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
政法類干部培訓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以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為例
文維
政法類干部培訓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培訓課程的設計是政法類干部培訓教育的基礎。干部培訓課程的設計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目標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差異性原則,在培訓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應以受訓干部的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員勝任崗位的能力為基礎。干部培訓課程設計的流程主要包括開展培訓需求調查與需求分析、設定明確的課程培訓目標和開展課程設計的具體工作等三個環節。
政法類干部培訓;課程設計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推進,對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黨要成為具有強大執政能力的執政黨,擔負起領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必須有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作為支撐。干部作為黨的事業的骨干,其素質的高低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中國夢的實現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培訓是干部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做好干部培訓工作,對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干部培訓工作。近年來,在中央發布的一系列文件中,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訓的要求及任務。如《2008-2012年大規模培訓干部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教育培訓,使廣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推動國家發展的本領不斷增強,提高業務素質,成為一名職業能手”。中共中央關于印發《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通知提出了對培訓內容的要求:應結合不同崗位職責要求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特點,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等必修課程,以政治理論培訓為重點。根據新形勢的需要,2010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提出要“完善培訓內容體系。著眼提高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建立以干部培訓需求為導向的培訓內容更新,不斷完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體系”。2015年12月,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更加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依法治國的綱領,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推進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具體部署。
《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除了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把好入門關外,加強對現有干部的培訓,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政法類干部的培訓,對于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有效提升政法類干部培訓質量,是擺在各級各類培訓機構面前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海南省唯一一所公辦高等政法職業學院,一方面為法治隊伍輸送大量優質新鮮血液,另一方面通過優質的干部培訓不斷提高現有法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在以“先進的辦學理念、豐富的教學模式、雄厚的師資力量、優質的精品課程、規范的警務化管理、周到的全程服務”的辦訓理念指導下,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的政法類干部培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培訓經驗,當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落實中央對干部教育培訓的要求,首先需要設計好課程。課程的設置不僅關乎培訓的質量和效果,而且關乎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以及國家戰略的落實。
任何活動要想有效開展都離不開一定原則的指導,干部培訓活動也不例外。結合政法類工作的性質、特點與要求和培訓實踐,我們認為,在政法類干部培訓課程的設計上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黨性原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就要求,在政法類干部的培訓中,要始終把強化干部的黨性教育置于首位,堅持黨性原則。近年來,學院在政法類干部培訓特別是培訓課程的設計中嚴守黨性原則,培養出了一批批忠誠于黨、忠實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高素質政法干部。
(二)目標性原則
培訓活動不是漫無目的的,干部培訓不是休閑和放松,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當然,不同的時期、不同類別的干部,其培訓目標各有不同。但不論有什么差別,都有明確目標。因此,干部培訓的課程設計必須以明確培訓目標為前提,應當圍繞具體目標來進行課程設計。
(三)實踐性原則
一般來說,干部培訓的目的,是通過專項培訓來提高其工作能力,以使其更好地處理實際實務,勝任其本職崗位。培訓課程設計以提高政法類干部的崗位勝任力為基本任務。勝任崗位,除了一定的理論修養,更主要的是實踐能力。因此,在培訓課程設計中,應明確不同崗位的具體需求,從崗位實際出發,以實踐形式來培養干部的崗位勝任力。在干部培訓中,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在培訓課程的設計上,既有一定的基本理論安排,但更主要的是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實際分析和模擬演練。
(四)差異性原則
如前所述,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干部培訓的具體目的和重點任務各不相同;而且,同一時期所進行的干部培訓,前來參加培訓的干部有可能在類別、地域、層次等諸多方面存在不同。參加培訓的干部,既有初任公務員,又有鄉村干部,還有政法干警,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在設計培訓課程的時候就應該堅持差異性原則,根據學院的具體情況分別進行課程設計。
培訓課程內容是培訓任務的基本載體,也是培訓目的得以實現的根本。以前述原則為指導,在政法類干部培訓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一)以受訓干部的需求為導向
在干部培訓活動中,培訓機構相當于供方,受訓干部為需方,課程內容是標的。只有供給與需求相對應,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設計培訓課程內容時,一定要以受訓干部的需求為導向。這就需要培訓機構對受訓干部進行培訓需求的分析,通過調查、走訪的方式來了解參訓干部的基本情況和主要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培訓課程內容的設計,這樣的培訓才更具有針對性。
(二)以提高學員勝任崗位的能力為基礎
崗位勝任力,簡單來說就是擔任某一角色所需要具備的勝任力和能力的總和。勝任力是在特定工作崗位上所具備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一個人工作能力的體現。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員勝任力的培養,目的在于發現不同崗位應具備什么樣的勝任力,并根據學員的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課程。
具體而言,干部培訓課程設計的流程主要包括開展培訓需求調查與需求分析、設定明確的課程培訓目標和開展課程設計等三個環節。
(一)開展培訓需求調查與需求分析
設計干部培訓課程是從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開始,對課程設計和開發需要進行論證,進行培訓課程需求分析要考慮以下三類因素:集體需求、工作需求和個人需求。集體需求:通常分析的是根據不同對象培訓研發的課程需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培訓教材和方案。工作需求:通過對工作需求的分析,了解具體工作崗位對個人工作業務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從而確定培訓的基本內容。個人分析:通過對學習者學習生活以及個人能力的綜合評估,來規劃培訓者的學習課程和培訓的側重點,從而提高培訓者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設定明確的課程培訓目標
