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芳
?
分析在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付海芳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事業的重要路徑,本文圍繞在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展開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心理學視角 高職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提升畢業生綜合素養水平的重要實踐途徑。隨著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形態的深刻變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問題逐步引起了各方力量的廣泛關注,而想要促進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實效性水平不斷提升,必須積極探索和應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有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在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展開簡要闡釋。
90后高職學生群體,具有活躍的思維,獨立的個性,以及強烈的自主意識。因而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秒隊集體的社會生活事件過程中,往往能夠形成自身獨立見解,因而對思政教師實施的單調枯燥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會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抵觸情緒,這就要求高職思政教師不斷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模式,逐步降低理論性知識內容課堂講授環節的時間占比,并逐步引入現實社會生活元素,借助對社會新聞時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引入呈現,逐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鼓勵學生借由對思想政治課程基本知識的運用,以及對自身以往生活實踐經驗的結合運用,積極闡發對特定社會新聞事件的認知觀點,通過不但參與課堂教學環節過程中的觀點活動過程,促進自身綜合性思想道德修養的建構和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以典型化得社會生活事件作為教學引例,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思考和討論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基本知識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實踐活動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在參與課堂討論教學環節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自身的思維和表達愿望,發揮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并在不斷提升學生課程參與度水平基礎上,促進實際教學效果水平的不斷提升。
問題教學法。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以設定討論性或者是解析性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問題的方式作為教學基點,借助思政教師在課堂講授教學環節開展過程中引導和帶領學生分析和解決具體的課程問題設定為主要教學模式,在動態化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創造和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主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愿望和學習水平。
從心理情感的認知和接納狀態角度分析,高職院校在校生屬于相對特殊的學生群體,其在過往的學習體驗經歷中往往長期處于學生群體中的“邊緣化”地位,既不能感受到來自教師以及其他學生的關注,同時也不能感受到因獲取良好學習成績而獲取的喜悅感受,因而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實踐過程中,通常不會展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愿望。基于上述情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想要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知水平,以及積極參與學習實踐行為的愿望,應當逐步提升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心理情感關懷力度,促進學生在接受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活動過程中,能夠獲取到相對充分的心理情感關懷。
情景教學法。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在課堂呈現過程中的具體需要,在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基本知識內容高效充分呈現的前提下,積極引入并運用具備而情感色彩性,以及形象生動性的教學元素,建構動態化和生活化特征的教學情境,并借助對教學情境的應用和呈現,提升學生在參與學習體驗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狀態,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內容的學習體驗狀態。
激情教學法。激情教學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當時刻保持充沛豐富的情感狀態,并借助自身在實施教學實踐環節過程中充沛豐富的人情感特征,發揮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喚醒和感染效應,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工作整體效能水平的有效提升。
針對在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問題,本文從探究性教學模式,以及情感性教學模式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分析,旨意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倪堅.論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5):113~115.
[2]王晚英,饒素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模式及改革動向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2):120~122,153.
[3]儲著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創新研究—基于辦學模式轉型與企業行業文化培育視角[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2(06):30~33.
[4]劉國勝,陳文娟.“大思政”視角下旅游商貿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6):37~86.
[5]唐琍琍,陳成噸.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與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13~16.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付海芳(1976-),女,河南安陽人,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