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曉琴 楊杰夫 徐 佩 李 瑞 謝 祥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桂林541006)
“三走”背景下高校團隊拓展運動的生命教育研究
曠曉琴 楊杰夫 徐 佩 李 瑞 謝 祥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桂林541006)
“三走”挑戰賽是在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嚴重漠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項挑戰賽,是解決高校在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健康發展的一項拓展運動。以“三走”為契機,闡述生命教育發展的歷程以及狀況,分析當下我國生命教育在高校開展的缺失和沒落的原因,論證高校大學生團隊拓展時代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辯證團隊拓展運動對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
“三走”;高校;拓展運動;生命教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更新和電子產品的泛濫,我國大量的高校學生“困頓”在游戲的世界,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意志力薄弱,心理素質承受能力較差,團隊合作和溝通意識失衡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生命質量,也影響到對“三觀”的正確判定,亟需重新引導生命教育。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由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共同發起的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的“三走”運動,通過團隊拓展運動的推廣和教育影響作用,彌補更新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不足,帶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促進大學生的生命健康。
生命教育被命名為死亡教育、生死教育,是一種向死亡而生的過程性教育,目的是讓每一個生命重新煥發光彩。生命教育在國內外研究中較為常見,國外研究注重病重的治療和醫患病者的心理治療,國內大部分專家和學者把注意力放在青少年生存教育上,發展歷史上國內稍落后于國外的研究。在理論積淀上國內外的生命教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美國為首的唐納·華特士“生命觀教育”獨樹一幟,后續專家和學者在此觀點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一種新的教育體系,從上個世界90年代已經普及到各個州市的中小學生命教育課堂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獨有的生命教育體系,發展相對穩定。(2)英國是生命教育系統的發源地,1896年開創了生命教育科研機構,并以此命名為“生命教育中心”在當時也轟動一時,主要用于醫患和醫學治療心理疾病上,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醫院減負。(3)日本是亞洲國家最先引進生命教育的國家,最初的生命教育主要用于校園暴力、打擊校園黃賭毒、整治校園文化秩序的一項工具,后續把生命教育寫進教育部的文件中,逐漸把生命教育課堂納入了生命教育系統中。(4)我國的生命教育發展較晚,最初的生命教育主要在大學校園中展開,以臺灣高校的大學為發源地,最初主要是解決校園自然災害和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后續在香港以及沿海城市逐漸延伸到內陸,主要是解決校園內部暴力事件以及學生心理疾病的預防和自然災害的逃生等,逐漸形成了一套穩定的校園生命觀系統。
生命教育起源于歐美國家,屬于外來文化,中國在文化傳承上一直秉承“吸取精華、剔除其糟泊”的精神,在外來文化吸收上進展緩慢。我國在生命教育文化建設上,最初是借鑒日本然后傳承到臺灣以及沿海城市,最后再過渡到國內大中小城市的校園中,在體系構建中一直是以自然災害的逃生、校園暴力事件的預防、心理輔導層面,在校園文化體系構建中屬于自然學科的常識性知識,在傳承過程中以“輔課”的形式開展,對學生的成績壓力非常小,應試教育背景下,一些偏門小學科被放置在一邊,導致了學校生命教育課堂開展相當困難,校園文化對其也是非常的漠視。
國內自2004年以后逐漸加大了對學生生命教育的投入,在生命教育開展中存在地域性區別的現象。最初是上海市出臺了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國內的一些大中型城鎮也陸續展開,并在學校教育相關部門出臺相關的管理性文件。但是受到經濟實力水平和教育文化傳承的差異,一些偏遠山區和落后城鎮的生命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活動欠缺政府部門的扶持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導致了這些區域的生命教育課堂一直處于空白。另外由于生命教育課堂大部分是關于如何在自然災害中逃生和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以及心理疏導教育,導致了在山地以及地處自然災害常發地的高校主管部門加大了對生命教育課程的監管,所處區域發展也優于二線城市,導致了我國大部分二線城市的高校在主管部門疏忽和學科建設緊密的狀況下,對生命教育管理疏忽和冷落,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對生命教育的正確認知,導致了生命教育呈現出區域化的發展趨勢。
國內高校對生命教育的開展相對滯后,進展速度緩慢。主要原因是學校主管部門一直停留在“呼吁、探討”的層面,對實質性的操作欠缺理論指導。國內的專家和學者對個體生命教育的研究較多,但是對團隊的生命教育研究較少,對生命教育的管理策略也少,欠缺理論層面的指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正在逐步開發。
生命教育自1998年以來走進校園以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學校教育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于解決學校暴力事件以及疏導學生心理疾病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協助作用,對我國校園教育文化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虛擬的網絡世界容易誘發各種心理疾病,學生年輕氣盛,看問題比較偏激,對社會現象認知定位不夠精準,導致了學生在挫折面前逃避、害怕承擔責任等現象,最終引發個性缺失和對現實困難的逃避推諉,嚴重影響到了正確的人生觀建立,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自2002年以來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和新型電子產品的衍發,引誘了大批量的青年學生“困頓”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停留在游戲的世界不能自拔,校園暴力、校園惡性事件頻發、學生心理疾病等現象在高校校園里屢見不鮮,自2002年以來一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到了校園文化的正確導向,威脅到了高校學子對三觀的正確判定。高校學子是祖國未來建設的棟梁之才,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關乎祖國的未來,所以大學校園亟需開展生命教育。
