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福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
英語閱讀與英語閱讀教學芻議
臧玉福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基礎,英語閱讀教學要滿足英語教育的目的,在擴展消極詞匯認知的同時,利用合適的閱讀材料來訓練閱讀技巧從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 目的 詞匯量 技巧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是教育部英語專業教學大綱,還是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考試大綱,對英語閱讀和教學也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都可以作為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綱領性指導文件,但是在教學實踐當中,隨著英語專業向應用型實用型方向發展并與相關專業技能結合,傳統英語學習中的閱讀課程在課程設置及安排上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所以,重新認識英語閱讀和英語閱讀課程理清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閱讀是什么?這是一個常識性的話題,無需作答。但是弄清閱讀的目的和動機,有利于閱讀活動和閱讀課程的展開。廣義上講,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information),閱讀也是接受教育和獲取知識的手段,所以教育(education)也是其目的,同時閱讀也有怡情娛樂的功能(recreation),可以幫助人度過閑暇時光。但作為英語學習者,英語閱讀的首要目的是滿足教育的需求,為了提高英語掌握英語技能,英語學習者進行閱讀有時未必是為了獲取信息或娛樂,而是通過閱讀達到英語教育的目的,因此英語學習者的閱讀目的就是接受教育。目的決定行動,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英語水平并達到既定的目的,英語學習者所閱讀的材料未必是他想要獲取的信息,也未必是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但是,為了滿足求知的目的,其必須按要求接受并完成所下達的閱讀任務。
實現英語學習者接受教育的目的,對其閱讀行為就要有一個評價考量,即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閱讀,既要達到學習的目的(effect),也要有一定的限定(efficiency)。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就有必要弄清支撐有效的英語閱讀的基本要素,即詞匯量和閱讀技巧。
(一)詞匯的支持
英語有60多萬個詞條,英語學習者記多少單詞也取決于目的。出于日常交流,2000詞匯也足以表達,如朗文當代英語學習詞典收納了60多萬個詞條,而這些詞條都限定在2000個詞來解釋,這就表明2000個基礎詞匯就足以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交際。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分別要達到英語專業的詞匯量,一個是4000,另一個是6000-10000。數字本身沒有意義,但數字的背后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這就涉及到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的分類,積極詞匯是一個人主動說和寫所用的詞匯,為滿足自己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英語專業在四級和八級階段分別要求熟練掌握4000-6000單詞。消極詞匯是一個人對別人所說和所寫的話語理解所需要理解的詞匯,這部分詞匯只要求認知,而英語閱讀教學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消極詞匯量,從而滿足認知的需求使閱讀能無詞匯障礙地進行下去,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
(二)技巧的輔助
詞匯是閱讀的基礎,輔之以相應的閱讀技巧,就能使閱讀活動更加迅速有效。閱讀分為快讀(fast reading)和細讀(careful reading)。快讀顧名思義就是迅速地讀懂文章大意;細讀就是通讀,徹底理解文章全貌。但就英語閱讀的效率來說,無論快讀還是細讀,速度是基本要求,也是閱讀效率的體現,而相應的閱讀技巧能提高閱讀效率。常見的閱讀方式,也是常用的閱讀技巧,有四種,即覽讀(skimming)查讀(scanning)跳讀(skipping)和細讀(scrutinizing),其中覽讀和查讀因翻譯原因常常被混淆。覽讀是指閱讀前對所閱讀材料一無所知,通過快速瀏覽以獲取大意或基本信息以做出相應的決定,如閱讀報刊雜志。查讀是指閱讀前就有相關信息,閱讀只是為了查證這些信息,如查電話號碼簿,查字典。這兩種閱讀是閱讀教學和訓練中的基本技能和內容。細讀并不是說逐字逐句的閱讀,細讀也要求速度,而覽讀和查讀也是在要求速度的前提下盡量縱覽全文。細讀就是常說的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它不是單純地為了獲取信息和知識,而是要求閱讀者發揮主觀意識,對所接受的信息或知識進行思考、判斷,再做出相應的取舍。為了理解所閱讀的材料(尤其作為英語學習,能有效地進行英語閱讀和理解),上述技能在英語教學中都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訓練。
