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陳 容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一例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問題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張 琴 陳 容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本案例中的來訪者是寢室人際關系問題的大一學生。本咨詢中,應用人本主義理論,采用求助者中心療法,對來訪者進行6次咨詢。通過6次咨詢,讓來訪者的寢室人際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問題;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1.1 來訪者一般情況:來訪者,男性,19歲,身高1.70米,體重60公斤。某高校大一在讀學生,獨生子,家庭經濟情況中等。
1.2 成長發育情況:出生在一農村家庭,出生及發育正常。自小隨父母生活。父母主要以務農為生,農閑時父親在家附近打點小工。家庭經濟情況中等。父親不善言談,老實木訥。母親性格外向,個性很要強,家中的大小事主要由母親決定。父母為了生計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關注他,只是經常叮囑他要努力讀書、靠自己的本事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優秀了別人才認可你。自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異,到了高中開始,成績開始下降。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運動,沒有什么愛好,家附近沒多少同齡的小孩,同學都住得比較分散,幾乎沒有玩伴。到初中階段有了手機,開始迷戀手機游戲,但是父母不讓玩手機,認為會影響學習,初二的時候暗暗喜歡班上的一個女生,忍了很久終于向其表白,但是被那個女生狠狠的罵了一頓,從那時候開始,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少跟人有交往。到了高中階段,除了喜歡玩手機游戲,開始喜歡打籃球,因為打籃球和班上幾個有同樣愛好的男生成為了朋友,無話不說,很是痛快。因為自己在學習上放松了,高中成績一直都是中下等,后來經過高中老師建議報考了高職院校,覺得學門技術,以后就業會比較好。
半年前來訪者考上大學,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朋友,來到了這座陌生的城市,面對新同學、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直都是走讀,住在家里。到了大學才開始住集體宿舍,和其他同學住在寢室里面,覺得不適應。晚上有的同學睡得晚打游戲、講話,一旦睡覺時有聲音,自己就難以入眠。不知道該如何與室友相處。除了他一個人,其他人都喜歡打游戲,跟寢室同學沒有共同語言。他們經常一回寢室就結伴打游戲,而自己回去了既看不了書,又什么都做不了。自己上大學之前一直暢想著自己能夠有個充實的大學生活,有一幫合得來的寢室室友,大家有著各自不同的夢想,又能結伴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可是現實卻不是這樣,一回到寢室就煩悶,自己又不愿結識寢室以外的朋友,不知道該如何和他們相處,現在學習也受到影響。
情緒低落、睡眠不好兩周。2周前,突然發現寢室的其他五位同學不約而同的都開始打游戲,自己跟他們講話都沒有人回應,感覺自己好孤單,心情沮喪。覺得自己無法融入集體生活,試圖改變自己,跟寢室某同學說能不能以后打游戲的時候帶著自己,但是他們還是自顧自的打游戲,從來就沒有請他一起打,覺得自己是因為不夠好,所以不被接納,認為寢室這幾個室友上大學就是為了耍,沒有自己的理想,想讓他們和自己一樣有抱負,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兄弟。回想起自己入學時美好的設想,感到很是失望,對于以后如何與同學相處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找誰傾訴,心情煩悶。最近兩周逐漸感到情緒低落,睡眠不好,食欲也有下降,上課的時候總想起寢室的事情,沒法集中注意力,擔心自己這樣下去影響到學業,自己做什么事都不能靜下心來,寢室的事情揮之不去,也不愿意與寢室以外的同學交往。
3.1 一般印象:年貌相符,中等身材,衣著簡樸。說話語速較慢,總是斜著眼,不睜眼看咨詢師,由其他同學建議來做心理咨詢。
3.2 精神狀態:情緒抑郁,自卑,興趣有所下降。交談中與咨詢師幾乎沒有目光接觸,大部分時間眉頭緊皺,少有笑容,神情凝重。強調人際關系交往困難,和寢室同學關系不太好。
3.3 社會功能:除了睡覺不想在寢室里面長時間的呆,學習有所影響。生活能自理,身邊沒有談得來的朋友。
3.4 軀體情況:睡眠不好,缺乏食欲,體重有所下降。
4.1 心理評估:SDS抑郁自評量表。結果顯示: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54分, 屬輕度抑郁范圍,反映抑郁狀態的四組特異性癥狀均分分別為:抑郁的心理障礙2.625,精神性情感癥狀2.5,精神運動性障礙2.0,軀體性障礙1.875。
4.2 心理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
對照癥狀學標準,該來訪者是由于現實問題(人際關系)而產生內心沖突,導致情緒低落、敏感、孤僻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來訪者的反應強度不甚強烈,并且只局限在人際關系范圍內,無回避和泛化。該癥狀對來訪者的社會功能沒有造成嚴重影響,基本能維持日常生活、學習,但效率有所下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時間也較短,不到兩個月,結合心理評估的結果,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鑒別診斷:
與抑郁癥相鑒別:抑郁癥以情緒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項: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低、自責,或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欲降低或體重 明顯減輕;性欲減退。同時患者的社會功能明顯受損。該來訪者也以情緒低落為主,但癥狀輕,除社交外其他學校生活未受明顯影響,沒有達到上述的四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輕性抑郁癥。
與社交恐懼癥相鑒別:社交恐懼癥要符合恐懼癥的診斷標準,即患者表現出對某些場所或事件不明原因的強烈的恐懼,患者經常完全回避這些場景。社交恐懼癥患者害怕對象主要為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該來訪者對自我評價低,但并不對人際接觸有恐懼心理,只是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好,也沒有出現回避行為,能正常參加班級活動和社團活動,因此可以排除社交恐懼癥。
