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光
(韶關學院英東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 廣東 韶關 457000)
從大學生網絡貸款受害案例透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任曉光
(韶關學院英東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 廣東 韶關 457000)
通過大學生因網絡游戲而上癮高額貸款受害的案例,思考案例發生背后的原因,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高校;網絡貸款;思想政治工作
王某是我校英東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土地資源管理系2013級學生,貴州六盤水人。2016年3月,學院輔導員老師接到上海某家律師事務所的電話,稱學生王某借了某家公司的兩萬多元錢,逾期不還,聯絡不到學生及家長。學生王某得知輔導員知道此事后,承受不了壓力,離校出走,輔導員老師與其同學在火車站臺上找到了他,并將他帶回學校,并做了系列干預工作。
這是一起因自律性不強,玩賭博類游戲上癮導致高額網絡貸款,從而承擔不了壓力,需要老師干預的案件。此類案件在高校中絕不是首例(僅比河南鄭州高校“小鄭”因網貸自殺事件晚幾天),但在大學生中具有極大的代表性。為了解事件原委,學校相關部門及學院進行了解與分析,并做了系列工作。
2.1 追根溯源,了解事情真相。該生從2015年中旬開始在一個名為“CK棋牌”的網站上玩一款有賭博性質的棋牌類游戲,玩家可以靠技術贏錢,因為游戲對象是電腦,所以基本上是輸錢(僅從網絡上了解)。王某開始沉迷,輸錢也停不下來,錢不夠用時,在一個貸款性質的QQ群中了解到“名校貸”網絡貸款平臺,并在2015年6月開始在該平臺貸款。
據了解,“名校貸”是專門貸款給在校大學生的一個貸款平臺,貸款者只需注冊,以及上傳一張身份證照片,就可以貸款了,首次可貸5000元—10000元,按期還上,第二次就可以貸2萬元及以上。該平臺貸款月利率為0.99%,一旦逾期,利息高達2%。王某第一次貸了5000元,用生活費及在游戲中賺到的錢還清了之后,又貸了2萬6千元,貸款期限為3年,到期還的話,一共將產生8千多元的利息,提前還款的話,利息會少些。
在“名校貸”上,王某逾期了3400多元,這也是律師事務所要起訴的原因。王某除了在“名校貸”上貸款了2萬6千元以外,還在一個名為“現金巴士”的微信公眾平臺上貸了1000元,逾期2個月,產生了500元的利息。
2.2 及時匯報,采取應對措施
農學院的兩位輔導員老師向學院書記、學生處、保衛處做了匯報,并做王某的思想工作,要他接受這一事實,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向父母坦誠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尋求父母的幫助。輔導員老師借了部分錢給他,還清了逾期金額,承諾幫助他找一份兼職,并通過他與他父親通話,安撫家長,并督促商議還款的可行性方法,同時叮囑其同宿舍同學何某近日多給予關注,保持與輔導員老師的密切聯系。
書面報告學生處,學生處將此案例(我校第一個因網絡貸款受害案例)教育學校各學院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的教育。
透視王某網絡貸款受害行為,通過深入細致的思考與分析,認為要突破現象看本質,發人深思,值得借鑒。
3.1 從案例反映的深層原因來看,目標缺失是高校學生走彎路的“最大殺手”。在大學之前的任何一個學習階段,學習的目標都是升學,而進入大學后,就呈現出了目標的多樣性,就業,考研,出國……許多大學生脫離了升學這個長期、唯一目標后,開始迷失,找不到人生的目標。也有許多大學生離開了父母的約束,時間、空閑多起來,自由多起來,卻不知道怎么支配,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受到“刺激性”誘惑,免不了走許多彎路。
3.2 高校學生的目標缺失導致懶散、自律性差。有研究[1]用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問卷對 4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進行研究,網絡游戲成癮者檢出率為 9.8%。高校期間,沒有小學、初高中那樣的監督,靠自律性的大學生活缺了自律,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3.3 現今有很多 P2P 平臺涉獵高校市場,并且部分平臺把大學生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有研究[2]針對這些平臺在大學生市場的認知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對 P2P 平臺的概念認知上看,大部分受訪學生對其表示認識不足或完全欠缺,僅有少數人對其概念較為明晰,而實際接觸過的人寥寥無幾。大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與社會接觸較少,生活經驗不足,思想單純,分辨能力差,往往為了一些小恩小惠而上當受騙。王某之所以能夠成功貸款2萬多元,是因為貸款平臺要求低(只需要在系統上上傳學生證照片,和本人近期一寸照片就能貸款)。而貸款平臺宣傳的“低-月息低至0.99%”、“快-90%借款1小時內到帳”、“高-最高可借5萬”、“全-專科、本科、碩士、博士都可借”(以名校貸為例)也是吸引王某的直接原因。
4.1 加強目標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學習目標、專業目標、就業目標[3]。將目標教育納入大學生入學教育中,并貫穿大學四年的學習及活動中。開展講座、主題班會,設計以目標教育為主題的專題學生活動,加深大學生對目標的理解,引導大學生對目標的正確認識。
4.2 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教育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和財富觀。經常開展打擊網絡貸款的班級活動,多發布關于網絡貸款危害的案例到宣傳欄或者班級QQ群、微信群上面,使學生充分認識網絡貸款的危險性。作為輔導員,要時刻秉持高度的責任心,要時刻提高警惕,謹防班上學生上當受騙,誤入歧途。
4.3 完善法律體系。利用更多的法律手段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完善校園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班級信息委員機制,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對于學生的管理和監督要有很好的把握,防止和減少發生此類案件的空當。
[1] 夏露.具有高校特色的P2P網貸平臺初期經營模式的探索[J].財經縱覽 財政金融.
[2] 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王濱.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與學習倦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7年 第 21卷.
任曉光(1986-),女,河南濮陽人,韶關學院輔導員。
G640
A
1672-5832(2016)07-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