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融
?
淺析獨立學院師范生就業問題及對策
李信融
【摘 要】自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各高校畢業生的人數每年成快速增長的趨勢,而崗位對就業人才的選用也存在一個“不對等”的誤區,即互相的滿意度的一致性。同樣的,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遭遇了瓶頸,很多的用人單位認為學生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專業不精的問題,認為學生所學專業知識附會牽強、動手能力不強、存在攀高心理,不能正視自己的水平及所處的位置,而師范生的就業意思狹隘使得師范生的就業存在很大問題,解決師范生的就業觀念成了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師范生 就業觀念 影響因素
高校的擴招政策使得高校學生呈每年遞增的狀態,而造成的每一年更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每一年畢業季就業單位本身對求職者的條件要求和期望值積壓了大批的求職者,而獨立學院大學生自己的條件等也使得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了瓶頸,使得求職壓力越來越大。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求職狀況,可以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一個求職意思方面體現出來的問題。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學生高考志愿的選擇過程中很多學生抱著原有師范生的觀念而來,在父輩的心中,師范生畢業就能對應的找一個教師崗位或者公務員所謂穩定的工作,費用比較低,且很多院校有相應的補貼。這樣的一部分學生很大一部分家庭條件不會很好,父母的期望值非常高,而學生本身再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多半屬于“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類型,在校期間只默默讀書,對其他方面的發展不足。
(二)就業觀念狹隘
師范生中的大部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認為學習師范專業工作必須對口,在就業過程中除了熱心于公招考試以外,不會有更多的就業意向,使得在初期的求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的就業機會。而相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初期就找到了實習單位或者落實了工作,使得師范生有一個比較心理,造成心理壓力。
(三)學生結構和社會的影響
師范生專業普遍女生居多,女生的個體因素使得很多崗位對用人的要求上存在一個偏向,女生在擇業過程中相對于男生就沒有優勢,學生只能寄希望于一些公招考試,而不愿意去做更多地嘗試。
(四)好高騖遠、急功近利
師范專業的學生普遍家庭環境相對而言差一些,因此家里期望孩子能“鯉魚跳龍門”,不愿孩子大學畢業以后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希望通過孩子的就業改變家庭的命運;學生受就這種家庭教育的影響,在就業選擇過程中不愿選擇偏遠地方,甚至有少數同學在國家“定向培養”政策下,選擇了學習還進行毀約,就是基于學校比較偏遠,環境比較差。
(五)自身的文化素質
獨立學院大部分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比起一般的高校準入門檻相對而言要低一些,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嚴格,學生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入學以后期待著理想中的象牙塔,參加各項活動但是不加以選擇是否對自己有益;熱心活動而忽視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缺乏自信而失去了對自己知識技能的鍛煉的機會。
(一)科學積極就業觀念的形成
幫助學生從入學開始改變受家庭環境產生的狹隘就業觀念,改變學生在家庭環境影響頗深的“讀師范專業就是為了當老師的”的觀念,讓自己在大學里面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發展,具備可以勝任多方面工作的能力。在真正的求職過程中敢于去嘗試多種形式的工作,而不是拘泥于本專業而對其他的職業不管不顧。
(二)加強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
相比較于其他本科院校,在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應該進一步加強,同時對于師范生技能方面的培養也有待提高,學校、學院可以開展更為豐富的師范生技能方面的比賽,如講課比賽、三筆字大賽、詩歌大賽等,既可以考查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設計好教學實踐環節,利用寒暑假時間讓學生到學校里面去授課等,加強實踐的鍛煉。改變過去的要么一心參加活動而不注重專業學習,要么只是埋頭苦讀而不注重自己形象和授課能力等的鍛煉。
(三)吃苦耐勞,從最基層干起
很多條件較為艱苦的地方對教師的需求量仍然比較大,一些學生通過定向培養的方式確定了就業單位,但是在知道學校地處偏遠,環境艱苦等以后出現毀約;另外一些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對就業單位的選擇首先考慮的是地理位置、薪酬待遇等。一味地講究索取而不考慮奉獻精神。對此要讓學生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聯系起來。
不斷提高獨立學院師范生的就業能力以及就業水平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獨立院校年復一年的師范生就業壓力,讓學生學有所長,根據個人的特點因時而變尋找更加適合的職業,達到和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為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盡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席絹,夏浩杰,石云霞.大學生就業意識培養研究[J].學術論壇,2000.
[2]陳麗新.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
[3]聶娜.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工作[J].科教導刊.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