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瑩
漢維互譯中句子成分改變技巧研究
楊 瑩
受到英語和漢語在相互翻譯時的句子成分改變的啟發,聯想到維語和漢語也同英語和漢語一樣,在用詞、語法、結構和表達方式上有其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因此,對漢維互譯中句子成分改變技巧這一方面進行了研究。結合英譯漢中句子成分改變的方法總結整理出:在互譯時,對有些在用詞和表達方式上和譯文一致或相近的句子,可以采用“詞與詞對譯”的方法翻譯;而有些句子則不可用此法翻譯,否則譯文就不符合表達習慣,就不能正確反映原文的含義,令人費解。而這時若采用改變句子成分的策略,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漢維互譯 句子成分改變
(一)研究目的
句子成分改變技巧是使譯文符合譯語表達習慣的一種手段,因為漢維兩種語言是不一樣的語言,漢語是獨立語,句子都是由詞和短語構成的,而維吾爾語是黏著語,句子是由詞和相應的附加成分構成的。并且兩者的句子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漢語的基本句型是主語+謂語+賓語,而維吾爾語的基本句型則是主語+賓語+謂語。因此,漢維互譯時,看似是簡單的賓語與謂語的位置調換,但是句中的句子成分卻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為此,漢維互譯中句子成分究竟是怎樣改變的,而句子成分的改變是否又有著一定的規律可行。以上這些就是本文研究漢維互譯中句子成分改變的目的。
(二)研究現狀
關于句子成分一詞最早出現于《馬氏文通》[1]。句子成分改變技巧最早出現
于《英譯漢技巧實例》[2],其中主要通過大量例句提煉出了“成分變更”這一有價值的東西,從而闡述了語法結構上的翻譯方法。在此之后,更是有許多的人對“句子成分改變”這一方面進行了研究。例如:《漢維句型對照與會話》[3]一書中,把漢語句型與維語句型放在一起進行了對比;《翻譯中句子成分轉換研究——從主語到主題》[4]一文中,將英語的主語和漢語的主題通過大量例句進行了分析研究;在《英譯漢時句子成分的改變》[5]中,專門對句子成分的改變作出了論述;在《翻譯與句子成分的轉換》[6]中,提到“必須擺脫翻譯的常規手段,采用意譯的對策,在保證翻譯質量的前提下,大膽轉換句子成分,使譯文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在《英譯時句式轉換的類型、緣由及運用》[7]一文指出“句式轉換、句子成分轉換及詞類轉換三者是一有機整體,闡述了句式轉換的四種類型、緣由及其綜合運用,使譯文既忠實于原作的內容與神韻,又使譯語更符合英語的語言規范”;《英漢語句子結構比較與翻譯》[8]這一文章以句子為單位進行翻譯著手,分四個方面即句子成分的位置和連接關系、句子整體結構的差異、被動結構和否定的形式,對英漢語句子結構和翻譯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英譯漢中的轉換策略》[9]中也提到了“句子成分轉換是翻譯中最重要的策略問題”;《從句子結構分析的角度來看漢譯英》[10]一文中,從分析漢語句子結構和成分著手,根據兩種語言相通的地方,試圖探討用一種可謂"平民化"的方法來幫助英語學習者實現漢譯英的過渡;《英譯漢技巧轉換法》[11]中提到了“句子成分轉換的方法”;《試論漢維翻譯中的移位法》[12]中論述了“翻譯中對句子成分的位置或分句的位置進行倒裝表達的技巧”。
以上這些研究較為客觀的描述了句子成分改變技巧的問題,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指引了方向,避免了許多錯誤。
在漢維互譯時,若原文的詞匯結構和語法結構與譯文的詞匯結構和語法結構完全一致或十分接近時,原文的表達形式可以完整地移植到譯文中去,這就是“詞與詞對譯”的方法。此法也很符合譯文自然的表達習慣。
但由于兩種語言又有其各自的特性,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在翻譯某些句子時就不能像上兩個句子一樣,用“詞與詞對譯”的方法去對號入座。否則譯文就不能正確反映原文的含義,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甚至令人費解。這就需要改變句子成分。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分為基本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和次要成分(定語、狀語、補語)。而在維語中,句子成分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其中并沒有補語的存在。因此,在維漢互譯時就會出現句子成分不能一一對應的現象,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使用改變句子成分的方法來使翻譯過程能順利進行。
(一)漢翻維中的技巧
(1)在翻譯主謂詞組作謂語的句子時,主謂詞組的主語作全句的主語,原句中的主語作賓語。
例:什么地方他都去過。 (主謂詞組)
(2)主語譯為賓語:當句子的主語是不會發生自主變化的事物時,可把這種主語譯為賓語。
例:字寫得漂亮又整齊。 (主語)
(3) 主語譯為狀語:當翻譯由方位短語做主語的存現句時,主語要譯為狀語。
例:桌子上有本書。(主語)
(4) 謂語譯為主語:當翻譯描述事物變化現象的句子時,句子的謂語要譯為主語。
例:蘋果樹長得怎么樣?(謂語)
(5)謂語譯為賓語:當主謂詞組作賓語時,其中的謂語可譯作賓語。
例:我不知道凱賽爾來不來。 (謂語)
(6)補語譯為主語:當漢語中謂賓詞組作補語的句子時,補語譯為主語。
例:農民說得有道理。(補語)
(7)補語譯為謂語:漢語中的數量短語作補語時,補語譯為謂語。
例:這頭牛重二百公斤。 (補語)
(8)補語譯為狀語:當形容詞作補語時,補語譯為狀語。
例:我看清楚了。(補語)
(二)維翻漢中的技巧
(1)謂語轉譯為狀語:
譯:是這樣,小兄弟,我們該離開了。(狀語)
(2)主語轉譯為賓語:維語中的被動句翻譯為漢語中的主動句時,主語要譯為賓語。
譯:下午,給八隊的社員分了小麥和錢。 (賓語)
(3)謂語轉譯為定語:在維語中,翻譯數量短語作謂語的句子時,謂語要譯為定語。
譯:他有四個孩子。(定語)
譯:姑娘好像對你有話說。 (主語)
(5)狀語譯為主語:在翻譯描述人物心理活動或面部表情的句子時,狀語則要譯為主語。
譯:阿斯木心里產生了懷疑。 (主語)
譯:臉上露出了笑容。(主語)
[1]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趙衛國.英譯漢技巧實例[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80.
[3]孫世忠.漢維句型對照與會話[M].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1.
[4]徐莉娜.翻譯中句子成分轉換研究——從主語到主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
[5]柯金算.英譯漢時句子成分的改變[J].大學英語,1995(03).
[6]李連生.翻譯與句子成分的轉換[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3).
[7]章石如 謝榮威.英譯時句式轉換的類型、緣由及運用[J].南昌高專學報,2004(1).
[8]陳志立.英漢語句子結構比較與翻譯[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9]鄭素杰.英譯漢中的轉換策略[J].語文學刊,2006(23).
[10]惠艷麗.從句子結構分析的角度來看漢譯英[J].河南焦作: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9(9).
[11]趙翔.英譯漢技巧轉換法[J].海外英語,2012(11).
[12]烏買爾·達吾提.試論漢維翻譯中的移位法[J].語言與翻譯,2013(2).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
楊瑩(1994-),女,漢族,新疆昌吉瑪納斯人,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