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洋
?
高校參與地方構建業余足球聯賽的研究
——以涼山州為個案
何福洋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調查方法,對涼山的業余足球資源、20007-2015年的業余足球聯賽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研究發現涼山的足球場地、足球專業教師、足球裁判等,不能滿足一個健康的業余足球聯賽的需要。地方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體育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地方構建業余足球聯賽是保證聯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地方高校 業余足球 聯賽
六中全會將建設和諧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之一,豐富群眾社會文化生活是夠建和諧社會的要素,而發展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對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及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我國的職業足球由于各種原因,使其在各種人群中的關注度、喜愛度參與度下降,致使未能充分發揮其在全民健身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帶動作用。而業余足球,入門檻低、參與性高、競技娛樂兼顧,為此受眾度高。其歷了自由化發展到有組織、有聯賽的道路。各地在全民健身熱潮的推動下,業余足球和業余聯賽逐漸由冷轉熱。如何使這種熱潮健康有序的發展,不在走中國職業足球、職業聯賽的彎路,充分其在全民健身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功能,是我們急需研究的課題。高校如何利用業余足球聯賽這一平臺,科學合理的參與構建健康的地方業余足球聯賽是我們的有效途徑。
涼山州有17個縣市,經濟較落后,地區差異較大。到2015年為止發展到10個人工標準足球場,5個非標準人工草坪足球場,1各自然草坪足球場。但昌市占有4個標準、3個非標準的人工草坪、1個標準自然草坪的足球場地,其中地方高校占了2個標準場地。涼山州足專業裁判人群中無一個國家級裁判,一級裁判只有4人,其余為2、3級裁判,整體水平較低。裁判人員多為當地文體局、中小學體育教師、個別足球愛好者。每當需組織賽事時,只有從各個地方抽調,且較難組織。組織賽事的經費主要由當地體委、教育局劃撥,且劃撥的經費較少,無企業冠名贊助。2007年開始成立業余足球聯賽,發展到現在擁有20支隊伍參賽11人制,16支隊伍參賽7人制。參賽人群在30-43年齡段的居多。
目前涼山州的足球運動場館的資源分布嚴重失衡,除西昌市、德昌縣、鹽源縣、德昌縣、昭覺縣有標準足球場,其余12個邊遠縣無標準足球場。除西昌市的足球場基本能滿足需要外,其余各縣的場地設施無力滿足群體業余足球運動的需要。西昌是的體育館由于是人工草坪,需定期保養,不可能隨時對外開放,其余場地分布在重點中學和當地高校。中學的場地由于和教學區相鄰,對外開放的時段有限制,為此地方的足球場地設施不能滿足運動的需要。而那些限制對外開放的因素對西昌學院的影響較小,除教學和學校活動外的時段均可對外開放,不影響學生的課外鍛煉。如遇場地課外鍛煉時,地方的足球愛好者完全可融入學生鍛煉中,即可鍛煉身體還促進與地方的交流。周末時段對外完全開放基本不影響學生的業余活動,南北校區的標準人工足球場可提供對外的友誼賽和足球聯賽。由于地方的足球場不適于提供業余聯賽使用,僅在中小學生足球的相關賽事中提供使用。為此自2007-2015年的涼山州的足球業余聯賽的場地均由西昌學院提供,并且當主場地和學院使用沖突時,還可取用另一個校區的場地,基本可保證聯賽的順利進行。地方高校的足球場地資源的優勢,使其在促進地方全民健身、賽事舉辦、互動交流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涼山州足球愛好人群在94年足球甲A聯賽開始,掀起學習足球的熱潮,這一現象直到中國足球出現一系列問題后才消退。另外由于涼山州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學校教育理念的問題、師資的缺乏等問題,導致現在周末業余足球的人群以30-43歲年齡段為主,年齡老化嚴重。一個健康的聯賽離不開堅實的足球群體,目前涼山州在西昌參加周末聯賽和友誼賽的隊伍有近30支,而各隊由于年齡老化,遇到特殊情況就會影響比賽的順利進行。