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飛
?
試論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化
姜鵬飛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作為西方產物的社會工作被引入到我國的社會工作管理中,但是這與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和生產方式形成的社會制度是有一定的不協調的,對半專業行政性的社會工作和親友互助體系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給予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強大優勢,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取代傳統性質的社會工作和親友互助體系是完全有可能的。現本文就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化進行探究,僅供交流借鑒。
【關鍵詞】社會工作 本土化 領域 策略
服務與需要相配合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也適用社會工作本土化上問題上,外部的社會工作進入到社會文化區域的必要性是我們所要必須考慮的范圍,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它的適應性的改變有所談及——本土化。社會化工作是半專業的,也是行政性的工作性質,在發展過程中其作用能夠被較好的發揮,對社會的需要也能夠做出較好的回應,加之民間互助系統的功能也能夠被較好的發揮,那么專業社會工作的引入就是必要的。社會工作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并能夠促進社會資源在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能夠被很好地發揮出來,但同時它也浪費了一部分的社會資源,具體來說就是我國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和助人系統的功能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時,還從其他國家引入的社會工作,盡管引入來的社會工作是專業的科學的,但這種形式也會是浪費資源的,因為引入來的社會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成本可能會很高,可是并沒有什么較好的效果回饋。
該如何對本土化的社會工作效能做出評價呢?從制度理論的角度來分析,社會制度的建構是由人來建構的,只是在建構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罷了。通過人為設計的社會制度的形成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被推進的過程,其作用也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得到的有效發揮,這種人為設計的社會制度的作用發揮是需要有強有力的推動才能夠發揮效能,還有結合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程度,可以說制度建構體系的形成就是建構制度的過程。所有的制度都有其生命周期,也就是事物的興起到衰落的全過程,社會制度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某種制度在興起之后,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從而走向繁榮,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新事物的產生,這種制度就可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因此被淘汰。
親友互助體系是在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形成的,而行政性半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是以計劃經濟為基礎的,兩者功能的發揮在現在中國的某些城市受到了不小的考驗。因為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發生了變化,計劃經濟已經被市場經濟所代替,在是、市場經濟的體制管理下,社會福利制度的統籌機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政府及相關單位了,因為企業的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薪資福利在于在企業效益不好活破產使是沒有保障的。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管理下是很少運用行政手段對其進行解決的。人們的現實物質困難在長期的政治思想經驗的發展過程中沒能夠被很好的解決,也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關系也不想從前那般親近,疏遠了人們間的關系,還存在更為嚴重的現象就是有的社會關系在發展過程中徹底的瓦解了。家庭成員的年齡結構不合理,老人的年齡較大,而孩子的年齡又較小,彼此間的照顧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顯得力不從心。社會變遷表明,立足于傳統文化和生產發生的社會工作模式的功能發揮空間是較小的,傳統形式的那種社會親友互助體系也沒有什么發展的空間了,作用也不是很明顯,因此說社會工作必然會實現本土化。
(一)依靠原有關系
在社會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對從事社會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首先能夠使本土性社會工作經驗和國際社會工作經驗兩者間發生碰撞和比較;其次是進行本土化社會工作和國際社會工作兩者間異同的比較,將其相似之處找出,時它們間的親和性得以強化;最后就是在兩者強化的親和性的基礎上開展社會工作實踐,使兩者間的相容性擴大,促進兩者優勢互補的實現。
(二)注重生活文化
對具體個人的幫助是社會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是指有困難的人在外界援助后擺脫困境的過程。社會工作中所采用的助人方法是有講究的,使用助人方法必須是在受助人的承受范圍內,人們能夠樂于接受幫助,而不是具有排斥的心理,受助者的評判是助人效果好壞的標準。因此在實施社會工作之前,了解受助人的實際生活困難,分析其面臨困難所具有的特征,進而采取有效的和正確的社會工作助人方法對其進行幫助。
在中國內地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國引進專業社會工作是必要的和必然的。社會工作的務實性決定了它必然面臨本土化的任務。對當今中國來說,社會工作本土化不但要考慮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要考慮到計劃經濟體制解決問題方式的實質性影響,考慮到在集體主義和福利主義影響下人們的心態。這是社會工作本土化的文化、體制和心理背景。
參考文獻:
[1]佚名.《中國社會工作研究》征稿啟事[J].中國社會工作研究,2013(01)
[2]章長城.中國社會工作的十大發展路向探索[J].求索,2013(12).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
作者簡介:姜鵬飛(1984-),女,吉林德惠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工作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