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紹英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四川 成都 610000)
藝術體操與健美操在高校發展的分析
于紹英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四川 成都 610000)
藝術體操與健美操同屬外來引進項目,在全國兩操協會的大力推廣下,在全國各大高校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對藝術體操、健美操兩個項目的發展起源、規則以及在高校發展現狀進行探討,揭示兩個項目的共性與個性,為廣大學生更好的了解兩個項目提供參考。
藝術體操;健美操;共性;個性
為了讓藝術體操與健美操兩個同屬外來引進的運動項目在國內更快、更好的推廣與發展,1992年,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簡稱“兩操協會”)成立。協會每年會舉辦相關培訓及賽事,用于推廣及檢驗高校藝術體操與健美操的開展成果。經過全國各大高校老師、同學2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兩個項目在國內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為了讓廣大學生更好的對藝術體操與健美操有所了解,本文有必要從兩個項目的共、個性對其進行分析與對比。
1.1 研究對象:本文以藝術體操規則、健美操規則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近三年兩操協會的全國高校培訓及比賽資料進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本文通過在中國知網、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藏書資料、優秀碩博論文庫、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官網、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網、中國藝術體操官網、中國學校健美操網等上搜索“藝術體操”、“健美操”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本文通過對兩操協會藝術體操組、健美操組專家及教師進行口頭訪談,將她們對健美操、藝術體操的認識、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進行總結。
1.2.3 對比分析法:對比藝術體操與健美操的規則,找出兩個項目在規則上的共性與差別。
2.1 發展起源。藝術體操(Rhythmic Gymnastics)又稱“韻律體操”或“新體操”,號稱“地攤上的芭蕾”,是一項在音樂的伴奏下手持輕器械或徒手完成的運動項目,是一項女子特有的運動項目,同時也是亞運會、奧運會的的比賽項目。它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于50年代經蘇聯傳入中國[1]。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藝術體操集體隊以總分第二獲得銀牌,這是中國在該項目上獲得的最好成績,同時也為藝術體操在國內發展打響了名號。
健美操(Aerobics)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的身體練習。它不僅是女子的項目,也是男子的項目[2]。健美操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于70年代末傳入中國,由于其對運動人群不受限制,運動難度以及強度可自行調節,因此深受我國“老、中、小”各年齡階段喜愛。
2.2 規則對比
2.2.1 藝術體操規則。競技藝術體操個人項目要求運動員在13M*13M比賽場地內,按照規定時間(即1'15"-1'30")完成包括跳躍、轉體、柔韌、平衡等難度動作,則裁判員根據運動員動作的難度及動作質量完成給出相應的分數,滿分為20分。比賽分為預賽和決賽,最后排名按預賽和決賽的總分數決定。
2.2.2 健美操規則。競技健美操個人項目要求運動員在10M*10M(包過3M寬安全區),按照規定時間(即1'30")完成包含10個難度的動作成套,則裁判員根據運動員完成的藝術價值、完成質量、難度動作對成套進行打分。比賽雖分為預賽和決賽,但預賽成績不帶入決賽,最終比賽名次由決賽成績決定。比賽不僅限于女生參加,與藝術體操區別較大。
2.3 “兩操”的共性與個性分析
2.3.1 共性分析。藝術體操與健美操(簡稱“兩操”) 均分為競技性和非競技性,都是作為外來引進體育運動項目在我國發展,其項目特點都要求運動員能夠將力與美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來。“兩操”均將中國古典舞、芭蕾基訓、武術等項目元素融入其中,其動作練習特點符合人體解剖學原理,強調動作的科學性,主張自然用力,是力與美的完美體現。同時,“兩操”均需音樂伴奏,可徒手或手持器械進行練習,以達到健身、健體、健心的目的。
2.3.2 個性分析。藝術體操對于沒有基礎的人來說,練習起來相對較困難,它需要有一定的柔韌基礎來完成動作,并且需要練習人具有一定的器械感、空間三維感等,同時,藝術體操需要一定訓練時間沉淀,才能呈現出較大的改變,對訓練者的練習者的時間長短有著較為明顯的要求[3]。
健美操較藝術體操而言,它并非要求練習者必須從小學起,因此更容易受到廣大練習者的接受。同時,健美操在柔韌性等動作的要求相對寬松,對于零基礎的練習者來說,也可以通過短時間的訓練達到一定的訓練目的。健美操不受男女限制,這一點更是其項目推廣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動作選擇上,藝術體操多選用動作幅度大且優美,表現人類身體極限的曲線動作來呈現作品,講究的是芭蕾基訓中的線條的延伸;而健美操更講究動作的剛勁有力且標準,強調動作的規范化與彈性。在音樂方面,藝術體操音樂多以柔美細膩的音樂為主,旋律平和,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熏陶;健美操采用的音樂多以節奏鮮明的爵士樂、打擊樂為主,強調節奏的動感,極易讓練習者產生興奮,進入狀態[4]。
2.4 “兩操”在高校發展現狀分析。在全國兩操協會的大力推廣下,現如今每年采用“一會一賽”的模式,保證了每年都會有新的比賽套路培訓推廣到全國各大高校,讓高校師生有最新的練習內容,跟上了國際的“兩操”項目的發展水平,同時舉行相應比賽,以調動各大高校師生人積極性。2013年,北京大學榮任兩操分會主席單位后,組織舉辦的第一次全國綜合性的培訓,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都加入到推廣“兩操”的行動中,兩操的發展勢必越來越順。
藝術體操與健美操的越來越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正確的認識兩個項目的共性與個性有利于讓更多人加入到“兩操”當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作為愛好,利于發展大學生身心健康。大眾藝術體操可適當降低難度,創編出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人群的成套,不僅限于女生參加,這樣有利于該項目的發展,同時可借鑒健美操模式,拒絕墨守成規,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參與。
[1] 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藝術體操[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2] 任秀琪.藝術體操、健美操和啦啦操運動項目的比較[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7
[3] 曾曉瓊.大學生藝術體操與健美操教學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5.9
[4] 沈之萍.對健美操與藝術體操運動項目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2.11
G831
A
1672-5832(2016)08-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