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趙玉欣 王肖竹

摘 要 本文探討“職上職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該模式迎合全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改革實踐需要,以具有企業實習、實踐需求的大學生為主要目標客戶群體,以一款鏈接“大學生、企業與高校”的企業實習實踐類社交APP平臺為核心產品,是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型大學生創業模式,區別于其他以PC端用戶為主的招聘網站,從內容到瀏覽習慣都符合當代大學生——“指尖上的族群”的用戶特征,該模式的創新設計為開展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路徑,可以在各高校推廣應用。
關鍵詞 “互聯網+” 大學生創業實踐 大學生兼職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內外多數國家的教育學者等專家都在致力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劇增,大學生的就業面臨極大挑戰,如何有效將被動就業轉變為主動創業,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成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在移動互聯網高度滲透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了新工具和新方式。
與此同時,企業面臨人才的高流失和高空缺率的用工常態問題。近年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社交信息的顛覆性改變,新生代員工難以駕馭、與企業黏性大幅度降低成為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通過招聘兼職員工,一方面節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發現培養人才。對于高校,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在全國高校進行全面深化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加強與企業橫向合作,檢驗學生實踐成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構建面向“大學生——企業——高校”三方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資訊平臺。
二、“職上職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分析與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校企合作,如圖1所示,本文提出了“職上職下”大學生創業實踐求職類社交APP平臺設計構想。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在分析現有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優缺點的基礎上,本平臺以具有企業實習、實踐需求的大學生、高校、企業為主要目標客戶群體,以學生用戶為中心,通過學生用戶來溝通學校和企業,在平臺功能設計上考慮了各類用戶需求,真正實現了“大學生、企業和高校”的多方共贏。本平臺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其功能設計是完全不相同,通過多層次,多領域,多角度地實現了功能的具體。還引入了社交化網絡模式,真正溝通了多方需求,實現了多方互動。
針對學生用戶,符合“指尖上的族群”的上網習慣,社交APP平臺可以為其提供企業實習資訊、實習培訓指導、實習檔案、O2O實習招聘、創業實踐游戲互動、實習實踐經驗分享等服務,通過獨特的創意、新穎的操控、人性化的功能、完美的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吸引大學生加入平臺,實現特定需求人群的高度聚集,為后續商業價值開發奠定基礎。學生用戶在錄入信息經過身份驗證之后,可以發布求職信息、參加實習培訓、獲取O2O實習資訊、參與實習經驗游戲與互動分享,后臺會基于數據分析為學生進行個性化推薦。
針對有實習崗位的企業用戶,社交APP平臺可以為其提供O2O實習招聘、優秀學生推薦、實習學生管理跟蹤、高校實踐基地建設中介等服務,專業高效地滿足企業季節性、短期、長期的用人需求,部分解決了企業人才招聘問題。企業用戶需要提供經營許可證等有效證件進行資格認證,認證完畢后可以發布企業簡介、崗位職責、時間、工作地點、薪資等信息。平臺可以通過對學生實習檔案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實現優秀學生推薦。
針對高校用戶,基于對學生實習檔案的記錄跟蹤,可與需求有規模、較穩定的企業洽談校外實踐基地、頂崗實習等橫向校企合作,進一步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改革。
在傳統的平臺中,校企合作僅僅是簡單的創新項目的合作,對于一些普通的項目并沒有深度的合作。通過本平臺的研發與實踐,將學生-高校-企業三方面進行了聯系,彌補了傳統平臺的不足。且目前缺少面向“大學生、企業、高校”帶有國家政策傾向性的平臺,所以目前市場藍海較為明顯,可以受到市場的歡迎以及用戶的喜歡。
三、“職上職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創新性分析
現有研究對校企合作創新關注度不高,但相關理論體系還有待完善,并且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這些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間。本文研究致力于豐富和完善這一研究領域,主要創新之處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本模式設計基于多方式、多階段、深層次的需求調研結果,用戶體驗較好
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調研方法,實施了多方式、多階段、深層次的需求調研,進行了產品原型設計與改進,用戶體驗較好。本模式設計充分分析目標客戶群偏好的社會化媒體平臺,運用專業調研手段深入開展用戶需求調研,設計產品功能完備,用戶體驗好。
(二)精準化實習推薦,基于場景的O2O模式實習推薦
“職上職下”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可以進行大學生與企業的雙向選擇互動,實現精準化實習推薦,使用戶達到最大程度的滿意。利用地點反查坐標,GPS定位用戶的移動設備位置,實現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推送,嘗試O2O模式的實習推薦。
(三)用戶積聚效果突出,商業價值無限
本項目平臺具有獨特的創意、新穎的操控、人性化的功能、完美的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積聚了大學生用戶群體,伴隨用戶數量增加,可以拓展商品銷售、廣告等商業模式,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和中華英才網等“大而全”傳統網絡招聘網站,信息篩選成本高。在精準化個性營銷的時代,本模式以貼合用戶需求的“專而美”的特色搶占移動端競爭先機,更貼合用戶需求的定位。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達到高位,傳統網絡招聘網站的移動端升級步伐遲緩,本項目產品能夠在移動端競爭中搶占先機。
(四)有效溝通“學生-企業-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資訊,實現“多贏”
本項目平臺滿足了有創新創業實踐需求的學生用戶需求,解決了企業實習用工問題,檢驗了高校實踐教學效果,促進了校企創新創業實踐合作,實現“多贏”,用戶體驗較好。
通過本模式的研發,彌補了在平臺搭建的過程中,校企合作的不足。讓高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練習更加緊密。基于綜上所述,通過創新模式的開發,合理有效的溝通了學生-高校-企業三方,彌補了傳統模式對于校企合作的不足。在本模式下,大學生可以最大化實現自身價值,企業可以最有效實現利潤最大化,而高校可以最優化實習系統從而實現三方合作。
(作者單位為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