課程培訓目標的設定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檢驗培訓計劃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一種方法。設計培訓課程目標可以使得培訓有方向性和針對性。重點應該是學員該掌握什么,而不是老師愿意教什么。設計培訓課程必須圍繞三大基本要素:一是描述培訓者在培訓結束時學到了什么;二是學員完成培訓課程目標需要哪些條件;三是評估培訓的效果標準。
(三)開展課程設計的具體工作
培訓課程研發按以下步驟來進行分析與歸納,將獲得培訓需求與成員的工作行為進行比較,通過分析來發現培訓點。整理出培訓點,列出問題清單,有側重的編寫課程;圍繞工作中心,找出亟待解決的問題,并通過教學研究活動把問題轉化為培訓的專題課程。
(四)設計培訓課程的具體步驟
一是進行課程描述。主要包括:課程名稱、學習目的、目標學員、課程內容、培訓方法、課程時間、培訓的場地設施等。二是規劃課程方案。要精選比較具有前沿性的內容,以培訓學員的需求為導向選取題材。三是根據學員的所需所缺劃分出重點、難點和疑點。四是設置分組討論的內容,使得學員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討論中去。五是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課程的設置要適應多種教學方式,拒絕單一的教學模式。
培訓舉辦的成功與否在于課程的設計,課程設計的成功源自于實踐,實踐是檢驗課程質量高低的主要標準。近年來,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根據海南干部培訓的實際和培訓對象的不同,以上述原則和要求為指導,按照課程的流程,進行了頗有成效的培訓課程設計并運用于政法類干部培訓實際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理想信念教育必修體系與踐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新形勢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受訓干部的思想修養、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優劣,關乎著黨事業的成敗和興衰,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基層干部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行國家大政方針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院在干部培訓課程設計中主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開展紅色理想信念課程教育。如馮平紀念館、臨高角解放紀念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著鮮明的傳統革命教育教學特點,通過開設新的現場教學點,制作班旗、參觀革命先驅紀念館等對學員開展紅色教育,對受訓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很強的指導性作用。同時也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利于增強干部培訓效果,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二是加強對學員進行黨的知識再教育,組織學員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容,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精神解讀,開展“兩學一做”學習,不斷提高學員的政治素養。經過反復調研,開設了《理想信念及核心價值觀》《公務員的核心價值觀》等精品課程。
(二)政法干警課程體系與實踐
政法干警專業課程的設計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相適應。政法干警專業教育培養的目標是: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強健的體魄,能積極承擔和全面履行政法干警的各項職能,即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基于上述考慮,學院對政法干警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思路如下: 一是《隊列訓練》《體能訓練》《警體訓練》等課程的設置主要目標就培養警察良好的警姿和健康的體魄。二是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民警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課》以及《監所管理安全工作防范課》,有助于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在工作中文明規范其行為,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干部培訓最終要回到實際崗位,通過實踐來檢驗課程的學習效果,干部培訓應該對學員繼續跟蹤、反饋,以便設計更加合理的課程。
(三)農村“兩委”干部課程體系與實踐
依據海南省農村“兩委”干部的工作特點,因地制宜開設課程,堅持以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點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導入,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針對性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努力提高培訓質量,把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改進作風、推進工作等作為開展村干部教育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了“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訓班。這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普法規劃,針對全省農村農民這一普法重點對象,所采取的創新舉措。目的是更好的解決農村普法難、學法難、用法難的問題。通過探索本土農村法律服務骨干、農村法律工作者或農村法律明白人,填補目前海南農村本土法律服務人才的空白。同時,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知識、法制觀念和依法管理村務、服務農村百姓的能力。為加強農村依法管理,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及時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打下基礎。同時,還開設了《農村土地糾紛法律應用與處理》《農村信訪、突發群體性事件處理與維穩工作》《農村委員會組織法紀村務依法管理問題》等課程。
(四)初任公務員課程體系與實踐
初任公務員作為剛剛加入公務員隊伍的新人,適應崗位工作能力的培訓尤為重要。根據崗位能力需要提升公務員的寫作能力、公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執行能力、職業道德能力、理想信念能力等。通過學習培訓,用人單位感受到了培訓的重要性,初任公務員的適應能力比較強。經過反復的調研,學院設計了《如何提升公務員的執行力》《如何當好一名公務員》《公務員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等課程,并將這些課程作為培訓班的主要課程。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注重能力、學以致用,改革創新科學管理的原則。根據不同類型的培訓對象,分別在教學計劃的模塊設置、內容確定、課時安排和教學方式的結構比例等方面實現課程的模塊化、系統化、科學化,滿足不同類別公務員崗位職責所需的經濟知識水平和業務管理能力提高的培訓要求。
總之,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干部培訓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著國家的戰略部署以及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以培訓需求為導向,以參訓者的學習需求為導向,以引導和幫助廣大干部研究解決地方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黨建中存在的問題為目的,依循培訓設計流程和標準進行培訓課程的設計并認真落實,較好地了滿足培訓的具體需求,有效地實現了培訓的最終目的。
[1]魏淑君,余凈植,馮靜武.干部教育培訓的改革與創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王凱燕,王玓玭.現代培訓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9.
[3]李波.創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黨政學刊,2009.
[4]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0.
(作者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G726.88
A
1004-700X(2016)06-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