(三)材料的支撐
合適的閱讀材料首先要滿足英語教育目的,與此同時如能提供學生所需要的語言、知識、信息,并且讓學生讀得愉悅,滿足閱讀的所有目的為最佳選擇。不過英語學習在于提高語言技能和水平,因此對學習的材料取舍還是要以教育為首要目的。只要能滿足綜合性、漸進性和系統性就是適合學生學習閱讀的合適材料,而教材正是具備了這三個屬性。綜合性即指教材要基本涵蓋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一般詞匯(高頻詞和低頻詞)和常見話語交流的語境表述,在限定的課時內或學期內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從而達到詞匯擴展和閱讀技能訓練的目的。漸進性就是指教材的難易程度,詞匯擴展的安排和話題的編排應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使學生學習得心應手,逐步提高,事半功倍。系統性指以上兩點或涉及學習目標的所有需求都在一個系統里體現,以免師生東挑西找,不著邊際,做到一冊在手,盡觀全貌,這就是教材的功用。所以教材要在通讀的基礎上,要深入理解和消化,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應,從而實現教材的功效。當然,任何一個教材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要鼓勵學生盡量閱讀教材之外的英語材料。對英語閱讀課而言,只要是用英文寫作的材料,不論是小說、詩歌、戲劇,還是新聞報道或廣告都可以閱讀。
(四)技能的運用
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能夠采用相應的閱讀技巧進行閱讀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是教材的閱讀。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上課前必須采用覽讀和查讀的技巧預習課文,再重頭至尾迅速瀏覽課文,在獲知課文中心思想或大意的基礎上,結合與課文配套的閱讀理解練習題和詞匯題,再有的放矢地回到課文查找并閱讀與練習相關的段落、句子和詞匯。預習是自我學習,也是自我檢測。預習中學生不能獨立自主解決的問題,就是該課文的學習難點或要點,這就是英語閱讀課堂所要解決的。課堂上的閱讀是第三次閱讀,由老師主導,這種閱讀不需要覽讀和查讀,而是要針對課程大綱的要求和預測的學習難點進行細讀(scrutinizing),并開展互動式的討論。課后學生應該結合課堂的講解和討論,再將所學課文從頭到尾自我細讀,做到逐字、逐句、逐段的過目,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理解上,都明白無誤。這就是通過一篇課文進行英語學習和閱讀訓練的循環過程,即一篇課文必須讀四遍,而這四遍的閱讀也要采用相應的閱讀技巧,應用的過程也就是訓練的過程。語言學習就是技能訓練和掌握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轉換,沒有相應的一定量的積累,就不可能達到質的跨越。因此,要提醒學生,尤其英語閱讀成績不明顯的學生,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的閱讀量是否達到四次,并且這四次是否采用了相應的閱讀技巧。至于課外閱讀,要鼓勵學生采用覽讀的技巧通讀,遇到生詞、難句不提倡及時查閱字典或工具書,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或句子的意思,甚至采用跳讀的技巧,忽略這些詞或句子。只有在一個詞或短語反復出現,而且影響了對閱讀的理解,這時才可以中斷閱讀進行查找。此時,因為該詞或短語在腦中反復出現,已有印象,此時的查找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只需要理解該詞和短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同時,大腦實際上已完成了記憶程序,這就是課外閱讀的目的,即培養英語閱讀語感,擴展知識面以及涉及該知識面的相應詞匯,并通過閱讀材料提供教材中所學習的詞匯重復再現概率已以滿足記憶的條件。課堂教材和課外閱讀相輔相成,采用不同的與之相適宜的閱讀技巧,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實現英語教學的目的。
英語閱讀是實踐性活動,英語閱讀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在保證閱讀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要以閱讀本身為手段,找尋合適的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擴大學習者的消極詞匯并訓練其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技能以及英語應用能力。
[1]E.M.Baudonin.Reader’s Choice [M].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1977.
[2]Jack.C.Richard.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M].Beijing: FLTRP,2005.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臧玉福,男,江蘇南京人,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