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芳韓依帆.黑龍江大學研究生 黑龍江哈爾濱 50006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重慶 400
?
論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杜曉芳1韓依帆2
1.黑龍江大學研究生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6 2.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重慶 401120
【摘要】完善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以會計人員的界定為基礎,通過文獻研究、邏輯推理、實證研究法,對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規范的現狀、責任不足及其完善展開研究,并針對其中的問題試從立法、執法和公平公正三個方面提出完善方案。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法律責任
2001年10月29日,朱镕基總理在考察國家會計學院時,要求所有會計人員“誠信為本,不做假賬”。他強調說,許多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經濟違法犯罪活動,以及大量腐敗現象,幾乎都與財會人員做假賬分不開。會計人員的假賬問題已經成為危害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毒瘤”。而今,十幾年之后,會計人員做假賬,信息失真等問題依然廣泛存在。
(一)會計人員的界定。會計人員,通常是指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中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包括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以及具體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師、會計員和出納員等。
(二)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地位。會計人員的職責,概括起來就是及時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認真貫徹執行和維護國家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是:(1)進行會計核算。進行會計核算,及時地提供真實可靠的、能滿足各方需要的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職責。(2)實行會計監督。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3)擬訂本單位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4)參與擬定經濟計劃、業務計劃,考核、分析預算、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5)辦理其他會計事務。
(一)會計法律責任規定。1.行政責任。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集中規定在《會計法》的第六章。《會計法》主要采用了列舉的方式規定了會計人員的相關責任。如第四十二條中規定了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私設會計賬簿的;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等十種依《會計法》需受處罰的行為。會計人員如有前述行為,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2.刑事責任。在實際工作中因違反《會計法》有關規定,構成犯罪的,也應追究會計人員的刑事責任。(1)危害稅收征管罪(逃稅罪、騙取出口退稅罪等)。(2)虛假會計資料、虛假會計報告。規定在《刑法》一百六十條到一百六十二條中,主要針對公司、企業中的會計造假行為。綜觀以上兩個方面,可以得出會計人員承擔的法律責任按承擔的后果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即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是主要形式:財政部門予以通告,或吊銷從業執照,只有在達到一定情節或數額時時才會上升到刑罰角度處以刑事處罰。
(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不足。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的會計法律責任體系體現出行政責任為主,刑事責任為補充,民事責任不完善的現狀的不合理性。同時正如上述,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之所以越來越普遍,與法律規定上的漏洞或缺陷等不足不無關系。
(一)會計人員行政責任的完善。針對行政責任規范存在的執法主體和執法力度問題,可作出如下調整方案:1.運用司法解釋技術,解決不同會計行政法律規范間的矛盾。鑒于會計法律規范體系內的沖突嚴重,我們可以采用司法解釋技術,運用體系解釋的方法,依據不同類型會計法律規范在會計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分別定位,同時考慮使其與其它相關的會計法律規范相協調,相配合,來據以闡釋不同會計法律規范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同會計法律規范間的沖突,維護會計行政法律規范的權威性。2.不同監管部門要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力圖在規范制定和執法環節消滅行政責任競合現象。會計行政立法時,不同的會計監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合作,注重立法公正、統一、科學。對于現存的《會計法》、《證券法》等會計法律規范中規定不同監管主體同時罰款的情形,要依據法理上解決法律沖突所適用的“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后法優于先法”等基本原則加以妥善解決。3.適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刑偵處罰的威懾力。具體如提高罰額;對于單位或個人的通告由行業內部擴至投資者等外部等。
(二)會計人員刑事責任的完善。在會計刑事責任方面,《刑法》和《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其他會計法律規范沒有很好地實現對接。針對上述提出的不足,完善方法如下:1.強化刑事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在會計責任體系完善方面的協調作用。從刑法的立法目的以及其適用范圍來看,刑法有其先天的滯后性與概括性。因此只有通過法律解釋來豐富其內容、擴充其適用。但由于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則”,這也限定了法律解釋也是被嚴格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2.修定和補充會計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使不同會計法律規范間的刑事責任實現完美對接。正是因為刑法法律解釋的不隨意性,需要從另一個側面,即從會計刑事責任規范本身入手,通過修訂和補充會計刑事責任方面的規定,使《刑法》和《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在犯罪主體、犯罪行為類型界定等方面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以便為后者中相關會計刑事責任的規定提供實體和程序上保障。
(三)會計人員民事責任的完善。由于現行會計人員責任體系中幾乎沒有民事責任規范,因此民事責任規范也要重頭制定。1.完善民事責任使之與社會經濟相適應。中國會計法律責任規范逐步與國際趨同就成為必然,這就要求我國在制定相關民事責任規范時,不僅要考慮到我國的現狀,還應該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那些反映市場經濟普遍價值規律的民事法律責任制度,推進會計民事法律責任的國際協調。2.正式在《會計法》中規定民事賠償制度,完善會計民事賠償制度建構。對會計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標準范圍舉證責任訴訟時效等做具體的規定,以此來確定責任人應就其違法行為所付出的經濟代價。
參考文獻
[1]鄧力平,鄧永勤.會計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稅收視角的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張軍立,李霞.論我國會計法律責任制度及完善[J].河北法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