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鑫
X學院績效管理現狀的優缺點分析
屈志鑫
績效管理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論,是事前計劃、事中管理和事后反饋所形成的三位一體的系統,強調組織和員工的伙伴關系,其最終目的是不斷提升個人和組織績效。而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循環系統的一部分,其側重點只是成績的大小。本文結合X學院的績效管理現狀,重點分析其優缺點。
績效管理 績效考核
通過觀察,X學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和國內很多企事業單位一樣,都處于由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向現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階段的過渡和轉變中。日常工作除了進行大部分的人事管理以外,非常典型的現象是,組織內部只存在績效考核,而沒有構建績效管理體系。
第一,誰來考核。該校教職工的績效考核由自己、直屬上級、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以及校院務會共同完成。第二,考核誰。該校績效考核的對象是學校在崗在編的教職工,其中,試用期教職工、停薪留職人員和外聘教師不參加考核。第三,考核什么。該校教職工年終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基本規定了以“德能勤績”為主要層面的考核辦法。第四,如何考核。該校教職工績效考核實施方案詳細描述了績效考核的主要程序。第一步,被考核者在《考核登記表》上記錄自己的工作內容及心得體會。第二步,被考核者的直屬上級或主管對被考核者在考核期內的總體行為表現進行打分。第三步,校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審核并匯總全校教職工的《考核登記表》。第四步,校院務會對教職工的《考核登記表》進行再次審議。最后,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將考核結果反饋給本人,其結果也將作為年終獎金發放的直接依據。第五,考核頻率。該校績效考核方案的執行是每年一次的。
暫且不論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和,目前為止,X學院使用績效考核替代績效管理的現狀是肯定的。就該校現行的績效考核方案來看,它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德能勤績”式考核。那么,X學院使用這傳統的考核辦法為何是成功的呢?
首先,該校“德能勤績”式的績效考核實施方案簡單明了,容易執行。在該校各項工作的逐步規范化進程中,不同崗位任職者的專業方向及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并不是每一個教職工都可以有效使用新興的管理及考核方法。相比之下,“德能勤績”式的考核在指標的選擇上簡單粗放,在執行和操作上又容易模仿,所以,它的適用性較強。
其次,該校“德能勤績”式的年終績效考核實施方案沒有“水土不服”。一般來說,在組織機構的初創期里,由于各部門的工作都有待規劃和調整,各職位的崗位說明書等基礎性文件也有待完善,所以,組織不容易構建出合適全部崗位的績效指標進行績效管理。此時,“德能勤績”式的考核能起到應有的管理效用。或許,該校現行的績效考核辦法不是教職工心中最理想的,但也基本讓該校的教職工們感受到了績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再次,該校“德能勤績”式的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對大部分的教職工都起到了應有的激勵作用。正是因為“德能勤績”式的考核能夠在強制分布法的幫助下,達到一定的考核水平和激勵目的,所以,這對于成立僅十年的X學院來說,也是強化學校的用人理念及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方法。
X學院現行績效管理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構建出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來支撐其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的各項工作。因此而產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該校部分教職工對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及績效考核的目的認識不足。相當一部分教職工認為績效考核的結果只與年終獎有關,并沒有意識到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對盤點個人及組織績效的積極功效。
第二,該校績效考核的部分執行者缺乏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的專業知識,不能有效地組織并實施績效管理。一部分負責人不知道要進行績效計劃的溝通與制定,也不知道要在績效考核結束后應及時進行反饋,更沒有有效使用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來幫助教職工提高自身及組織的績效。
第三,該校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的針對性不強,考核指標有待各專業學院或職能部門自己確定。無論是專業技術崗、行政管理崗還是工勤技能崗位,考核標準都是“德能勤績”,雖然考核方案要求各部門結合崗位特點,但不可避免個別執行者陷入靠主觀印象走形式的極端。
第四,該校的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全部針對個人,基本沒有針對部門的績效進行管理及考核。這樣的結果是,容易逐漸把部門績效歸結為部門負責人的績效,因而,對部門負責人的考核逐漸演變成對部門的考核,這樣的演變不僅對被考核者不公平,而且容易產生功過獎懲歸為一人的誤區。
第五,該校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的連貫性有待提高。每年一次的年終考核可以算作長期考核,但他對促進組織員工的進步和發展作用甚微,適當的季度考核作為補充不僅可以增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而且是組織與個人共同進步和發展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該校現階段使用“德能勤績”式的考核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但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辦學層次的逐步提高,高標準和嚴要求必然成為該校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條件下,現有的考核方案一定很難一直都適用于X學院。所以,不斷地完善和更新該校的績效管理及績效考核方案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X學院長遠的發展目標。
[1]杜金玲,譚鑫.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綜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0(06).
[2]陳國海.組織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