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珍
(寧波市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浙江寧波315100)
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龍泉青瓷外銷研究
朱素珍
(寧波市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浙江寧波315100)
[摘要]宋元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龍泉青瓷大量外銷到海外,包括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龍泉青瓷以其優雅的品相深受輸入國民眾的喜愛,還與當地原有的制瓷技術巧妙融合,催生出新的風格與特色,對世界文化與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龍泉青瓷;瓷器外銷
海上絲綢之路始于漢代,在唐宋元時期達到繁盛。在對外貨物交流中,陶瓷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隋末唐初開始一直至清代,中國陶瓷主要經歷了三次較大輸出時期。①而龍泉青瓷是我國古陶瓷史上三次較大對外輸出時期中后兩次輸出時期的主要陶瓷品。它的輸出海路之長、分布國家之廣、數量之大、產品之精,為全國其他產區無可匹敵,“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和東非沿岸……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②龍泉青瓷的外銷,堪稱中外青瓷外銷史的典范。
宋朝對與海外各國開展貿易所帶來的利益認識超過唐朝。因此,宋朝開國之初就很重視海外貿易,專門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開寶四年(971),在廣州設立市舶司,此后在東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明州、杭州、泉州等地也紛紛設立市舶司。據《宋史·張遜傳》載,太平興國元年(976),宋廷還設立榷易署。這一舉措極大促進了瓷器對外銷售的規范化、經常化。這一歷史背景,催生龍泉青瓷開始了著名的“陶瓷之路”。
美國學者霍普孫、海索林頓在《中國陶人藝術》一書中說:“中國古今名瓷,分布在全世界各個角落,即印度、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波斯、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埃及都大量使用中國浙江青瓷,尤其是龍泉青瓷。”③日本陶瓷學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中也詳細記載了自日本至印度洋到非洲各國遺址發掘的龍泉青瓷碎片及各國博物館收藏的龍泉古青瓷。這些記載與研究極大豐富了龍泉青瓷的外銷史。據記載,中國瓷器傳到東亞的日本時間很早,宋代輸入日本瓷器更多了,已經發現宋瓷的地點幾乎遍及日本各地,“日本各地出土數量又多、質量又好的中國瓷器,要數景德鎮湖田窯及其周圍地區,如七里鎮窯的產品、龍泉窯產品……龍泉青瓷主要是碗、盤、瓶、罐一類器物”。④而在東南亞,幾乎每個國家都出土宋瓷。如越南各地出土中國宋代瓷器較多,特別是龍泉青瓷深受越南人的喜愛。越南還學習龍泉青瓷等發展起了本土的制瓷手工業,制造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盤、碟、罐等。馬來西亞出土宋朝瓷器數量也很多,主要是景德鎮的青白瓷、龍泉青瓷等,幾十年來在圣土邦、桑吉布亞、桑吉加昂、尼亞大窟等地發掘的瓷器碎片近百萬片。其中“龍泉青瓷和福建地區青瓷數量也很大。菲律賓國土上出土的中國陶瓷難以計數,而且時至今日還在不斷出土……菲律賓出土宋瓷以龍泉青瓷為多”。⑤
在非洲東部和北部及埃及的福斯塔特遺址,出土了龍泉青瓷蓮瓣碗、罐等。在一些重要文化遺址,宋瓷的出土數量相當可觀。龍泉青瓷這種藝術水平很高的瓷窯,可能還生產一些專門銷往非洲的瓷器,例如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出土一些制作精良的青瓷罐、瓶等作品,而埃及陶瓷生產中有許多龍泉青瓷的仿制品,有的是低溫釉陶,都是碗、盤、碟類日常生活用具,說明了埃及人對龍泉青瓷的愛好。⑥
元朝統一中國以后,掃平了北方和西北的割據勢力。西北包括絲綢之路的各條商路十分活躍。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受到政府的保護而空前發達,形成著名的陶瓷之路。元朝商業路線,其中瓷器路線分為陸路和海路兩個方面。⑦當時,龍泉青瓷的產品幾乎銷遍亞洲各國,非洲的東、北海岸,并且輾轉到達歐洲。一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如寧波、溫州、揚州、廣州、泉州等地大量發現龍泉青瓷。在這些港口城市附近,還發現仿龍泉青瓷的窯址。在北方和西北方向的交通干線上,如甘肅、新疆、內蒙古、山西的對外貿易交通城市也發現許多龍泉青瓷。⑧
一衣帶水的日本,出土的元代中國陶瓷更是引人注目。日本各地出土的元代瓷器中,龍泉青瓷仍然最多。前面提到的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據考證,就是日本商船,可見日本商船運送龍泉青瓷數量十分可觀。此船在航行途中沉沒,其目的地難以說清,但是有一點可以相信,龍泉青瓷運送日本時數量一定不少。根據后來的考古發掘,在鐮倉市小町、大町衣張山古墳出土了眾多龍泉青瓷。
東南亞是元代陶瓷輸出地重要市場和貨物集散地。在菲律賓發現了大量中國元代瓷器,沿海地區如仁牙因海灣上的博利腦角地方,在八打雁、內湖省的馬尼拉圣安娜、民都洛的加萊港庇那格巴雅蘭等地出土龍泉青瓷等。“馬來西亞,各地出土中國瓷器很多……龍泉青瓷和沿海地區的瓷器為多。印度尼西亞,它的沿海陸地和島嶼都出土過元代瓷器,以龍泉青瓷最為豐富。南亞地區,阿富汗的喀布爾發現有龍泉青瓷,屬元朝的龍泉青瓷。”⑨
