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茹
《戰國策》中策士的身份立場研究
杜美茹
君子不器,試設定布衣策士、新興士族策士、權貴策士,在戰國時期,這三個策士群體都相應地有著不同的表現特點,本文試圖從這一角度總結出一條研究《戰國策》策士形象的脈絡。
戰國策 策士 身份立場
戰國,兵戈四起,戰亂不斷。高義之士多積極奔走推廣縱橫之術救世救民于水火?!稇饑摺分械臄蛋傥徊呤?,或為了救民于水火,或為了自己的主張得以實現,積極奔走于歷史舞臺,發揮其作用,因立場不同,身份不同,則體現出的“君子不器”的自由與不設定感。
戰國時代私學大量興起,平民有機會成為有文化、有學識的知識分子。這些出身底層的布衣以一種堅韌不拔,壯志不改的豪邁之氣,將積極進取與忍辱負重基于一身,憑借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改變著歷史的格局和民眾的命運。蘇秦、范雎就是布衣策士的典型代表。
蘇秦他初出茅廬,用連橫的主張去游說秦王,秦王沒有采納。蘇秦無奈歸鄉,得到了“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的“優待”,深知人性險惡,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是更加忍辱負重,加倍用功讀書,頭懸梁錐刺股,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后游說列國,受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后,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并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蘇秦的政治理想此刻達到頂峰。積極進取一直是蘇秦心中所堅持的信條,“今臣為進取者也。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边@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斷激勵著蘇秦,能屈能伸忍辱負重,終成為一時“所在國重,所去國輕”的巔峰狀態。
可見,平民出身的縱橫家憑借其不折不撓積極拼搏的態度,為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積極奔走,始終包涵追尋進取的力量,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是想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
戰國時代,生產力得以發展,經濟和政治層面都經歷著重大變革,崛起的“士”階層創造了這一時期輝煌燦爛的士人文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夸大蘇秦在諸侯間的重要作用;《范雎至秦》中體現策士渴望得到君主的禮遇和尊重的傾向?!肚夭呷し饿轮燎亍分?,對于秦王接見范雎時的情景有著十分細致的描寫,可見得當時士人都渴望能得到國君的禮賢下士,正如楚王對張儀說:“寡人年幼,不習國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本鞯淖鹁磁c信任,使得戰國縱橫家在政治外交舞臺上充分自由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夠遇到賞識信任自己的君主是每一個士子的渴望,也是的士子得以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前提,有明君,則有俠義之士,士子身上積極進取、知恩圖報等品格,使得整個《戰國策》呈現出士子叱咤風云,揮斥方遒的英雄氣概,為后世士子積極進取提供了正面榜樣力量,豐富了士文化內涵。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為挽救本國滅亡同時對付秦國入侵,人本思想得以大力宣揚,各國爭相養士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戰國四君子”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四公子皆以養士而聞名于諸侯,他們“傾以待士”、尊賢納才,為士人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而他們本身作為各國卿相又以士人領袖的身份活躍于戰國的舞臺之上。
信陵君為人忠厚又禮賢下士,因為有他的存在,他國十多年不敢動攻打魏國的心思;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更是為天下人所稱道;平原君因賢能得名,曾傾其所有犒賞食客,得到敢死者上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得以解困邯鄲;孟嘗君門客三千人,得馮諼而得安身立命之“三窟”,終中立于戰國群雄之間得以立命安身;而唯一不是王室之人的黃歇,以命相抵救楚太子回楚國,太子登基即拜其為郭襄,輔國達二十多年,解國為難成其美名?!暗妹裥恼叩锰煜拢檬空叩妹裥??!彼墓?,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人才觀,以及運用人才來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自身的個人魅力和膽識,高義大寫于戰火紛飛的上空,后世影響深遠。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生產力發展、社會生產的地域性、發達的交通為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條件,對士子積極奔走各國創作了條件使之成為可能。
春秋戰國時代,爭霸和兼并戰爭更為劇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于各國間,充當說客,士的發展壯大無疑成為一種群體性的代稱——策士,士產生的根基就決定了其為上層階級奮斗奔走的屬性,助王稱霸一方的同時而又由于其天然的階級性,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又帶有歷史的局限性。時代催生了策士的產生,而策士的積極奔走又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1]劉向集錄.戰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文學院)
本文系2015年度西藏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科研基金項目成果論文,項目編號為:2015UT002。
杜美茹(1990-),山西長治人,研究方向:先秦魏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