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燕
(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中的實質及問題反思
劉晨燕
(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趨密切,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英語的重要性也變得越來越突出。我國對英語的推行力度雖然越來越強,甚至從基礎教育階段起,英語就己成為中國學生的必修課,但目前我國英語人才仍然十分緊缺,大多數人認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導致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學校教育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最主要途徑。然而受中國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控制著整個課堂,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能力的培養常常被老師忽視。學生在課堂上成為教師灌輸知識的對象,無法占據主動地位。這種教學模式通常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更無從談起。
隨著傳統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在2001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該決定重視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引導,明確提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白靜,2006)此后,教育人士也紛紛提出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在該理念的指導下,課程標準經歷了一次次改革。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關注,并指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來獲得知識。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 年代興起于美國,并于80 年代后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的合作學習,在80年代被介紹到了我國。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王坦,1994)因此,筆者把合作學習分為三種類型:第一層次為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如課堂中的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課余時間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等)、小組合作學習(如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學習、研究性小組學習、興趣小組學習等)、教學活動過程中全員性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教學,如班級授課過程中的討論學習、角色扮演活動等)。
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常常認為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生按一定標準編成小組,然后要求一個小組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但事實上,簡單地把學生安排在一起并不是合作學習,真正的合作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要素。國外著名的合作學習研究專家認為,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學習,有5個要素是不可缺少的:(1)積極互賴。要求學生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2)面對面的相互性促進作用。要求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習相互促進彼此的學習成績。(3)個人責任。要求學生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定的社會交流技能,進行高質量的合作。(5)自評。要求合作學習者定期評價合作學習的情況,檢討合作學習方法與效果。(Johnson D W,Johnson R T,2001)
在這些眾多要素中,筆者認為有兩個關鍵性的要素:積極互賴和個人責任。所謂積極互賴,其實是一種心理的傾向,是不同學習者知覺到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必須相互合作,個體的成功有賴于他人或整個小組的成功,若他人或小組失敗,自己也就失敗,從而使學習者認識并體驗到自己與他人或小組成員之間合作的重要性。所謂個人責任是指每個學習者與他人或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都盡到自己的責任,都必須為別人或小組成員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且這種責任和貢獻必須能得到確認和評價。如果缺少這兩個要素中間的一個,任何形式的學習都不能稱之為合作學習。
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和合作學習方式的逐漸推廣,新的問題隨之產生。由于受傳統學習方式的長期影響,廣大教師對新型的學習方式的實質理解不夠深,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過于簡單化地理解與運用合作學習方式,使得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合作學習顯得“有名無實”。(王鑒,2004)
3.1 合作學習只重學生而輕視教師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似乎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的事,教師只要允許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行了。至于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要求有哪些等問題,教師則不太關注。事實上,在學習方式的變革過程中,不是通過學生的變來帶動教師的變,而是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如何變,除了在學方式上引人新的形式之外,關鍵還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鉆研適應新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新方法。
3.2 合作學習只重形式而輕視方法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實質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層次的合作學習,都包括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形成并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式與方法要領,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在合作活動中學習和學會學習,學生才能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形成富有個性的學習風格。
3.3 合作學習只重小組學習而輕視其他學習方式的問題
幾乎當前絕大多數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合作學習方式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 種基本的、有著特殊效果的小組合作學習被推廣到了基礎教育的英語課堂教學之 中,廣大英語教師也因此而簡單化的、單一化的認為,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生分成小組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教學方式變革主導者的教師,不僅要有明確的意識,了解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實質,而且還要不斷探索與解決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有著深厚而寬廣的理論基礎,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1] Johnson D W,Johnson R T.“Cooperative Learning”.http:/ /www.elcre.com/ pages / cl.html,2001.
[2] 白靜.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3] 王坦.合作學習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94:18.
[4] 王鑒.課堂志:回歸教學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1):79—85.
H319
A
1672-5832(2016)07-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