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張宇
摘 要:本文以西部地區省屬高校為例,對西部地區省屬本科高校涉及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建設狀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內部控制全覆蓋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省屬高校;內部控制;全覆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實施兩年來,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性越來越強,但是,對省屬高等學校而言,還需結合自身情況,建設符合實際,全面覆蓋學校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體系。
一、西部地區省屬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現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建設內控提出明確要求:“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
(一)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現狀
按照財政部的內控建設的時間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有關要求,于2016年底前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工作。
內控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又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基石。內控規范實施兩年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內控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未充分理解內控建設對推動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意義,認為內控可做可不做;二是對全面風險管理認識不夠,認為內控僅僅指財務方面的控制,財務部門做好就行了,與單位其他工作無關;三是對內控建設不知從何處入手,沒有真正掌握內控的程序、技術和方法。
省屬高校應盡快在本單位開展內控基礎性評價,充分了解本部門本單位內控現狀,制訂建立健全內控計劃和措施,進一步完善本單位內部制制度體系。
(二)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內在要求
首先,制衡是實現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在學校的崗位設置、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設計。內控規范就是抓住單位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實施流程再造,將制衡機制嵌入到各管理工作當中去,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其次,內部控制要堅持“關口前移”。要通過制衡機制、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運用,對單位業務管理活動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進行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事后的監督和糾正,及時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隱患,不給極個別的違法違規違紀人員以可乘之機。
第三,單位領導重視和推動是實施內控規范的關鍵。內控規范的實施要靠各單位全員參與,但關鍵是單位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單位內部跨部門的溝通協調和通力合作離不開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領導重視是內控建設與有效實施最重要的保障,沒有單位領導支持的內控建設,往往會流于形式,有了單位領導支持的內控建設,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
第四,內部控制建設要重視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內部控制將單位的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現了有機的結合,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撐。將內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統之中,可以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態化,可以改變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分塊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島”的局面,可以使單位領導的管理方式由傳統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轉變,集中精力處理重大問題,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二、建設全員參與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是學校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對于規范財經秩序,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內部控制涉及學校經濟和業務活動的全范圍,包括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決策管理機制等,貫穿內部權力運行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用于規范學校各層級全體人員的工作行為。因此,要牢固樹立內部控制建設的全局意識,使全體教職員工理解內控建設的基本內容、基本情況,積極參與內控各項建設和完善工作,自覺執行各項規定,形成“人人學內控,人人用內控,個個受約束”的良好氛圍,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
三、建設管理順暢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一把手”工程,推進內控建設,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制約和監督體系,能有效規范學校經濟和業務活動,強化對內部權力運行的制約。內部控制建設是推進學校高效平穩運行的重要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一環。省屬高校應成立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成員由涉及內控建設流程的各部門。
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我校內部管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問題,強化協作,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工作。要探索構建內部監督機制,建立財務、政府采購、基建、資產管理等業務部門間溝通協調機制,搭建運轉順暢、管控有力、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內控建設和實施組織體系,實現內部控制的常態化、長效化。努力實現“預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全口徑、資產管理和建設項目管理全過程、政府采購管理和合同管理全方位”的控制目標。
四、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建設
省屬高校要對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目標,逐條分解任務,落實人員責任,確保內控建設工作如期實現。省屬高校內控評價分為:學校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
動員和培訓:高校應擇優選定會計師事務所,協助開展內控建設工作,安排對校內各部門進行內部控制理論培訓。
風險排查:高校相關部門與會計師事務所溝通協作。由會計師事務所對學校內部控制進行摸底診斷,找出學校內控建設中的薄弱環節以及有待健全完善的控制流程,提出整改措施和完善方案。
規范流程:由會計師事務所指導各有關部門共同協作,補充完善內部控制相關環節,形成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接受有關機構同步跟進指導、監督和檢查。
總結推廣:省屬高校要重視完成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明確下一步學校內控建設的重點和改進方向,最終形成《大學內部控制手冊》。
內控建設是一項全局性工作,也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統工程,省屬高校要確保內控建設任務按時保質完成,逐步實現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推動內涵式發展。(作者單位:西安郵電大學財務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N].財會〔2012〕21號.
[2] 張少春: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動員視頻會上的講話[R].財政部網站,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