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早期的末倫用當地原汁原味的壯語演唱,后來隨著壯漢文化交流的頻繁,解放后又出現了用漢語演唱的末倫。漢語末倫的出現在保留末倫原始特質的基礎上又豐富了末倫的文學藝術含量。從語言藝術的角度分析,末倫的特色在于其擁有豐富的句式結構、巧妙的押韻規律和精彩的修辭手法。末倫獨特的語言藝術使其當之不愧地成為壯族民間文化長河中的奪目奇葩。
關鍵詞:末倫 壯族 句式結構 押韻規律 修辭手法
中圖分類號:J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79-04
末倫,系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曲藝之一,主要分布在以靖西縣為中心的廣西西南邊境地區,她起源于壯族原生態的宗教文化,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早期的末倫用當地原汁原味的壯語演唱,后來隨著壯漢文化交流的頻繁,解放后又出現了用漢語演唱的末倫。漢語末倫的出現在保留末倫原始特質的基礎上又豐富了末倫的文學藝術含量。從語言藝術的角度分析,末倫的特色在于其擁有豐富的句式結構、巧妙的押韻規律和精彩的修辭手法。末倫獨特的語言藝術,使其當之不愧地成為了壯族民間文化長河中的奪目奇葩。
一、豐富的句式結構
末倫句式指的是末倫作品中句數的多少和長短的規律,而末倫的結構即是末倫作品中行、句的安排與處置的方式。無論是句式還是結構,末倫都不受“單一性”的束縛,而是充分地體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特征。
1.多彩的句式
一般我們接觸的詩詞歌賦中大部分都是七言四句、七言八句或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的句式,如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顯赫的唐詩就以七言句和五言句居多,于是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似乎規范的作品在句式上就應采用七言四句、七言八句或五言四句、五言八句,其實不然,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優秀的民間創作在句式上都是別具一格的,壯族的末倫就是其中之一。
末倫的句數沒有規律可循,亦不分章節,完全由作者或嘆唱者根據嘆唱內容的需要自由掌握,少的只有五、六句,多的可以達幾十句甚至成百上千句,如《送夫出征》就有近一百三十句,嘆述的是即將分離的夫妻倆的綿綿情話和囑咐叮嚀,將愛情與愛國完美結合,恰如其分地融入作品。有些巫婆出身的末倫藝人還可以根據一個故事用末倫嘆唱三天三夜,唱得精彩生動、扣人心弦,此類末倫的句數可高達幾千句??偟膩碚f,句子數量完全由作者或嘆唱者根據嘆唱的內容控制,或?;虺S意發揮,相當靈活,句子數量的多少并不影響嘆唱的生動性和作品的完整性。
根據末倫作品中句子長短的規律,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即整齊句和雜言句。
整齊句是末倫作品中最常見的句式,指的是一首末倫中無論有多少節、句,各句的字數是完全相同的。末倫的整齊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五言句,如《吃齋好》,作品漢譯(在保留其句式結構和基本語義的基礎上翻譯,后文的末倫作品如無特殊說明均為漢譯)后為:“死蛇有人埋,死鼠有人仍,我死皮肉臭,豈能留下聞?和尚尼姑死,也有一堆墳,照樣用土埋,貴賤也難分……”;二是七言句,如《懷念阿妹》:“回想與阿妹抽煙,感覺比蜜甜幾倍;哥抽一口妹一口,吐出白蓮朵朵美;靠近不怕人恥笑,相見就像魚得水;只盼金針穿銀線,妹卻出嫁他人陪。好比煮飯鍋底漏,好比鞋破被刺錐……”。