為此各個業余隊伍中基本上吸收了2-5西昌學院的足球球愛好者,他們的加入及補充了新鮮血液又提高了各隊的競技水平。但這種措施根本上不能解決地方業余足球的根本問題,加強足球教師與地方學校體育的互動才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在2013年前涼山州只能不定期地舉行中小學生的杯賽,參賽隊伍僅限于城區的部分中小學的男生參加,部分縣無力組建學生隊伍比賽。足球基礎最好的西昌市舉行的中小學的聯賽參賽隊伍僅限于市內的部分中小學,無一個農村中小學參賽。各代表隊教練員基本上不是足球專業出身的體育教師,大部分是業余愛好足球或者是門外漢。2013年9月,西昌市足球協會推行校園足球訓練計劃,正式建立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由于足協教練員不夠,得到西昌學院足球專業教、學生教練員的大力支持,現在每周2次的課余訓練的足球愛好者保持在100余人。由于涼山州體育教師與學生的師生比為1:968,體育教師缺口很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由轉崗教師擔任,懂足球的體育教師或足球專業的足球教師嚴重缺乏。自2014年西昌市推行中小學生足球聯賽開始,各學校吸收西昌學院體育學院的支教、體育實習的足球專業學生,讓他們對學校的足球愛好者進行教學或課外訓練。到2014年的第四屆西昌市中小學足球聯賽是出現農村中學的男子代表隊、城區小學組的女子代表隊,參賽隊伍的數量得到較大的改善。州中學生男子足球賽出17個縣市全部組隊參賽,競技水平也得到較大的提高。各參賽隊的教練員均由足球專業的中學體育教師或足球專業的實習支教學生帶隊。這種地方高校利用足球人才資源積極與地方互動,即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及教學水平,又促進了地方學校體育的發展。
由于涼山州的地方足球裁判人才由文體局、中小學體育教師、業余足球裁判愛好者構成。由于年齡、工作性質、家庭等因素,他們不能完全滿足業余年賽的需求,并且執法水平參差不齊,已不適應涼山州業余足球的發展需要。自2007年開始地方足球裁判已逐步被西昌體育學院的專業足球教師、學生裁判替代。西昌學院體育學院每年培養的足球國家三級、二級裁判,均通過體育學院足球大聯賽、西昌學院學生聯賽平臺的淬煉,適應地方賽事執法要求的才抽調參加裁判工作。由于業余聯賽、中小學賽事的舉辦地在校內或附近地中學舉行,學生觀摩執法極為便利,為此體育學院要求未參與執法的學生裁判盡可能的到場觀摩學習。在這過程中盡可能的讓水平還略有差距的學生裁判參與賽事的相關工作中,讓學生真正融入賽事近距離學習提高。由于業余聯賽和地方學校的足球賽事的比賽經費有限,裁判的費用較低,地方裁判大多不愿參與執法,而學生裁判是以學習提高為目的,這種節約地方比賽經費提高學生能力的雙贏互動,保證了聯賽的順利進行。在這一互動平臺得到鍛煉的體育學院學生裁判,每年都有2-3名獲得國家足球一級裁判證書,從而使涼山州的業余足球聯賽的執法水平越來越專業化。
在全民健身越來越深入人心,健身意識不斷提高的大環境下。地方高校從份利用體育設施、足球專業人才優勢,積極與地方構建業余足球互動的平臺,讓高校足球人才在這一平臺中淬煉,提高內功。在互動過程中積極參與到全民健身的大潮中,利用場地、足球教師、足球裁判員的優勢,參與地方業余足球聯賽構建,真正讓它為全民健身服務,使得業余足球聯賽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虞重干.我國小城鎮居民參與體育的價值觀[J].體育學刊,2003,10(6):44~46.
[2]董新光.下一個1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戰略選擇[J].體育學刊,2009,16(6):1·6.
[3]龐敏.當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特點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
(作者單位:西昌學院體育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昌學院教學研究課題“構建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體育與地方互動平臺的研究”資助。
作者簡介:何福洋(1971-),男,四川西昌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社會體育及民族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