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霞
中職語文課堂活躍營造初探
陳文霞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別于高中生和初中生。自覺性比高中生差些,但思想上又比初中生成熟些,介于這兩者間,那么如何在中職學校上一堂活躍的語文呢?據工作實踐,我認為可從幾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2)講究課堂教學藝術;(3)教學內容與專業、就業相結合。
中職語文 課堂活躍 營造
如今中職學生大部分成績普遍差、心理受過傷害,自覺性比高中生差些,但思想上又比初中生成熟些,介于高中生和初中生之間。那么如何在中職學校上一堂活躍的語文呢?據工作實踐,我認為可從幾方面入手: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面對他們要想上一堂活躍的語文課,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基礎。
(一)樹立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思想行為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滲透力,學生都在無形中模仿教師,可見和藹、誠實、謙遜等人格可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有助于教師威信的樹立與提高,也有助于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和愿望。以真、善、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教化學生。
(二)建立師生間的相互信任
努力相信自己和每位學生。信任是一種財富,當你信任別人的時候,你就多了一個朋友和一筆財富,當你信任自己的時候,你更獲得了開啟寶藏的鑰匙。[1]如我帶全男生的班級,鑒于他們性格剛烈、叛逆心理強,又特喜歡網絡,所以把溝通的方式改為了網絡交流,我發現學生喜歡這種交流方式,愿意跟我溝通,然而語文課堂互動變得非常默契。
中職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差,加上中職學校培養學生是以技能為主的一種培養模式,因此語文課堂要活躍這就要語文教師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形成和諧的教學互動。
(一)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主動發展、自由思考的情感環境。[2]在實際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可借助實物、圖像、動作、語言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與想象的空間,讓課堂呈現出一種愉悅、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如:《十年以后》這篇小說,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這個故事,然而讓學生布置情境進行表演,給他們一種真實的體驗,在玩中學語文。
(二)錘煉教學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產生良好的師生互動,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生動,表達得體,才使學生引起共鳴。平時常看到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循循善誘,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師生之間產生良好的互動;有的教師卻言辭干癟、詞不達意,課堂氣氛單調沉悶,學生紛紛逃課。可見,“學會說話”也成為課堂活躍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要感情豐富,生動形象具有幽默感,加上獨特的表達方式,使“靜態”的材料“動”起來,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激起學生的學習欲,營造出活躍的教學課堂。
(三)精心設計問題
提問是教學互動的主要形式,能讓師生間相互傳遞信息。在中職學校,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差,若教師不設計問題,那么課堂教學將變成滿堂灌,課堂死氣沉沉。因此作為中職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問的內容緊扣教材,問題的難易要恰當,提問方式要靈活多樣,提問的時間要合理,還要給予適當的提示,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動腦思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樂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那么課堂互動時學生運動才能說出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而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正是強調了語文能力培養的“職業化”導向,突出了實用性。
(一)教學內容與專業相結合
現階段中職課程改革要求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社會對中職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要求,尋找語文和學生專業課程的契合點。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專業方向,從實用性出發,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實現語文教學對專業技術學習的輔助性功能,使語文課成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基礎”。例如,在說話訓練中聯系電子商務專業進行相關情景教學訓練,培養學生即興講話、與人溝通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就業相結合
有效的中職語文教學,始于明確其目的和任務。中職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及中職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中職學生一般語文能力和從業實用語文能力的雙重任務。中職語文教學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使語文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增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例如:《擦鞋合同》講述一名中專生是如何從待業到成功就業的過程,那么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思考今后如何就業等問題。
總而言之,中職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是條件,教學內容與專業、就業相結合是保障。
[1]鐘海青.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沈龍明.高中語文有效教學[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9.
(作者單位:廣西梧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