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劉雪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高爾夫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①
張翔 劉雪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高爾夫作為高校新興起的體育教學項目,要形成健全、完善的教學模式,必須要經過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在發展過程中課程建設是重中之重。鑒于此,內容首先分析了目前國內高爾夫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高爾夫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參考。
高爾夫 課程建設 對策
高爾夫作為集休閑和運動為一體的運動項目,一經引入國內就迅速得到人們的喜愛,隨著高爾夫運動項目在國內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高爾夫教育在國內發展較晚,從1995年深圳大學首次開設高爾夫專業至今僅僅發展了20余年,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高爾夫課程建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基于此,筆者對高爾夫課程建設問題進行研究。
1.1開設課程和學習成本太高
與其他運動相比,高爾夫運動的投入成本非常高,高校開設高爾夫課程必須具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然而由于資金的限制,使得課程設計難以有效地輔助實際行動,高爾夫課程的普及十分困難。同時對大學生而言,高爾夫運動屬于貴族運動,器材的投入成本極高,如好的球桿價格不低于2萬元,最低的也不低于3000元,還需要其他裝備,如手套、鞋、帽子等,這些裝備價格不菲,學生要到高爾夫球場練習,還需要花費場地票,所有這些投入對大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昂貴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爾夫課程的建設。
1.2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課程效果不佳
由于高爾夫運動在國內起步較晚,高爾夫教育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專業水平也相對較低。很多高爾夫教師都是由其他體育項目教師轉行而來,沒有接受過完整的高爾夫運動教育,也缺乏實踐經驗,再加上教材缺乏,教學難度可想而知。由于高爾夫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又缺乏實踐練習,對高爾夫俱樂部的狀況也了解不多,因此在開設高爾夫教學時,很難開設和實際具有密切聯系的實踐性課程,通常是應用和原理方面課程較多。有《高爾夫賽事運作和組織》,很多教師并沒有親自參與運作的經驗,對高爾夫賽事舉辦過程中的策劃、宣傳、分配、組織、場地要求、流程等都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只能側重一般賽事的知識。師資力量不足使得高爾夫教學質量不高,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最終導致該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窘迫狀況。
1.3課程內容多,實踐練習少且與實際脫節
高爾夫課程的教材建設是最為薄弱的環節,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是進行高質量教學的基礎,若高爾夫教材內容不佳,目標就缺乏支撐,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是難以實現。截至目前由于高爾夫課程缺乏權威性的教材,教材選擇都是教師自己制定,內容多傾向于高爾夫球技術的練習,雖然高爾夫運動理論容量大然而切實有用的信息并不多,都比較側重原理、功能、作用等。
1.4硬件設施建設落后,教學條件差
高爾夫課程建設硬件比較落后,高校的球場、球具、修理操作實訓等都不完善,由于高爾夫硬件設施投入成本高,很多高校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建造標準的高爾夫球場,通常采取的模式是與校外的高爾夫球場簽訂合作使用協議,然而就算是協議價格,很多大學生也承受不起。根據相關文獻的調查數據可知,80%以上的學校就算開設高爾夫課程,也很少能讓學生有機會到18洞球場打球,甚至個別學校都沒有實踐練球的機會,課堂教學多數都傾向于高爾夫運動技術的教學,因此導致學生對于高爾夫相關的系列活動要求相對陌生。
1.5課程實習和實踐機會太少
要培養高質量的高爾夫人才,最關鍵的環節是實踐教學,由于高校高爾夫教學存在諸多缺陷,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很多企業并不愿意支持學生的高爾夫實踐練習,由于這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學生對高爾夫運動項目的認識局限于理論知識,在知識的運用、技術水平、分析及解決問題和臨場應變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欠缺,最終導致企業在用人時還必須對員工重新進行培訓。
2.1引進社會資本,降低高校的投入成本
高校在進行高爾夫課程建設后,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由高校提供場地,引進社會資本負責建設,雙方合作建設高爾夫練習場地。建設的場地既可以用于高爾夫課程的教學活動,還可在空閑的時間向社會開放,允許社會人員進行高爾夫活動和賽事等,這種合作模式對雙方都是共贏的事情,既解決了學校資金不足的問題,也降低了投資方的運營成本,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實習機會。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才能確保教學質量,對于目前教師專業技能不高的現狀,可采取如下措施建設師資隊伍:第一,要傾斜于成長型教師的培養,送他們到高爾夫俱樂部去培訓、實踐和鍛煉,讓他們成為教學骨干;第二,邀請高爾夫方面的專家、學者定期舉辦學習培訓班、報告會等,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重視教師的全面發展,讓教師能及時了解高爾夫運動發展的最新狀況;第三,聘請高爾夫俱樂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練到高校做兼職教師,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便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2.3合理地設置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方法
要適當增加高爾夫實踐練習環節,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豐富、更加實用的高爾夫課程內容。就學生而言,高爾夫課程的重點在于練法和學法,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還要教學生掌握高爾夫運動技術、練球方法和相關的技能,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畢業后從事該行業具有很高的綜合價值。
2.4增加教學基礎設施投入,提升教學條件
要提高高爾夫教學質量,教學基礎設施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之一,然而由于高校辦學經費所限,高校不可能對高爾夫課程建設投入過多的經費,再加上目前政府對高爾夫場地建設限制,在這種背景下,要有效解決這種問題,高校課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采取聯合辦學、共同開發的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進高校高爾夫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便其能滿足高爾夫教學的要求,也能給投資方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2.5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加強對高爾夫課程建設的支持
隨著2016年里約熱內盧夏季奧運會將高爾夫作為一項正式的比賽項目,我國在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中也將其作為比賽項目,這充分說明高爾夫項目已經得到廣泛的關注。而高爾夫運動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高校的培養支持,只有高校的教學質量搞上去了,才能為社會培養合適的應用型人才。要加快高爾夫課程的發展,必須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場地建設,才能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最終實現高爾夫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解決實踐和實習機會太少的問題,高校課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對高爾夫課程建設的支持,如在土地征用、場地建設、銀行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
綜上所述,要培養高質量的高爾夫人才,課程建設是重中之重,筆者對目前高爾夫課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完善高爾夫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1]王鵬飛.我國高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現狀及其發展前景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9.
[2]賀瑛.我國高爾夫專業教師培訓的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3]馬賢斌.高爾夫在中國——淺析現階段中國高爾夫教育的優劣勢[J].科技信息,2011(8):287-288.
[4]牛進平,趙蕾.河南省高校開展高爾夫運動的現狀與前景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56-58.
G8
A
2095-2813(2016)05(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51
①國家特色專業專業建設資助項目(TS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