雜言句是在一首末倫中以某個整齊句為基礎,偶爾夾雜著其他的句式,最常見的末倫雜言句為七言雜以五言句式,如《抽(竹筒)煙歌》:“抽煙抽不停,一筒又一筒,妹遞煙筒阿哥接,妹仍心不安,妹想與哥長廝守,早晚忙碌服侍哥,衣衫襤褸亦光彩,缺田少地也樂意……”,再如《送夫出征》:“……慢走哥慢走,且走哥且停,阿妹有話想要說:大地風流勿忘情,見到野花莫要采,碰上洋妹莫發昏……”。七言雜以三言句式也比較多見,如《相思怨》:“……哥啊哥,莫惆悵,莫讒妹有安樂窩,阿哥必有后來福。哥是蝴蝶戀鮮花,春來花開滿山坡,任哥挑選最艷朵……”。另外,還有極少數末倫是七言雜以多言句,如《悲苦人生》:“想來裂心肝,太陽漸漸西落去,日復一日將老殘,成家立業成空話,投錯胎我為人難,有口卻難對人言,瞧人家歡歡喜喜多舒暢,看自己悲悲切切好辛酸,有誰似我淚汪洋,整夜整夜濕枕巾,想活世間怕人讒,想去跳河恐水深……”。
2.多樣的結構
末倫的結構也不受某一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展現出了多樣化的特性。眾多的末倫作品表明,末倫的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平擺、堆積、引進、對舉、遞進等五種形式。
2.1平擺式。“平擺”若放置木石,平平擺放,給人予一種整齊、平穩的感覺,用美學的觀點說就是給人一種對稱美、整齊美,沒有什么疙瘩和障礙,就像一塊平整的地板上,鋪著一張四四方方的地毯。如《送夫出征》中的一段:“……中華民族資格老,歷史悠久早揚名,方圓縱橫數萬里,錦繡河山盡風光,艱苦奮斗五千載,地大物博喜氣洋……”
2.2堆積式。“堆積”按照朱介凡的解釋是“堆累積攏,為高為大”。堆積式的結構是為了表達某種感情或是敘述某件事情,羅列諸多的事例去加以渲染和說明。如《辛酸寡婦》:“夫君命早亡,唯小兒相伴,孤苦一人真難捱,度日如年愁事多:吃穿住用一人擔,柴米油鹽一人煩,上山下地一人苦,洗衣燒飯一人扛;屋外白眼壓低頭,田間蠻牛不聽使,地里種瓜常被偷,夜黑膽戰又心驚。寡婦當家難誰知?”?!缎了峁褘D》以一個寡婦的遭遇為素材,以堆積式結構,列舉了寡婦生活上的種種辛酸,反映了一個婦人早年喪夫,與小兒相依為命的孤苦生活,具有很強的藝術穿透力。
2.3引進式。引進式是以情境作引子,然后進入嘆述的正題。如《恩愛百年》:“白煙繚繞似仙境,吐出雪蓮朵朵鮮。抽煙無水苦漣漣,只盼妹能在眼前,嘴上謊稱見義母,實則想與妹相見。邀妹一起坡上溜,勸妹勿守空閨房……”。在南壯地區有抽竹筒煙的習俗,壯族男女青年如果確立了戀愛關系,在約會時便會共用一個竹制水筒吸煙,因此過去的竹筒煙是壯鄉男女求偶、試情、示愛的一個重要媒介。《恩愛百年》以“白煙繚繞”的情境引出戀愛中的壯鄉男子對心上人的思念與對美好愛情的期盼。
2.4對舉式。對舉正所謂“兩相舉照,黑白分明”,創作者或是嘆唱者用相反的事物對舉,以吸引受眾的視聽并引發他們的思考。如《猜情》:“……愛與不愛不一樣,若愛行三日說近,不愛走兩步嫌遠;若愛冷水可飽肚,不愛龍肉也難咽……”。作品嘆唱的是戀愛中的女子對戀人是否對自己的用真情的揣摩,如果愛會如何?不愛又會怎樣?女子假設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可能性,這兩種可能性在作品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5遞進式。遞進式即“句句相連、層層推進”的結構樣式。如《祝壽歌》:“……祝愿父親得高壽,好比彭祖命久長,彭祖才活八百歲,八百歲后無壽陽;望父如同天上月,夜夜皎潔當空亮,長夜漫漫終過去,日出月亮匿蹤影;愿父最好像神農,村頭神農世代傳,生命旺盛萬物間,永世長存壽無疆……”。在《祝壽》中,兒女們在嘆唱完父親的功德之后便開始為父親祈禱,希望父親健康長壽,唱詞中的祈禱一層一層向前推進,把美好的愿望表達得真誠而熱切。
二、巧妙的押韻規律
“押韻的作用,一是便于記憶和吟誦。尤其對于口頭創作和流傳的歌謠作品來說,押韻顯得更為重要。二是押韻使作品具有節奏和聲調之美,叫人聆聽起來娓娓入耳,傳誦起來瑯瑯上口”。[2]酷愛末倫的人都說,每每接觸末倫,都會產生“唱不完,停不下”,“聽不完,走不開”之感。末倫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藝術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巧妙的押韻規律,故能讓唱者“瑯瑯上口”,讓聽者“娓娓入耳”。
1.以腰腳連環韻為主