人本主義理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它并不總是與一個人的自己的經驗或肌體的真實的自我相一致的,由大量的自我經驗和體驗堆積而成。本案例中求助者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并不與客觀事實完全相符。
求助者中心療法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羅杰斯的基本假設是:人們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他們有很大的潛能理解并解決自己的問題,而無需咨詢師進行直接干預;如果他們處在一種特別的咨詢關系中,能夠通過自我引導而成長。羅杰斯把咨詢師的態度和個性以及咨詢關系的質量作為咨詢結果的首要決定因素,堅持把咨詢師的理論和技能作為次要因素。求助者中心療法的主要技術有以下三種:促進設身處地理解的技術;坦誠交流的技術;表達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技術。在建立咨訪關系的過程當中,從來訪者的角度去理解他遇到的適應問題、人際關系緊張的問題。通過共情使來訪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納的。
每個人都存在著兩種價值評價過程,一種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機體的評價過程,另一種是價值的條件化過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根據孩子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標準來決定是否給予孩子關懷和尊重,也就是說父母的尊重和積極評價是有條件的,然而孩子得到的這種條件的滿足常常與他自身的體驗相矛盾。久而久之,他就會把父母的價值觀念內化,作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來訪者將父母的觀念“要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只有自己優秀了別人才會喜歡你”的觀念內化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了。這種自我概念和經驗之間的不協調產生了心理失調,失去了對自己個人的認同。這個過程當中,他獲得的父母、親人、同學、朋友對他的關注比較少,這使他一直很少關注自己內心,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獲得別人的認同、接納上。來訪者進入大學,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就建立了防御機制,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6.1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促進改變的動機
6.2 確定問題認知,探討不合理的認知結構的性質、形成及維持的因素,確定以求助者中心療法作為此次咨詢的主要方法。
6.3 咨詢目標的建立及咨詢過程
(1)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運用共情和傾聽的技術,無條件的接受和關注來訪者。
(2)改善來訪者情緒低落、輕微抑郁情緒狀態。
(3)增加來訪者與人交往的頻率,減少交往中的拘束感。
(4)促進取得的進步,使新的認知、新的行為得以鞏固,幫助建立個人發展目標。
(5)咨詢結束
6.4 評估、鞏固、結束
雙方共同討論心理咨詢的設置,每周一次,每次40分鐘。若有緩解,可調整為每兩周一次。最后告知來訪者付費的義務。
8.1 診斷評估,建立信任關系階段 第1-2次咨詢。
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為后面糾正其不合理認知作準備。
告知關于心理咨詢的作用、意義及局限性,讓對方明確咨詢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向來訪者說明什么是心理咨詢,咨詢中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特別強調來訪者的自我幫助和自我改變。咨詢師只能夠協助來訪者解決問題,而不能替他解決所有的問題。咨詢師有職責、時間、感情和目標的限制。
收集資料、評估、診斷,商討咨詢目標。完整的收集來訪者的相關資料,用攝入法會談結合心理測量,對來訪者做出評估和診斷。將結果反饋給來訪者,采取放松訓練和求助者中心療法來進行咨詢工作,經協商同意后,工作制定咨詢目標和方案。
近期目標:來訪者來求助時表現為情緒低落,有輕微抑郁情緒。因此咨訪商定最初幾次咨詢的目標是改善他的情緒狀態。在來訪者情緒有所改善后,咨詢目標是逐漸幫助來訪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結果會不一樣,并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遠期目標:使來訪者對自己和別人有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認識自己的優點,提升其自信心,幫助來訪者認識到自己對人際關系特別看重和自己缺乏一些人際交往技巧是出現人際交往問題的關鍵,幫助其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
采用共情、傾聽和積極關注的技術,無條件的接納來訪者,強調尊重、理解、鼓勵,通過言語鼓勵和非言語線索等來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針對來訪者的情緒狀態,進行了音樂放松訓練,讓其身心得到放松,使其能夠有機會將近段時間的內心感受和以往過程中的部分經歷表現出來,負性情緒能夠得到一定地宣泄。通過來訪者的言行,理解到他因為過分地要求被寢室每個室友接納再加上溝通不善導致他心情不好,自信心降低,思維也陷入偏激的狀態。針對這一情況,運用角色扮演,咨詢師先扮演來訪者寢室的同學,情景為來訪者自述當中提到的那次沖突事件,這樣可以了解來訪者平時和寢室同學溝通交流的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換(讓來訪者扮演他寢室的同學,咨詢師扮演來訪者本人),這樣有助于來訪者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會自己的一些語言,從而認識到自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改變一些說話的用詞和語調進行角色扮演,讓其認識到恰當的交際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作業:嘗試運用咨詢過程中所學到的溝通技巧主動和室友溝通。
8.2 咨詢階段 第3-5次咨詢
