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麗
[摘 要]現代社會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成為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視線也正在轉移越來越注視基礎教育,幼兒教育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幼兒教育;如何愛;忌溺愛;鼓勵;培養興趣;培養習慣
一、懂得如何才是愛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親分不清自己的哪些行為是愛自己的孩子。有時會將溺愛當成真愛,或者由于私心的原因偏愛自己的孩子。這樣就會把孩子帶入危險的邊緣,慢慢地因為父母親的這種愛的庇護而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過于心疼孩子也是種溺愛,孩子應該要有適當的磨練,有一定的抗壓能力,父母要能忍心讓他去經歷風雨,而不是一味地呵護。
現在有的學生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衣服,將衣服郵寄給母親洗,這是種多么可怕的事情。不要說他將來的生存能力會如何,就說他現在情況是多么的糟糕。可以想象我們有的父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愛”到了什么程度,這是種危險的愛是種會反彈的愛。過分的給予不一定會有好的回報,根據有的實際報道,可能還會帶來殺身之禍。現在不乏有弒殺親身父母親血案的案例。我們還不能清醒嗎?還會想不到是誰在培養了這些六親不認的殺手嗎?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愛要慎重,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愛!
二、切忌過分溺愛孩子
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身子女,家長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東西,所以不管孩子想要什么,家長們都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卻不知道過分的溺愛孩子,讓孩子的心態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態,不管孩子想要干什么都可以,反正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護著,不會有事的。慢熳地這種心態就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小學、初中就可能迷上網、玩游戲、有的甚至談情說愛、打架斗毆。這種不良行為的形成,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態失衡、行為失控造成的。從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于嚴教”這樣的家庭影響了子女良好的健康習慣的形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成懶惰現象的發展。
三、鼓勵孩子勇敢自信
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出畏縮、退卻、逃避等,家長和老師要善于鼓勵孩子勇敢面對現實。要 耐心、細致地給孩子作好思想工作,父母老師要有意識地避免用任何行為和語言傷害孩子,盡量不要用這樣的語言:如“笨蛋”“傻瓜”“蠢豬”等語言,因為運用這些語言就會使孩子誤認為自己很笨,會使孩子慢熳地失去自信心而破壇子破甩,孩子的自信心是從鼓勵而來的,家長和老師多舉歷史上從失敗到成功例子,使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和老師應該多給孩子以鼓勵,讓孩子從鼓勵中產生自信心,獲取自尊心和成就感。
四、要多方面培養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認識傾向。興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努力去獲得廣泛的知識,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新大綱強調了,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誠然,興趣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動力,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幼兒天生好奇、好動,特別喜歡新奇的事物,教師應根據幼兒這種好奇心,吸引幼兒注意,激發興趣和培養其能力,幼兒只有處于愛學、樂學、會學的境地,他才能學到真的知識。
五、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的父母親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他有什么想法。而是,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要求和加在孩子身上的自以為的正確想法 ,并不去考慮孩子的想法,對于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更不會去在乎了。有時候我們都認為孩子的想法是幼稚的是錯誤的,只有自己是正確的,自己是不會害孩子的。我們哪里知道,偏偏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想法害了孩子。
所以,父母親要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和他們友好的溝通交流。 這樣我們才能真確地引導孩子和我們自己,有時候,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也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孩子的內心世界很豐富,這也是他們開發大腦創造力的最佳時機。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親,要用一顆童心與他們溝通交流,和他們一起玩游戲,一起郊游,一起探討大自然的奧秘,一起和他們問十萬個為什么。我們成了他們的后勤保障和協陪員,當然還是老師,有時候還是學生。
六、培養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會影響他一輩子。一個人有無好習慣,是決定他將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都是望子成龍的父母親,你說你愿意會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影響孩子將來成功的因素嗎?
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首先,我們自己要養成好習慣。我們是孩子們最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值千金。相信成功的我們不會不在孩子們面前,做個好榜樣。
孩童時是最易塑造的時期,父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特愛學自己的父母親,他們認為自己父母親做的事都是正確的。當然,我們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我們也這樣要求孩子的:聽父母親的話就是好孩子。但是前提條件是,首先我們的言行是正確的。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我羅列了一些可供年輕爸媽們參考的好習慣:講衛生;懂禮貌;有愛心;有同情心;愛勞動;勤觀察;愛思考;愛看書;好奇心;有條理;懂得感恩;學會堅強;有毅力。
七、切忌幼兒教育小學化
我們有些家長不懂得教育規律,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這個考上名牌大學,那個考上研究生,心里著急,急于求成,要求幼兒園老師從幼兒園就開始上小學的課程。希望家長和老師要改變教學觀念,要明確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不同,幼兒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而小學教學屬于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的特點,幼兒教育“教養并重,”小學教育則“以教為主”。幼兒教育課程與小學課程都是綜合課程為主,但對幼兒教育“整合”的程度相對小學和中學教育來說都要深,力度要大得多,因為幼兒最需要的是對世界總體的最基本的認識。。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還有很多方法,這里就不再贅述了。總之,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要不斷“充電”豐富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抓好幼兒教育,為幼兒今后深造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