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菊芳
【摘 要】 美術活動是美術表現者把心中的想法用各種方法各種技能大膽地表現、呈現的一種個性活動。美術教育活動不僅僅是一個技能也是傳授和感知,更為重要的是情感的體驗。在幼兒園中,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更應關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引導幼兒自發、自愿地產生美術活動的愿望,讓每個孩子都能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關鍵詞】 美術教育;情感;自信
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更新,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我們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首位。因為幼兒情感品質的健康與否,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幼兒的美術活動,不僅是幼兒親手拿筆或其他材料表現一定的可視形象的過程,更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美術活動中開展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呢?通過實踐,筆者認為:
一、讓孩子體驗愛,體驗被重視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心中要充滿愛,時時刻刻要裝滿幼兒,用微笑和真情來迎接、擁抱幼兒,使幼兒敢于走近你,樂于貼近你。美術活動中更應如此。要在美術活動中增加孩子情感方面的體驗,首先就是要讓孩子對美術活動有興趣。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發現幼兒的畫“參差不齊”,教師要認識到孩子們能力的差異,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的差異,不要太強求。不管他們畫得好不好,教師都要在活動中傾注一腔愛心,給予他們親切、耐心的指導,讓孩子有一種愛的情感體驗,感覺被重視,讓他們敢于動筆,敢于作畫,從而激發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如在繪畫、折紙等活動中,對于遇到困難或發急或沉默不愿動手的幼兒,教師可以用語言來引導、提示,或是手把手地教他們,也可以參與他們的活動,并且用語言或體態動作鼓勵和肯定他們:“不錯,很好,就是這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增進對教師的感情,同時讓孩子由愛教師延伸到喜愛美術活動。
二、在肯定中體驗自信,在鼓勵中體驗快樂
幼兒年齡小,情感易被動,易受傷,而每個幼兒都喜歡被表揚被肯定。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關注個體差異,要采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來引導,特別是對于經常膽怯或遲疑的幼兒,教師更要多留一份心,要做一個有心人,更要做一個細心人,善于發現幼兒一些細微的進步,并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使他們在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從而創造更多的“被表揚”來鞏固自信心。如:有一名幼兒,受經濟條件限制,只上過半年中班,每到美術課,他就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動筆,一動筆就用手指擦。剛開始時老師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引導他,并且不斷地鼓勵他自己動手,也會偶爾握住他的手幫他一起畫。有一次,畫秋天,他生長在農村,對農作物很熟悉,自己在畫紙上畫了一些很難辨識的稻穗,雖然畫面有很多的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畢竟是他自己畫的,而且還很有“個性”,老師不僅讓他在小朋友面前介紹自己的畫,而且說出農村秋天里他知道的事和物,還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表揚他向前跨進了一大步,鼓勵他要更大膽,獲取更大的進步。大家都對他投來了贊揚的目光,孩子在那一刻非常開心。老師還在其他學科中尋找他的優點,以此來激勵他,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自己能行的。就這樣,慢慢地,他開始獨立作畫了,而且越畫越好。
三、創設良好的情感交往環境
幼兒的情感具有不穩定性,同齡幼兒集體的相互影響,在幼兒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努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交往環境,因為幼兒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感染,所以不僅要教會幼兒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且更要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去關心同情別人,愛別人,如為掉隊的小雁尋找媽媽,為無家的小狗做小屋等。也要教幼兒學會同伴間友好相處,互幫互助,讓能力強的幼兒主動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都能體驗成功。在活動結束之前,讓幼兒以對子、小組或班集體為單位,多種形式地相互欣賞、交流。
美術活動是自然與社會的折射,而社會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教師要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把社會美好的一面展現給幼兒看,同時注重自身言行的美,以自身的激情燃起幼兒的熱情,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激發他們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師也要抓住幼兒的生理特點,揚長避短,因勢利導,通過美術活動逐步讓幼兒貼近自然、社會,激起其想發掘的愿望。如幼兒注意力易分散,觀察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對直觀形象事物感興趣,針對這些特征,教師每次活動,要讓幼兒明確目的,并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接受直接強烈的各種感官的刺激。如在畫秋天時,秋天的景物很多,色彩很豐富,教師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談或借助幾幅有關秋天的圖片草草打發,而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秋游,讓幼兒體會大自然的美,體會通過自己的發現去解決問題的愉悅,并將這種愉悅帶到下一次的發現中。有助于再次激發他們的觀察欲望。
四、在審美活動中體驗美的情感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們善于發現美,敢于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而不是單一地追求美術的技能。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美,而我們的美術活動應成為一個發現美、表現美的活動。教師不但要多引導幼兒樂意參加美術活動,引導他們更多觀察生活,關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而且還應用心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種美的因素,要積極引導幼兒去發現美、感受美,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能感受美的心靈。美的事物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如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造型,這些美好的事物應多引導幼兒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欣賞,用自己的筆把他們留下來。如讓幼兒欣賞“春天”,獲得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美好情感體驗;觀察“大馬路”,激發了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美好情感,也可以通過美術活動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讓幼兒去發現和感受心靈的美,如助人為樂,禮貌謙讓,拾金不昧……這樣在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中,我們的孩子就成了一群懂得欣賞美,善于發現美,樂于表現美的孩子了。
只要我們用一顆真善樂觀的心去影響孩子,用一顆愛美、懂美的心去感染孩子,為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教育環境,那么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幼兒一定是向上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