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文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具體的改革過程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予以了較高的關注,并對具體的培養措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立足培養教師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完善相關必要的硬件設施、以及信息教育與各學科的整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 學生;農村地區;信息素養;培養
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不斷提高他們搜集信息的水平,并提高他們對各種信息的處理能力等。這就要求從本質角度進行分析,更是要求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的新型人才。筆者結合實際情況,對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農村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相關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提高教師綜合信息素養水平以便更好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在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廣大教師發揮自身應有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帶領學生學習各種知識,不斷鍛煉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實現信息素養的綜合提高等。為了引導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培養,通過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養。例如,學校定期邀請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相關領域的專家來校開展講座,并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講座,聽取專家的指導和建議等。鼓勵廣大教師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各種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相關的知識和理論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通過自我學習與提高,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增強信息意識。這樣一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游刃有余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并學會通過科學、自然的方式為學生構建起信息素養培養的理想環境,進而促進其綜合信息素養的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充斥著信息素養的精神和意圖,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著信息素養方面的培養和引導,以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
二、做好硬件設施建設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供堅實的基礎
做好一定的基礎硬件設施建設,可以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供堅實的基礎。為此,對不同的學校而言,要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硬件設施建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應該積極進行信息技術學習小組建設,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來看,學校中小學及時成立信息技術學習小組,并邀請各類專家來學校講課,以更好促進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的提高。根據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進一步改善學校硬件水平,投入一定金額的資金進行多媒體教室建設,為每間教室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改善日常教學環境和條件,從而為教學過程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提供所需的硬件條件。
三、信息教育與多學科融合以實現學生綜合信息素養的有效提升
信息教育與學校不同學科教育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在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培養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將信息教育與不同學科整合在一起。在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信息素養培養這一思想,從而使學生可以從多個不同方面學習各種信息知識,培養自身的信息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過程之中。于是,各種學習資源便成為學生的主動獵取認知對象,成為學生用來獲取知識,進行信息交流與傳遞,數據處理及思想表達的學習手段。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激發他們積極收集信息,并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提高其綜合信息能力。另外,也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結合即將學習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搜索等方式,廣泛收集相關的資料,制作簡單的PPT課件等。并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挑選一些學生上臺展示收集信息的成果,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引起即將教學的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隨時通過播放視頻或者課件等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知識,并認識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的重要作用等。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統計表》一課時,采用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后,首先向學生分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制作旅行統計表。之后,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廣泛尋找各種旅游信息。搜索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不同興趣愛好,對不同地區、不同旅游項目等相關信息進行搜索和收集。通過分工合作匯集信息,制成了一張統計表。然后,通過集體討論交流選擇路線,交通工具,出色地完成了課堂任務。這種整合思維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過程中,擺脫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單純依靠教師教授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廣泛收集各種信息和資源,并通過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共同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四、在交流與合作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培養
在對學生信息素養進行培養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相互交流與合作,學會分享。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美國》一課時,可以利用師生共同合作,上網查找資料的方式展開教學。同時,制作一定的配樂軟件。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本著自愿的原則,由學生自由組合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將學生分為兩組,并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以及不同學習小組的實際情況等,分配不同的任務。其中,第一組負責借錄音磁帶并轉錄到電腦中,第二組負責根據課文內容上網查找有美國假日生活的資料,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軟件的制作。于是,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隨著音樂的流淌,畫面的交換,師生盡情地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學生在與教師創作軟件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意識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大家學得異常積極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同的學生之間以及不同的小組之間也可以積極交流與溝通,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在教學中,還要及時了解不同學習小組的進度和情況,發現學生遇到難題,應及時提供幫助,并對其成績予以肯定等。通過同學的贊揚、老師的及時肯定,為學生的信息收集、參與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大的動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各種信息的搜索和收集以及分析、應用的能力。
總之,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中人的整體素養的一部分,是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目標的新內容,高度重視并認真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進一步加快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國民經濟,為社會服務信息化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藍桂香.發揮信息技術教室環境育人作用,提高農村學生信息素養[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1,(20):89-91.
[2]楊敏.探究農村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和培養方向[J].考試周刊,2014,(98):122.
[3]秧則宇.培養農村學生信息素養的問題及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
[4]杜建偉.農村初中師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4):57.
[5]姚素青,彭立,徐揚.不同地區農村初中教師與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1,(7):11-13.
責任編輯 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