腰腳連環韻是末倫最原始、最具特色、使用最廣泛的傳統韻律。腰腳連環韻即一曲多韻,前句句尾與下句句中的音節相押韻,句與句之間音韻互相掛押,由始至終,一句環扣一句,上下掛鉤,相互依存,像鎖鏈一般一環緊扣一環,滾押直至結束,也稱腰腳連環式用韻。如《二度梅》中重臺訣別時男主人公梅良玉的一段唱詞?!抖让贰吩菨h族的一出戲,說的是陳杏元和梅良玉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后來由靖西縣的凌雅林先生(已故)改編成末倫,改變后總的故事情節不變,最為感人的是重臺訣別一段。朝廷要把陳杏元送給番王做妃子,陳杏元的未婚夫梅良玉送陳杏元到重臺,二人便開始對唱,互訴衷腸,感人至極。在重臺,梅良玉對陳杏元唱到(音節下標符號一致表明唱詞押韻相同,下例同):
漢譯后為:
縱然用金銀萬兩,
都難以換來相見。
迎親兵馬成千萬,
阿哥內心如刀繳。
真想畫下你肖像,
早晚能與我相伴。
阿妹被強占凄涼,
良緣被拆散無奈:
騎馬如何逐疾風,
入海如何撈繡針,
……
再如《試情》中的一段:
……
漢譯后為:
此刻我倆將別離,
綿綿情話道不盡。
表里不一太常見,
花心男兒實屬多。
完全信任定吃虧,
好比摔下床枉死。
……
新中國成立后出現的漢語末倫,在“腰腳連環式用韻”上也不遜于壯語末倫。如《歌頌共產黨》:
提起當年流眼淚,
滿垌被洪水淹沒,
邊民受折磨苦愁,
種田不能收逃荒,
空手無米糧難度,
百姓受盡苦難活。
如今來了共產黨,
為人民著想造福,
號召修水庫開渠,
農田靠水利豐收,
吃穿不用愁快樂,
壯家齊聲歌頌黨。
當地山歌雖然與末倫一樣都押腰腳韻,但末倫的腰腳韻與山歌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當地的山歌多為兩句為一聯,同聯上下句之間押腰腳韻,但聯與聯之間在韻律上沒有任何關系,這有別于末倫的腰腳連環韻。如以下兩段山歌唱詞(在保留其韻律特點、句式結構和基本語意的基礎上漢譯):
(1)愁緒如猛獸洪水,
想當年眼淚直流;
百姓們挨餓身抖,
壯家人發愁眉皺。
(2)大雨一陣接一陣,
鴨仔身干雞身濕。
牛想與馬來配對,
臉無籠頭愧價低。
2.以尾(腳)韻為輔
押尾韻也稱押腳韻,即句末的音節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經統計,末倫押尾韻的形式可以分三種,分別為“一二四韻”、“句句韻”、“偶句韻”?!耙欢捻崱笔侵傅谝痪浜团紨稻涞木淠┮艄澭喉?,“句句韻”是指每句的句末音節都押韻,“偶句韻” 是指偶數句的句末音節押韻。我們可以從1959年曾在當地頗為流行的末倫《兩老笑山河》一覽末倫押尾韻的三種形式?!秲衫闲ι胶印肥怯删肝骺h的趙開瑞(已故)創詞和嚴端初(已故)譯漢而共同完成的一首漢語末倫,內容為彰公和順公兩老笑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靖西邊境人民把自古以來的障礙山河修成了一條為中越兩國造福的水利。作品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押的是一二四韻,第二部分押的是句句韻,第三、四部分押的是偶句韻。詳見如下《兩老笑山河》全文:
彰公唱(押一二四韻):“自從盤古傳下來,山高堵路水難排;個寶年年發大水,作物失收鍋難開;越南那邊卻受旱,有地不能把秧栽;惡山怪水害處多,邊民受苦代傳代。”
順公唱(押句句韻):“聽你說來心發涼,從前家鄉好凄慘;洪水滔滔浪推浪,祖宗香爐葬魚腸?!?/p>
彰公唱(押偶句韻):“靠黨領導辦水利,人民齊心獻力量;高山低頭來認罪,兇惡龍王也投降;開山修渠捉長蛟,荒地變成好田莊;水災旱災都除掉,中越邊境谷滿倉。”
合唱(押偶句韻):“托福領袖毛主席,感謝恩人共產黨;千年萬年刻在心,子子孫孫永不忘?!?/p>
三、精彩的修辭手法
精彩的修辭手法是眾多文學藝術作品征服受眾的重要砝碼,末倫作品其創作、流傳都在民間,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頗為密切,再加上“壯語有完整的語音系統,有豐富的基本詞匯,有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3]因而民眾的集體智慧和壯族的語言特色成就了末倫精彩出色的語言。
1.比喻:化平淡抽象為生動具體