第3次:通過會談,與來訪者進行溝通,加強咨訪關系。采用求助者中心療法,使來訪者能夠從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階段到有所動到能夠較為流暢地、自由地表達客觀的自我,增強對自己的認識,提升其自信心。通過咨詢師對他的尊重、真誠和同情,使他在心理上覺得被人接納。運用傾聽、對質和影響性概述等技術,與來訪者探討引發其寢室人際關系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來訪者自幼缺少自信,把自己遇到的問題看做是由于自己不夠優秀引起的,缺少對自己的客觀認識;自小缺少同齡人的交往經驗,缺少對別人的了解以及解決交往中出現問題的能力;來訪者自己比較內向,不擅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思想,長期以往,容易出現壓抑、痛苦等負性情緒而使應付問題的手段越來越無效,同時來訪者追求完美的個性傾向,也是他看待事情容易多疑。
來訪者反饋上次咨詢的家庭作業,運用上次咨詢中所學的溝通技巧和寢室同學在他們沒有打游戲的時候聊天,發現他們并不是不理自己,也表達了自己想和他們一起打游戲的想法,同學還建議他自己先熟悉熟悉,到時候再傳授他“真經”。后來他和室友們一起打了兩次游戲,發現一打游戲整個人都沉浸其中了,認識到之前并不是別人覺得他不夠優秀不理他了。
家庭作業:建議來訪者主動邀請寢室同學打籃球、一起去上課等。
第4次:來訪者能夠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階段使來訪者放松自我防御能對問題有一些自我責任感,對經驗與自我之間不一致的地方有所認識。能夠越來越清楚自己的責任。使來訪者完全自由的表達現在自己的處境、心里面不愉快的情緒。讓所有的負性情緒都發泄出來。意識到人際交往是雙方面的,自己有責任主動去和同學們維護和睦關系,同學的交往中不是因為自己優秀了才會被喜歡;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從認知和情感上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來訪者反饋上次咨詢以后主動邀請室友一起打籃球,開始同學們還是不愿意出去,想打游戲,但是經過自己委婉的建議,真心邀請后,寢室六個人一起到操場打了一次籃球。
家庭作業:嘗試主動約室友一起出去玩;讓來訪者列出自己的優缺點,并尋求事例證明,加深對自我的了解。
第5次:求助者反饋剛好上周周末跟室友一起出去聚了餐,大家一起聊了進入大學以后各自的感受和困惑,聽完其他同學的講述后,發現確實自己之前對他們的認識只是自己主觀的猜想而并非是真實的。通過求助者作業的反饋得知其已能很好的融入集體生活,但是只有他對自己更充滿信心,這樣更有利于他將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技巧運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本次咨詢的主要目標是加強來訪者對自己的認識,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增強其自信心。就來訪者上次完成的作業,運用會談法,討論他自己尋找到的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清理和深刻的反思,使來訪者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讓其明白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寢室同學間的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事情自己可以獨立主動地去完成。求助者能夠比較充分的接受過去那些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他的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自我內部的溝通越來越多,能夠有效的處理自己的各種經驗,比較準確地做出對現實的反應,做正確的決策。開始重塑大學生活的理想,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8.3 咨詢結束及療效評估階段 第6次咨詢
經過前5次的咨詢,已基本解決來訪者人際交往的不適應狀態。來訪者開始自我肯定、自信心增加。情緒得到明顯改善,重建理性思維。最后一次咨詢,主要是鞏固咨詢效果,增強來訪者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來訪者以后遇到問題能夠不回避、不消極,采取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以后的生活,從而建立真正的自尊、自信。
來訪者的自我評估:意識到以前的生活圈子太窄,造成思維偏激,不再鉆牛角尖。和室友好好溝通以后,發現其實并不難相處。呆在寢室的時間多了,經常和室友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玩耍、吃飯,主動找他們聊天。自信心也增加了,開始關注他人,不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自己的交際范圍不再局限于寢室了。
心理咨詢師的評估:抑郁情緒已緩解,在后幾次咨詢中,情緒明顯改善,與咨詢師目光接觸增多,眉頭舒展,常見笑容,坐姿變得輕松。睡眠有所改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并能和室友和睦相處。能客觀現實的評估自己,也能客觀現實的評價別人,對別人不再要求嚴格,他變得越來越是他真正的自己了。
心理測驗復查:再測SDS(標準分):45分,沒有達到抑郁的分界值,提示情緒得到一定的改善。
家屬評估:與其母親電話聯系時,得知其話語比以前多了,生動活潑的描述在大學里面的生活,也會關心體諒父母的工作、生活了。
[1]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咨詢.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3]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4] 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5] 陳國鵬.心理測驗與常用量表.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張琴(1979-),女,漢族,四川彭州人,碩士研究生,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工部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教師,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陳容(1990—),女,漢,四川巴中人,助教,碩士,單位: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G645
A
1672-5832(2016)06-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