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琳
?
關于全面全程地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
牟艷琳
【摘 要】本文從目前就業市場呈現的新常態以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高校畢業生求職的實際需求,以全面全程地參與指導作為切入點,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形式多樣、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區別化指導和全面調動各方面力量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全面 全程 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率已經成為反映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從面前的就業情況來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僅表現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上,還要需要看到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普遍不高。就業質量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主要包括大學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專業對口以及對工作的滿意程度等內容。
在發達國家早已進入生涯輔導階段的今天,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還處于較低水平,亟需進一步完善提高。
我國的就業指導工作通常局限于大學的高年級學生,國內的中小學根本還沒有開設相關職業指導課程的意識。
其次,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傳統。往往局限于校園里的就業指導課堂和培訓講座等,以理論教學、政策介紹、和思想準備為主。
最后,目前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通常是具有豐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經驗的政治輔導員老師,缺乏專業專職的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
(一)多形式、多手段、多途徑地進行立體就業指導
不僅要從思想上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正確認識目前的就業嚴峻形勢,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擇業觀和事業觀,做好就業難的心理準備和心理建設,還要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職業技能和求職技巧。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強化實際應用能力,緊跟世界發展步伐,拓寬學生的通用知識,引導學生形成先進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綜合能力。
除了從理論上進行介紹講解以外,還要多進行實訓。比如,在常規的課堂教學和講座咨詢等形式之外,補充以就業前必不可少的角色假定性訓練,職業與個體行為特征的適應性訓練等等。模擬面試、實習實訓、求職大賽、簡歷制作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都是不錯的就業指導實訓活動。不再是僅僅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去做,可能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而是讓他們切切實實地去做、去嘗試、去發現、去體驗,在實踐中親歷成長、改變。
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將個別指導與團體輔導有效地結合起來。個別指導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可以在短期內得到較好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就業指導方式。
主動占領并充分利用新的信息交流手段和空間,比如微信、微博等,根據大學生喜愛并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觀點的特點,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主動向他們學習吸收新的事物,并加以有效利用。
(二)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全程化區別化就業指導
正因為我國大多數高校的職業指導都是在高年級甚至臨近畢業才開展的,所以我國的大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是迷茫的不清晰的,甚至于是完全沒有的。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類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通常只明確自己希望是高薪、輕松、有發展前景。還有的學生完全放棄了擇業的自我意愿和自主權,聽從其父母的意愿和期望,由此可見根據不同年級和處于求職不同階段的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實施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一學生剛進入校園,對于專業的了解和未來的職業規劃都非常有限,我們可以請專業教師或專業領域的專家分析本專業的特點和發展前景,讓學生具有在了解自身特點、就業形勢等信息之后很有必要盡快形成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的意識,并據此規劃來設計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也能避免學生從中學的應試教育進入大學之后,不習慣自主學習的方式和環境,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組織學生進行與職業選擇有關的科學測量,如個性測量(16PF人格問卷、五大人格問卷、菲爾人格測試等),個人能力測量(GATB一般能力傾向測試)和職業傾向測量(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等,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將這些資料整理歸檔,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資料袋。并在以后不斷地繼續豐富充實資料袋中的內容,例如學生參加職業輔導、職業培訓、職業實踐等凡是能夠反映個體職業心理發展和特征的資料都要整理歸檔,作為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依據。如有條件,職業心理測試最好在進入高年級后能夠再進行一次,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是發展變化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便學生在求職前再次明確自己的職業選擇。
大二大三的學生則主要是幫助他們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并且根據自己確立的不同的行業方向和職業方向,確定自己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重點。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報紙上的招聘信息以及實踐機會、人脈等了解自己中意的職業和崗位,目前到底是什么行情,發展前景如何,用人單位招聘的時候有哪些要求和標準,并使自己不斷地向此標準靠近,努力在求職之前達到這些要求,取得相關的資質證書,提前做好各項準備,有備無患。
對正處于求職期間的大四學生,則主要是引導他們進行各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解決在求職的實際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多渠道地了解就業信息,比如校園宣講會、大型招聘會、招聘網站、企業網站、高校BBS以及就業群等。對學生進行簡歷制作的培訓和面試禮節儀態等方面的具體培訓。讓學生了解面試和流程,怎樣進行面試前的準備,如企業單位的基本信息和狀況,針對可能問到的問題準備答案,進行模擬面試。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咨詢,幫助其紓解就業壓力,解決求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三)全面調動學校、社會、國家各方面的力量幫助大學生就業
各高校應形成就業工作人人有責的氛圍,而不再認為就業工作僅僅是就業指導老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的職責。專職教師也應與市場接軌,在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及時更新,以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并通過自身在該行業的發展和人脈協助學生聯系實習實踐、工作機會,獲取招聘信息和行業招聘要求。加大投入,改善條件,進一步建設好高校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促進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化。各高校還應在自己的實際就業指導工作中注意積累經驗,結合自身學校的層次和學生的特點,編寫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教材。各高校還應主動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聯系,加強對就業市場的研究和預測,重視就業市場的反饋信息,主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讓用人單位參與到課程設計和人才培養中來。
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和高質量就業,不僅僅是高校的職責和任務,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支持。企業單位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多向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邀請企業來校開辦講座、培訓等,讓大學生了解企業,了解市場,了解社會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和能力要求;鼓勵用人單位采用定向培養的模式,并為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希望政府能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幫助擴大就業有效需求,鼓勵大學生創業,在有關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幫助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和互動渠道。提供暢通的信息通道,讓高校得以了解未來幾年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增長點,未來政府準備優先發展的產業部門,以便準確判斷未來幾年社會所需的人才類型,進而根據外界客觀條件和自身主觀條件對學校專業、門類方向、培養人數進行不斷地動態調整。
面對當下的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該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能真正滿足他們需求的多種方式立體開展;就業指導的對象不僅要囊括各個年級、處于求職各個階段的全體學生,還要針對其不同的具體情況,開展全程化、區別化的就業指導;同時,要調動起學校、社會、國家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高校的就業工作服務,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就業求職,幫助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力資源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冷天瓊.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昆明大學學報,2008,19(4):88~91.
[2]孫靈.大學生就業準備與實現研究——以重慶四高校為例[D].重慶:重慶大學行政管理研究院,2008.
[3]周玲,李雄鷹.論高校大學生生涯輔導體系的構建[J].蘭州大學學報,2004,32(4):141~144.
[4]徐穎云,蔣肖波.西方生涯輔導理論對國內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啟示[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24(4):542~544.
[5]袁曉華,何瑞強.淺談大學生就業準備[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4(3):142~144.
作者簡介:牟艷琳(1988-),女,漢族,重慶沙坪壩人,助教,重慶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現任職于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