比喻是末倫作品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修辭格。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比喻手法的運用,使末倫作品中本來平淡抽象的語言變得生動具體。下面,我們主要以《送夫出征》為例進行分析。
比喻在《送夫出征》中發揮得甚是絕妙,惟妙惟肖、生動精彩的語言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創作者駕御文字的高深能力。“今讓小日本來欺,倘若不拼命抵抗,明日就變亡國奴,我們將受苦受難:大蛇頭骨斷難行,魚曬沙灘不能活,火燒山林雀難棲”,這是作品漢譯后的一段文字,是妻子送丈夫出征時給丈夫講述的保家衛國的一番道理,強調了如果不去抗日將會產生的嚴重后果,生動的比喻將亡國后的災難講得深入人心,亡國痛就好比 “蛇斷頭骨”、“魚曬沙灘”、“火燒山林”。我們都知道,蛇被斬斷了頭骨根本就無法爬行,魚離開了水若能生存便是奇跡,鳥雀在熊熊燃燒的山林烈火中逃生難比登天。從客觀上講,誰都知道亡國奴是苦不堪言的,但“苦”也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作品洋洋灑灑的幾個比喻就將這一概念升華到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境界:“苦”被具體化,在從側面突顯一個壯族進步女性的光輝形象的同時,也使亡國的切膚之痛躍然紙上。
夫妻要分離了,天各一方,丈夫為了讓妻子放心,對妻子立下了自律守節的承諾:“枝頭掛滿熟透果,哥是老猴睡樹根,寧在樹根干渴死,也不偷吃壞名聲”。作品將猴子與果比喻成男女兩性的關系,猴子天生愛吃果,見了果子沒有不搶不吃的道理,而文中“猴子”寧可選擇在樹根渴死也絕不上樹摘果子。這一比喻既充分地表達了丈夫縱然“坐懷”也堅決“不亂”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丈夫對妻子堅貞不二、至死不渝的深厚情感。在表達的效果上,與漢語中“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等詩句相比毫不遜色,相反,多了幾分淺顯而形象的色彩。
丈夫對妻子作出了承諾的同時也提出了希望“……莫剪床上長枕頭,莫聽夜間小蟲鳴,莫學蜻蜓點臭水,莫學鬼頭四兩輕,莫學水中漂浮花……”,丈夫囑咐妻子恪守婦道,忠誠本分,作品中的囑咐沒有出現一字半句的“直言”,卻通過幾個比喻把丈夫的“希望”娓娓道來:“剪床上長枕”,“聽夜間蟲鳴”比喻紅杏出墻、移情別戀;“蜻蜓點臭水”比喻朝三暮四、四處留情;“鬼頭四兩輕”、“水中漂浮花”比喻輕薄墮落、不守婦道。五個“莫”代表著丈夫的要求,與上文丈夫的“自約”相對應,夫道然,婦道亦然。
在其他的末倫作品中,比喻修辭格的使用也是相當的精彩,如在《求情》中,用扁擔挑起兩捆柴比喻成雙結對、兩情相悅,用螞蟻爬進蜜糖盅比喻心心相惜、情投意合;在《二度梅》中,用騎馬逐風、海底撈針、山林覓鼠的艱難比喻相見重逢遙不可盼;在《喪妻》中,用挑水途中扁擔斷比喻中年喪妻,等等。
2.夸張:引發聯想,增強感染力
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在末倫作品中,作者采用了許多夸張的筆法,在引發聽觀者無限聯想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嘆夫吸煙吸毒》中,作品在對煙鬼丈夫的丑相描述上就大膽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在社會上,吸煙吸毒者跟懶惰、盜竊、賭博的人一樣,都屬于社會上不務正業的閑散人員,吸煙吸毒既危害社會、危害家庭,更危害自身的健康,為警醒世人,作品將吸煙吸毒的丈夫的丑陋形象刻畫到了讓人扼腕痛惜的地步:“躺在床上吐白圈,渾身乏力似爛泥,神態七分像鬼魅,活似一只脫毛狗,睡在泥箕似卷蝦,身子比蟑螂單薄,四肢枯瘦似竹簽,你瞧他那死尸臉,干枯勝過水瓜渣。他若站立更難看,四兩扁頭低過肩;走路邁腳直打抖,風吹立馬倒路邊;一旦張口打哈欠,兩眼淚水滴漣漣。再看他那窮酸樣,上身套件短袖衫,走起路來擺兩手,兩串飄搖似紙錢;下身穿條無頭褲,兩手分別提兩邊,若要騰手抓把癢,褲子就滑到腳尖”,這是作品漢譯后的一段文字,作品在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基礎上對煙鬼丈夫的丑相進行了刻意地、合理地夸大描寫,集中了所有煙鬼的形象特點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典型的吸煙吸毒者的丑陋形象,讓人展開了浮篇聯系:七分似鬼的曲卷臥態、瘦比竹簽的四肢、枯勝水瓜渣的死尸臉、弱不禁風的身子……聽觀這首末倫仿佛就像在觀賞一幅吸毒者的肖像漫畫,雖然夸張但不失真實。
