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琳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依據學生就業崗位的要求進行了許多不同的嘗試,其中打破學科課程的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結合學與用,以操作和職業素質作為職業教育的特色來進行改革的方式,使職業教育的成效向前邁進了很大一步。但這些改革主要體現在技術操作性強,能具體分解操作流程和結果顯性的課程和專業,對于在教材上無法體現但對學生職業成長比較重要的知識,或者專業知識交錯穿插,或者工作任務無法客觀量化的核心課程,如何解決在課程上和教學上提升就業崗位所需要的綜合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尋求到很好的解決方法。本文以體現以上特質的課程作為一個樣本,嘗試提出解決方法與同行交流,希望能共同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是物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習內容涵蓋面廣,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比較難,下面針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一、《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
隨著城市化建設和人口日益密集等因素,物業建設的增量和物業服務需求不斷提升,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加強。物業管理的內容含有綠化、清潔、保安、房屋維修等方面,也向更高層次的管理服務發展,但在眾多服務方向中,房屋的管理和維修是物業服務的一個重心,體現這一行業的專業性,是物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
二、《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沒能體現“適度夠用”和“專業特性”的特點
中職物業管理專業《房屋維修與管理》的教材內容專業性強,目前基本沿用同層次的土木工程類專業教材進行刪減,甚至連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學生暫不需要進一步探討的維修加固知識,在物業管理的課程內容上都有所體現,教材內容以理論敘述為主,輔以施工圖講解,側重維修、加固輕養護、保養,多為結構類施工維修和管理,少裝飾類、防水類小型施工維修和管理內容。課程內容沒能很好地體現物業人員在房屋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和常見問題的案例。
(二)多方面因素導致《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房屋的養護和維修中出現的問題不能簡單按某一固定模式去解決,整個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多角度提升職業素質和過程性、經驗是比較困難的。這門課程多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多媒體輔助展現,但在需要深入講解綜合原理和案例時,課程的專業性強,學生整體知識體系不足,缺乏感官體驗等問題就凸顯出來了,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產生力不從心的感覺。
(三)《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較難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體系
物業管理,其實是建筑壽命全過程參與的管理,國內一般是從新房銷售后或物業交接變更時介入,而國外多從物業立項開始。但不論哪種方式,需要有現實的案例去參觀和實操,而房屋的問題是需要一定周期和某些前期設計、施工等因素綜合才能體現的。在缺乏社會和行業支持的現階段,教育相對獨立,在教學上要實現現場教學和真實實踐環節比較困難,但實踐環節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目前中職該課程缺乏與情景相關的、以實踐為導向的明確工作過程的教學實踐,多是以案例設計的方式讓學生完成,案例較單一,有局限性。如何突破這種瓶頸將實訓效果最大化,達到實訓內容與行業需求有效銜接,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
(四)如何調動教師和學生的興趣
教學需要教與學的互相促進,如果學生聽不懂,教師講解不到位,課程教學就成為了兩相厭。學生需要解決的是 “適用”的問題,這樣他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體現價值,調動學生興趣的杠桿是專業實踐和評價。教師需要的是土木工程和物業行業知識的互通和實踐案例的專業融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調動教師興趣的杠桿是專業提升和教學效果。如何在行業、學校、教師的觀念層面、制度層面和方法層面上統一達到以上效果呢?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
(一)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把握三點,一是專業特有的,二是直觀明了的,三是學生通過努力能掌握的。內容上劃分基礎、實訓和提升模塊,從學生前期已學課程或容易接受的知識點切入,按工作流程設計,模塊間形成一定的梯度,每個模塊包含相應的理論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內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為模塊的目的,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為評價的標準。
基于以上的設計思路,中職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的模塊如表1所示。
(二)教學實施策略
1.基本模塊教學以項目教學為主
設計各組基礎課程不同的學習方向,如裝飾基礎知識可分樓地面裝飾施工、墻柱面抹灰施工、頂棚裝飾施工等,通過任務驅動和團隊合作,讓學生在團隊學習中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如收集資料、整理形成報告等,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并總結綜述,結合仿真教學平臺、建筑實體參觀等形式,互相交流成果,加深對課程所需基礎模塊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實訓模塊引入實際案例
實訓模塊遵循工作流程和房屋養護周期的特點進行設計,通過同類型、多樣化的案例,就熱點物業管理案例進行頭腦風暴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學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
3.提升模塊主要以討論的方式進行
物業專業的學生要對建筑結構和力學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豐富的現場經驗,才能寫出結構維修的方案,但他們可以將問題簡化進行討論,比如建筑基礎下沉的問題,當超過一定的限值而整體結構沒有問題時,可以用巧挖的方式使建筑整體平衡;比如梁受彎出現危險時,臨時可以采用腳架支撐來做安全防護等,知識的講解不一定要細致入微,關鍵在于開拓思路,幫助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用就地取材和靈活運用的方式達到工作目的。
(三)實施結果的評價
要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尊重學生的參與和成果,通過團隊間的氛圍來影響學生,以模塊完成過程中的評價作為階段性評價,在教學中設置學生的評價考核點,這些考核點包括學生的知識獲取、知識應用、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態度等等。考核的方式以學生互評和老師評價相結合,并公開階段考核結果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有效地在考核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匯總階段由考核和考試形成終結考核。基本評價表格如表2所示。
(四)教學資源的保障
模塊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將不同知識聯系貫通,將不同課程互相融合,這些都可以通過網絡、書籍、老師、小組討論來完成。在硬件方面,學校的教學資源要配套開放,比如圖書館、電腦機房、檢測儀器、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等。在檢測儀器方面,保障小組有基礎的檢測儀器協助學習,如超聲波混凝土檢測儀、鋼筋探測儀等。軟件方面就是建立教學對口單位和經驗豐富的現場人員的聯系資源庫,如裝飾單位、防水補漏單位等,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方式和小型講座獲取經驗和知識。
四、中職《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教學實施效果預期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就業單位,善于與人溝通,有一定專業知識,能主動承擔工作,具有一線物業管理員的素質。通過以上模塊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興趣,培養適應能力和知識生成與遷移能力,老師不斷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整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享受教學的樂趣。
本文就中職《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的內容、結構進行了整合,對教學模式、建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工作過程知識)和培養職業素養的課程進行了探討,希望能通過本文拋磚引玉,帶來其他方面的思考,充分挖掘、發揮學生特長,鍛煉學生從知識技能到再學習和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培養他們對專業的熱愛和職業素養,從而達到全面提升整體素質的目的。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