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菊
(貴州省畢節八中 貴州 畢節 551700)
淺談初中英語誦讀問題
吳冬菊
(貴州省畢節八中 貴州 畢節 551700)
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語教學要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于是,眾多英語老師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當然,我們不能重走傳統的教學之路,即在課堂上用大量的標準化練習占用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喋喋不休地大講知識點、答題技巧,讓英語課成了知識點的附庸。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結果收獲甚微。以致學生到最后出現:字詞掌握不過關,單詞拼寫錯誤;閱讀理解把握不了整體性,缺乏語感,重點把握不準;作文句子不通順,更不必說立意和文采了。面對中考,大多老師為了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會傾向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法,結果造成英語教學高投入、低效率的狀況。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既不讓英語課堂偏離英語教學的軌道,又能讓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聽、說、讀、寫能力得以提高呢?筆者認為誦讀教學不失為一方良策。它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返璞歸真,更注入了新的教學法之內涵。重視誦讀,在“讀”字上做文章,在“讀”字上下工夫,在“讀”字中求突破。
朗讀、背誦是每個老師都會用的方法之一,那么簡單的誦讀還用得費心輔導嗎?我認為針對性的輔導是必要的。學生的認識能力畢竟有限,他們不可能意識到誦讀中更深層的含義,如果僅僅把誦讀當作機械的記憶,那么誦讀的意義起碼失去了一半。
1.1 教師應教會他們掌握所學內容的重點
初一的時候,每天誦讀的內容都是一小段當天講過的對話或一小段課文。這段課文內容中包含著很多語言信息,但每個信息的價值是不同的。同樣是單詞,有的有變化,有的就不變,同樣是動詞,后邊跟了不同的介詞,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兩句話差不多意思,只是時態不同,謂語部分就有不同的結構……在誦讀課文的時候,就應提醒學生,應該特別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單詞,含有語法意義的語言點和使用率高的詞組,這些重點在講課時都應標注在書上,要求學生在誦讀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這樣的指點,簡單機械、有口無心的朗誦就成了有意識的課堂教學和復習,與老師講語法相比較,這種邊讀邊學語法的教學方法,更有趣味性,學生不會感到枯燥,而且在同樣的時間學完課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1.2 教會學生朗讀、背讀的方法
記憶力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學得快,背得也快,做題時靈活性也強,這些學生可以很自如地運用通過背讀而儲存在大腦里的語言信息。可對能力弱的學生來說,掌握和運用所讀的內容要困難得多。給這部分學生以必要的輔導,是保證他們能長期通過誦讀法并從中受益的關鍵,也是避免班里出現兩級分化的關鍵。可以提醒這部分學生語言現象可以是變化萬千的,但語言規律是有章可循的;當我們記住一個句子的時候,記住的不僅僅應該是它的意思,還應該有它的結構,而運用這個結構,就可以造出許許多多不同的句子。在教學中老師應舉各種各樣例子來說明句子可變而句子結構不變的道理,強化學生在背誦中記住句子結構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句子結構的靈活性。在他們積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老師就可以教他們提高理解課文,誦讀課文的速度。每天需要朗讀背誦的內容翻譯成中文,不過幾句話而已,對于任何一個初中生來說,都有可能在一分鐘內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為頭腦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在誦讀前重點放在生詞和記語法點上,改下這些新內容,再按著動詞發生的順序,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再譯成英文,這樣反復幾次,學生不但能很快學會讀,而且能很快的背,用這種方法,既可以省時間,又可鞏固句子結構的概念。
書聲朗朗是非常美妙的境界,是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在讀單詞,且從開始到結尾除了單詞還是單詞。教師讓學生讀書也只是一句口號,讀沒讀過無從查閱。在課堂上抽學生朗讀課文,學生不是把單詞讀錯讀漏,就是把句群讀破。很多教師走的就是一條從注入式到問答式的路子,他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時間讓學生熟讀課文。因此,在英語課里朗讀無法成為主角,更談不上通過誦讀來加深理解,受到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誦讀是英語學科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誦讀是勢在必行的。為使誦讀成為英語課的主角,又使學生“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抓誦讀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呢?
2.1 從最基本的誦讀技巧入手
如語音的標準清晰、語速的快慢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停頓的掌握使用等。這些基本技巧的訓練和指導學生理解作品應是緊密結合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產物,誦讀就是要以聲傳情,傳達出文章中的喜怒哀樂。教師在指導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即讀書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腦到。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單用眼看或單用口讀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果把眼、口、手、腦等多種器官調動起來,大腦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2.2 從以讀代講做起
平時我們往往認為與其讓學生多讀,不如自己多講些。其實大部分課文是淺顯的,學生完全能讀懂。況且英語就是一種語言交流的工具,正如古人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應重視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提高他們的“捕魚”能力。經常誦讀美文,他們的思想感情就會豐富起來。在誦讀中,深刻的內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學生的心田,而語言的美感也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之中。
2.3 充分調動學生的誦讀積極性
調動學生的誦讀積極性,使誦讀落到實處,讓學生想讀、要讀、樂讀。“讀”只是一種形式,其歸宿是理解、感悟、掌握、運用語言。我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一些優美的句子、片斷甚至文章全篇,讀熟了,背熟了,其中的思想、形象、情感才能深切感受,才能形成對語感的自覺感悟。青少年時期記憶力強,能背善記,我們應充分發揮青少年的這一優勢,讓他們多背誦一些文章、至理名言,做到熟讀成誦,感悟語感。 英語課本中很多作品具有濃郁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課文,往往能感染讀者。
綜上所述,通過誦讀,我們引導學生感悟“美”的神韻,架構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橋梁,使之碰撞與交融,達到情感的共鳴。讀有了興味,讀有了追求,個性也便能獲得健康發展。
G633
A
1672-5832(2016)08-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