在《約會》中作品也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約會》以男子迫切想與熱戀中的女子約會以解相思之苦為內容,作品中男子為了讓戀人同意赴約,對于自己的“相思病”進行了一番夸大的描寫,漢譯后的表述為“久不見妹心倒懸,吃飯拿筷錯拿單;過去粗糧滿口香,如今龍血也難咽;想妹想到哥腳軟,想妹想到抬腳難,以前一腳踢死牛,如今小雞踢不翻”,此段文字夸張地表達了男子對戀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盼與情人相見的迫切愿望,雖表述得相當直白,但也不失感染力,輕而易舉地就把人帶入了聯想的境界:“筷錯拿單”、“龍血難咽”、“抬腳困難”、“小雞踢不翻” ……一個不思茶飯、寢食難安、相思成疾的熱戀男子的形象成功地浮現在了人們的腦海中。
3.排比:敘事透辟,增強氣勢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手法。排比修辭格的使用在末倫作品中也是屢見不鮮,既有助于敘事透辟,也有利于增強語勢。
如《再推三年也不遲》中,排比手法的使用就使作品的語言表達效果錦上添花,充分顯示出了條分縷析、說理透辟,內容集中、節奏緊湊的語言特點。在過去的年代壯族地區中結婚較早的都是社交不廣、思想嚴重保守的婦女,社交能力強、思想比較開放、在歌場上比較活躍的“風流”女性,一般結婚都會比較晚,一是因為她們比較富有獨立精神和反抗意識,另外是他們歌場上的朋友特別是異性朋友一般都會極力勸說她們晚婚,以多上幾年自由時光。《再推三年也不遲》作為傳統的末倫曲目,就以勸朋友晚婚為內容,作品漢譯后的表述是“妹欲去做別人妻,年歲太小不適宜,掐指才滿十六歲,桃子未脫汗毛絲,畬地甘蔗未曾甜,李果尚青未成吃,苞谷須纓未見紅,小鴨嘴扁未有力,小雞未知把蟲找,小鵲未能站高枝,天上月亮未圓滿,再推三年也不遲”,在這一作品中排比幾乎貫通全篇,十二句話中排比覆蓋了八句話,八個“未”將八個比喻一氣呵成,從未成熟的果子到沒長大的小動物再到天上尚未圓滿的月亮,將年歲太小不適宜結婚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
再如《求情》,作品巧用排比,抒發了對單身生活的無奈和期待與意中人相戀并結為連理的強烈愿望。“想砍柴火做兩捆,卻無人用扁擔穿;想將棉花紡成線,紡機無帶機難轉;想吃酒肉暖身子,無人共享也枉然”,這是作品漢譯后的一段文字,作品用扁擔挑起兩捆柴、機帶牽引紡機轉、兩人共享酒肉比喻成雙結對、兩情相悅,三個“想”與三個“無”緊湊地聯系在了一起,三個轉折三個對比將作品主人公的期待、盼望,失落、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
注釋:
[1]李萍.巫事活動·土司制度·歌舞天賦——新論壯族末倫文化的起源與發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2]王光榮著.歌謠的魅力[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206頁;
[3]張聲震主編.壯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198頁。
作者簡介:李萍(1980—),女,廣西靖西縣人,壯族,百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民俗學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及其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