龍泉青瓷一度跨海越洋,銷售到西亞與非洲海岸。如伊朗的馬什哈德博物館展出許多精美瓷器,以龍泉青瓷大缽品質最優秀。英國倫敦博物館還收藏著伊朗列伊出土的元初的龍泉青瓷。在非洲蘇丹的埃得哈布港,也不斷有發現龍泉青瓷,如貼花雙魚盤、印有巴思文的翠青釉瓷盤片。在地跨亞洲、非洲的埃及,故都福斯塔特遺址出土了很多中國瓷器。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元瓷。⑩
明代雖有海禁,但海外各國仍迫切需要中國瓷器。龍泉青瓷仍源源不斷運銷海外。明初,鄭和七下西洋,每次率領60余艘商船,商品中就有大量龍泉青瓷。《大明會典》第194卷載,當時外銷青瓷每只價為150貫。
龍泉青瓷的外銷,對進口國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刺激和推動了這些國家的制瓷業,出現了許多仿龍泉青瓷或者類似龍泉青瓷的瓷器,各國工匠潛心模仿龍泉青瓷,并形成了自身的青瓷藝術風格,對東亞、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均有重大影響,可謂是對世界制瓷業歷史貢獻巨大。
如前文所述,中國瓷器輸入日本時間較早,大約在7世紀,但龍泉青瓷較少。到了鐮倉幕府時代(1185~1333),除北海道外,龍泉青瓷在日本全國均有傳播。?宋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陶瓷學家加藤四郎還專程到浙江學習造瓷技術,回國后吸收、模仿龍泉青瓷的樣式,創建“瀨戶窯”,保留了龍泉青瓷蒼翠、渾厚的特色。如瀨戶窯的碗盤造型與龍泉青瓷的花口碗、折沿盤、花邊盤等相似,只是質地和透亮度稍顯不足。
龍泉青瓷對當地的瓷器也有影響。越南本土發展起來的制瓷手工業,主要學習龍泉青瓷,制造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盤、碟、罐等。不但器形學龍泉,刻花、劃花、花紋內容都學龍泉,很多作品要仔細鑒別才能把中國龍泉青瓷和越南青瓷區分開。“越南仿燒龍泉青瓷浮雕蓮瓣紋碗的水平最高,幾乎可以亂真。可以說中國龍泉青瓷生產什么東西,不久越南窯工就能制作出什么器形來。”?
而在中東及阿拉伯國家與地區,龍泉青瓷也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與熱捧,“埃及從八至九世紀開始,到十五、十六世紀,接連不斷地進口了不同品種的中國陶瓷。只要新品種的中國陶瓷一出現,無論在哪個時代,埃及馬土就有它的仿制品出現……青瓷的仿制品有青釉陶器……如果只看照片,幾乎和真的中國青瓷和青花瓷難以區分。而且,仿制品的數量的確也相當大……這種熱期絕不只是在埃及,在波斯也是同樣。”?可見,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日常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中外文化的交流產生了不可否認的作用。在阿拉伯國家,青瓷的美麗釉色被稱為“海洋綠”,它被蒙上了一種神秘的色彩。波斯哲學家愛爾托西神秘宣揚青瓷:如果在青瓷餐具里盛放有毒食物,青釉就能起作用,變為無毒;青瓷碎片碾成碎末,還可以醫治牙病,能抑止鼻血。
綜上所述,在宋、元至明代初期,龍泉青瓷對外輸出的數量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大、瓷器之珍,前所未有。歷宋、元及明前期,龍泉青瓷以主角身份參與開拓了漫長的世紀陶瓷之路,從而對世界許多國家產生了影響,同時促進了各國人民的交流,增進了各國人民的友誼。
龍泉青瓷以色澤和質地之美,將中國山水的青翠發揮到了極致,正如徐淵若在《哥窯與弟窯》中描繪青釉色澤:“至如蔚藍落日織田,遠山含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如春。豆含莢于密葉,梅摘浸于晶瓶。或鴨卵新孵,或魚鱗閃彩。潔比懸黎,光不浮而鏡凈;美同垂棘,色常潤而水清。蘊之也久,而火氣銷;藏之也深,而光芒斂。”除了色澤與優雅,龍泉窯還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名窯。
因燒造技術高超、產量較大,龍泉青瓷除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外,還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軌道,進一步遠銷東亞、東南亞、歐洲乃至非洲地區。當然,龍泉青瓷在宋元時期的輝煌外銷,除自身制瓷技術外,也離不開當時國家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也與海上航行以及對海洋的認識密切相關。龍泉青瓷的大量外銷,正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繁盛的重要縮影。
[注釋]
①周紹達:《龍泉青瓷宋、元、明時期的對外輸出》,《中國陶瓷》,1998年第6期。
②龍泉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龍泉縣地名志》,1984年版,第310頁。
③霍普孫、海索林頓:《中國陶人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頁。
④⑤⑥⑦⑧⑨⑩李知宴:《中國古代陶瓷》,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50頁、第153~155頁、第156頁、第171頁、第170頁、第178~180頁、第176~181頁。
?汪梅、米朝暉:《浙江龍泉青瓷海外流傳歷史及風格演變研究》,《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3年第2期。
?石少華:《龍泉青瓷鑒賞》,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頁。
?〔日〕三上次男:《陶瓷之路》,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50~151頁。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0-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