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磊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亳州 236802)
對高職輔導員職業倦怠研究
閆 磊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亳州 236802)
高職學生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職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廣泛的職業群體,其素質和工作狀態直接影響著高職的人才培養質量。中央16 號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加強這支隊伍建設的關心和重視。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現輔導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壓力太大”、“提不起勁來”、“缺乏興趣”等倦怠情緒反映,人員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因此文章分析高職學生輔導員隊伍職業倦怠的表現、危害、原因,并提出建議。
高職輔導員;職業倦怠;建議
職業倦怠: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魯頓伯格( Freudenberger) 1974 年提出,指的是從事助人職業的人們所要求的持續的情感付出,在與他人相互作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沖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劇,導致情緒、情感、行為方面的身心衰竭狀態。職業倦怠常被視為一種極端的壓力狀態,即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低個人成就感。
輔導員職業倦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情緒衰竭感。常常表現為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性急易怒,對工作失去熱情,對生活冷漠悲觀,常感到焦慮、緊張、孤獨、情感壓抑。二是工作冷漠感。主要表現為厭倦工作,減少工作投入,減少與學生的接觸,工作缺乏創新,對工作環境和學校管理牢騷、批評甚多,只注重個人的福利待遇。三是缺乏成就感。輔導員陷于應付事務性工作無法找到自己的職業歸屬和價值定位,缺乏方向感和成就感。
職業倦怠使輔導員長期受焦慮、抑郁、易怒、不安等不良情緒的困擾,工作缺乏熱情,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將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最為重要的是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大學生將產生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長帶來傷害。
3.1 角色定位模糊,工作強度大導致職業成就壓力
學生輔導員承擔著日常管理、安全教育、黨團建設、就業指導、扶貧幫困、心理疏導等多角色的任務,甚至還要擔負催繳學費、教務管理、行政事務等工作,整天事務纏身,疲于應付,反而疏于對本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因為輔導員職責不明晰,角色定位模糊,有時甚至會產生因多角色沖突導致的不適。比如,學生可否自行在外留宿、學生在校期間的人身財產安全高職應負何種責任等問題,高職和教育行政部門都有相關規定,但這些規定卻有與憲法或法律矛盾之處。
另外由于學校的管理的不夠完善,有意弱化專任教師和學生職能部門的育人職責,讓國家規定的班主任制度和導師制成為一紙空文。很多專任教師和職能部門教師把學生定位為“輔導員你的的學生而不是我們的學生”,把更多的額外責任轉嫁的輔導員身上,使得輔導員職業成就感低,職業倦怠加劇。
3.2 出路不暢通,待遇較低導致職業發展壓力
中央16 號文件出臺后,高職在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上做了很多具體工作,但多數高職以會議貫徹文件,以文件體現重視,深層管理體制上并沒有將輔導員隊伍建設擺在重要的位置,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健全有效的流動機制、完善的進修晉升機制。輔導員職務職稱提升較為困難,轉崗渠道不暢,向外輸送機會較少,職業發展空間相當局限。輔導員看不到今后發展方向和努力奮斗目標,感到沒有希望,產生迷茫情緒,進而對工作失去興趣。
3.3 個體因素導致職業效能壓力
學生工作是以人為對象的創造性勞動,因此輔導員的成就動機一般比較高, 但其社會經驗不足,心理調控能力不強,加上高職對教師尤其是輔導員心理援助的缺失,有可能導致他們在面對工作中負向壓力時,不能有效排解,從而產生職業倦怠。
4.1 學校領導重視,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是減輕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前提
高職在管理上,應該進一步深化對輔導員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營造重視關心輔導員成長進步的良好人文關懷氛圍, 大力支持輔導員的各項工作,要充分尊重輔導員的工作,各個部門教師履行好崗位職責,擔起育人重任,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人際氣氛。在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上應該采取更加合理、公平的制度。適當提高輔導員崗位吸引力,將產生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的幾率降到最低點。在職務晉升上,可以探索施行輔導員職務單列制,允許他們“兩條走路”,對于善于從事事務性工作的輔導員,可以根據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現,確定相應的行政級別和工資待遇,增進工作動力。
4.2 明確輔導員角色定位和崗位職責合理是減輕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基礎
學校應該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角色定位,建立必要的班主任制度和導師制,減輕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師德教育,增強學生服務部門的奉獻精神,改變“輔導員你的學生”的偏見,在全校教職工中形成“我們的學生”的良好育人氛圍。明確各個學生服務部門的職責,不能把所有與學生相關的事物性工作都推到輔導員身上。此外我們還應該充分發揮團學生干部的助手功能,培養好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揮新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得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減輕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感。
4.3 輔導員應加強自身職業應對能力,激發工作熱情是減輕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根本
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和成就動機的合理化才能從根本上減輕輔導員職業倦怠感。作為輔導員在進入該崗位之前就必須對高職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煩瑣性、事務性、挑戰性有充分的認識,做好心理準備。入職后應該不斷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保持一顆教書育人的奉獻之心,進行必要的職業拓展訓練,緊跟時代步伐,保持高效的工作執行能力;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增強職業自我效能感。
[1] 陳琨.淺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29.
[2] 唐云,張瑩,孫雪瑩,李媛媛.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20.
閆磊(1984-),男,回族,皖亳州,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G645
A
1672-5832(2016)06-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