敵對勢力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他們通過宣揚自身的政治模式、經濟模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無限夸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錯誤和存在的某些弊端,詆毀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企圖通過這些活動,搞亂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從而達到瓦解社會主義的目的。歷史虛無主義的言論適應了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需要,與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行為配合默契,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歷史虛無主義把蘇聯的意識形態都搞亂了,徹底動搖了蘇聯革命的合理性和蘇共執政的合法性,致使這個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走向瓦解,分崩離析,這不能不使得我們警醒。
第三,歷史虛無主義企圖從根本上動搖社會主義中國的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終于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同樣,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證明,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是關系到這一偉業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有機地統一起來,而絕不能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攻擊的主要方向,首先就是詆毀和否定我國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取向,把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領導人民開展的革命斗爭描繪成“血腥屠殺”,“毫無人性”,呼吁“應當永遠告別革命”;認為五四以來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方向是偏離文明主流和走上歧路;新中國建設的社會主義是“農業社會主義”,“封建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應該以英美為師,走資本主義道路”,“應該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等等,而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如果人民革命這個前提被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其次就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立國之本,它回答和解決了如何保證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的正確方向及其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是黨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從歷史領域入手,通過否定、丑化歷史來達到否定現實的目的,以此來否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歷史依據,從而就否定了我們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正確性,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要性,否定了人民政權的合法性,否定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企圖把中國納入到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中去,摧毀我國的立國之本,也幻想使我國的強國之路破滅。
二、堅定歷史自信,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第一,堅定歷史自信就要堅持用唯物史觀正確地認知歷史。能否正確對待歷史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治亂興衰和一個政黨的生死存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尤其是在當前,面對思想理論界的噪音雜音、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沉渣泛起,只有大力弘揚唯物史觀,切實做到尊重歷史,才能真正做到“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才能有效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謊言和迷霧,才能真正維護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果。首先我們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看待歷史,用寬廣的胸懷、博大的胸襟來認識本民族的歷史。絕不能想當然地割裂歷史、否定歷史,更不能虛構歷史、歪曲歷史。其次我們還要以辯證客觀的態度對待歷史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會出現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失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的情況下,難免會遭遇一些困境苦難、發生一些錯誤曲折。對于歷史上出現過的失誤曲折,應著重分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歷史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辦法、措施和制度。不能因個別歷史現象而否定整個歷史活動,也不能因歷史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歷史運動的全部過程。對待錯誤必須采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再次還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評判,應該放在特定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從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中去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如此,對歷史事件的評價亦然。
第二,堅定歷史自信就要夯實歷史教育學習。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寶庫。習近平總書記將歷史形象地比喻為“教科書”和“必修課”,明確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必須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歷史學習掌握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正確認識近現代以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歷史,才能增強人們的價值自信和民族自信。首先要學習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華民族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思想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資治通鑒”。了解和掌握自1516年空想社會主義誕生以來世界社會主義近500年的歷史以及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近代中國170多年的歷史,有助于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利于深化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一論斷的理解。再次還要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誕生至今的95年間,緊緊依靠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實行了改革開放,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其是改革開放38年來,盡管面臨著國際國內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的經濟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發展速度最快、實力提升最多的奇跡。這些歷史實踐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汲取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于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堅定歷史自信就要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的強大自信。社會主義的強大自信,就是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堅信不移。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充分表明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同時也是對歷史虛無主義以及全盤西化思想的徹底否定。首先要堅定道路自信。道路決定命運,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社會主義中國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正確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不能因為改革開放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就誤認為應當回到封閉僵化的老路上去,也不能借口改革開放中一些政策措施的不到位,就別有用心地主張走到改旗易幟的邪路上去。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其次要堅定理論自信。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正確與否直接關乎黨的性質和國家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根據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系統回答。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既要堅決反對那些鼓吹取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宣揚主導思想多元化的錯誤主張,防止盲目迷信西方、一味宣揚“普世價值”、“憲政民主”,否則黨和國家就會走上邪路;又要警惕那種從書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則出發,一味固守馬克思主義教條的思想,否則黨和國家便會失去活力。再次要堅定制度自信。制度問題直接關乎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把握基礎上,具有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盡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仍需不斷變革創新、改進完善。我們現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為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因此,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就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講到:“我們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堅定自己的歷史自信,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謊言迷霧,維護我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偉大成果,堅定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