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鋼琴教學中經常能發現學生的一些壞習慣,例如彈琴時手指不主動,彈奏每一個音都是借助手腕的力量進行彈奏,手腕用力過大,要么是猛敲、要么是過于軟弱,流暢度與速度有明顯缺陷,音色笨拙、渾濁。對此,為了優化鋼琴教學整體質量,本文詳細分析鋼琴教學中手指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鋼琴教學;手指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184-01
手指能力對于鋼琴彈奏而言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直接決定彈琴水平。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對學生手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例如手指的靈活度、掌關節肌肉的應用能力,手指與指尖的張力等進行針對性訓練,最大程度地發揮手指的前哨能力,提升鋼琴彈奏能力。
一、手指支撐性訓練
手指的支撐能力對于鋼琴彈奏而言就好像人的站立能力一樣。在實際彈奏過程中,手臂是最為重要的彈奏肢體,但是手臂必須在手指的支撐之下才能夠實現最大的彈奏效果。訓練手指的支撐力,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手型需要有力但是不能僵硬。有力主要是為了支撐手臂,借助手臂傳遞力量,但是過度用力很容易變得僵硬[1]。在實際彈奏過程中,手型一般會呈現半圓形,每一個手指都需要放在一個鍵上,指關節需要凸出,這種姿勢很容易因為手過度用力而僵硬,此時下落,很容易導致手臂將力量平均分配到五個手指上,導致手指不具備靈活性,最終彈奏的聲音不飽滿。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注重協調性,使用腕部帶動小臂,手指距離按鍵不需要過高,借助手指支撐和手臂將實現力量的自然下降。
2、對每一個手指訓練必須單獨進行,確保每一個手指的支撐力量能夠收放自如。以食指為例,食指是手指中力量較大的一個,應當更加注重指尖的平衡與支撐的平衡。而中指,因為較長,第一關節很容易彎曲塌陷,對此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訓練。相對而言,無名指的活動能力最差,在訓練中應當更加注重調配性。
二、手指獨立性訓練
手指的獨立訓練需要根據鋼琴的學習階段進行針對性調整,對手指的獨立訓練也應當遵循針對性方法[2]。對于初學者而言,應當采用“高抬指”的訓練方式,對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進行強化訓練,尤其是注重手指三關節的訓練,力求達到張開韌帶的目的,提升手指的韌帶張力。
對于有一定鋼琴基礎的學生,訓練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手指三關節能力,可以逐漸開始小手指動作,采用最節約力量與時間的方式進行彈奏,這一過程也就是從高到低的抬指訓練。因為鋼琴演奏過程中,仍然使用高抬指的方式,不僅影響美觀,出現“張牙舞爪”的現象,還很容易導致音符連接不佳。訓練手指的獨立性能夠借助五指訓練、琶音練習以及音階練習進行,其中五指練習是最基礎的訓練方式,主要是固定五個手指并進行單獨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注重手指的抬起、放松和下降三個動作。
三、手指協調性訓練
手指的獨立性、支撐性訓練都是演奏的基礎,但是手指的協調能力則是直接關乎到演奏的訓練,因為協調、均衡、統一性直接關系到音部的連續性演奏效果,而手指的協調能力則是保障其連續流暢性的關鍵[3]。假設手指協調能力不足,演奏的聲音必然會呈現輕重不一、虛實互現的情況。對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協調訓練:
1、在思想上循序漸進,開展快慢交叉訓練。如果想彈得快,必須通過長時間訓練慢練才能夠保障讀譜的細心,更加熟悉力量的應用熟練感。但是,必須借助從慢至快的方式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手指的協調與獨立性,保障左右手的配合默契度,確保手指移動的準確性。
2、應用簡單的連奏方式進行訓練,這一點對于初學者而言非常顯著。連奏方式主要是以一些音的組合為訓練對象,其要求彈奏時的音在移動時,手的各個部位動作協調,手指手臂不緊張、不僵硬,應用手指的運動進行彈奏。在這一階段,必須注重協調性較差的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拇指。
3、雙手速度與力量的訓練。速度與力量是手指最關鍵的訓練因素。在訓練過程中,盡可能進行分手訓練,確保兩個手能夠獨立完成訓練任務,規避一只手在演奏時另一只手過于被動。在速度上,可以借助節拍器上的刻度進行漸進性練習。
結語
手指訓練方式非常多,但并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用于所有學生,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彈琴時呈現的問題采取最佳訓練方式,促使學生在實際彈奏過程中巧妙、靈活應用訓練內容,從而有目的地鍛煉學生的手指應用能力,提升彈琴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立.鋼琴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非童子功”學生的應試演奏能力[J].音樂時空,2015,11(7):139-139.
[2]張楊.淺談在中高職鋼琴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彈奏《車爾尼599》的教學質量[J].管理學家,2014,23(21):515-516.
[3]夏顏.鋼琴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評《鋼琴教學新思路》[J].當代教育科學,2014,11(18):70-70.
作者簡介:
任陽路,女,江西新余人,新余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