高校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溫床,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高校正確的人生觀文化建設和生命教育建設關乎祖國青年的未來。正確的生命教育可以協助高校學子從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面逃離出來,解決高校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慣,擺正高校學子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看法,重新從生命教育角度出發彌補信仰文化缺失的問題,解決高校學生在困難面前推諉逃避的問題,正確疏導學生心理疾病的問題,對于高校生命教育課程的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高校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極其重要,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話題,成為時代的焦點,對于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建設極其重要,與此同時,國家教育部、學聯、共青團聯合發出聲明要積極開展高校生命教育課堂,積極帶動生命教育的建設。綜上所述高校生命教育建設極其重要,它已經成為時代高校發展的主題,亟需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才能保障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得以健康的發展。
根據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六字,我們可以解讀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可以窺探出當代社會對在校大學生的宏觀要求。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乎社會主義宏偉藍圖的實現和祖國的繁榮強盛,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崛起的根本。在《夏令營的較量》中日學生在澳洲的野外生存體驗項目完成后,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將“野外生存體驗項目”納入一門生命課程進行推廣;目前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制定《青少年體育振興計劃》的文件,正在尋找適合在校學生的生命教育課程和鍛煉方式;9月20日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聯合下正在商定適合在校大學生的團隊拓展項目,并制定出三走挑戰賽項目,正在逐步走向推廣階段;與此同時娛樂節目《爸爸去哪了》和《奔跑吧兄弟》等娛樂節目也在積極宣傳團隊拓展運動,正在積極帶動項目運動的發展,激起了在校大學生戶外運動的熱潮和對生命教育的重認知,對拓展運動的開展帶來的積極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學生培養方案以及培養目標上規定,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素質是在校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但是目前在校大學生在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欠缺太多,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嚴重影響到了當代大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拓展運動在高校開展已近有20年的歷史,拓展運動開辟了一門新型的課程,課程涵蓋教育學、管理學、運動學、組織行為學等多門學科,在項目和學科的交叉中涵蓋體育運動,活動呈現出以團隊體育運動為主要活動形式、團隊協作為主要特色、組織與分享為主要核心的一項團隊活動。團隊活動中團隊一起思考、動手、協作,極大地推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鍛煉交際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了個人的團隊意識和領導潛能,對于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團隊拓展運動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形式,在體育活動中以團隊活動參與為主,以娛樂元素添加為主要特色,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團隊活動。團隊拓展活動從內容上添加以管理學、心理學、娛樂元素進去,極大的推動了項目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高校學生對團隊拓展運動的興趣。活動中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進來,糾正和疏導了“孤僻癥”患者;活動中要求挑戰許多“不可能”的挑戰項目,積極的帶動了大學生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活動中要求對彼此充分信任,加強了大學生團隊作戰的意識和交際能力。在校大學生參與拓展運動可以有效的疏導大學生心理疾病,培養健康的人格,端正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益。
“沒有一個孤立的人可以獨立的生活在一個獨立的社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不能孤立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在高校團隊拓展中添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拓展項目,帶動全體成員參與進來,通過以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五個步驟為一體的循環式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活動中破冰游戲展開的“挑戰不可能”活動項目,加強學生突破自我、學會溝通;活動中有“挑戰障礙”項目,積極地帶動學生與周圍的伙伴一起分享、溝通互動、培養團隊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活動項目分享環節,帶動學生積極的去聆聽周邊隊員對自己的評價、培養完善的人格、尋求解決路徑的方法。在校大學生在團隊活動籌建的虛擬“小社會”中不斷尋找自己的社會位置,積極探索社會價值,培養團隊意識和團隊文化,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塑造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積極的帶動作用。
團隊拓展運動是現在培訓和教育機構用來做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備受社會群體和各大高校團體的追捧。在互聯網快速發展和電子產品衍發,生命教育發展嚴重失衡和生命教育漠視化的今天,對在校大學生給予正確的生命教育疏導,顯現的尤其重要。團隊拓展運動對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可以給予搭建了良好的團隊氛圍,營造出適宜在校大學生交流溝通的環境,搭建科學、安全、合理、愉悅的挑戰項目平臺,鋪設適宜大學生心理承受范圍內的“挑戰”,筑就適合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挑戰環境,快速有效的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可以積極有效的帶動當代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填補生命教育學科的空白,推動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健康發展,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快速發展。
[1]“三走”如何走.
[2] 宣海德.論拓展運動在當代大學生社會化中的價值[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5(5):120-122.
[3] 譚化玉.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積極探索[J].青少年學刊,2015,05(6):50-53.
[4] 陳志丹.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論路徑及其實踐反思[J].2015,10(5):104-107.
[5] 朱易.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全程分層體系構建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2(4):70-71.
[6] 孫岳兵,周俊武.論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的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11(6):107-111.
[7] 莊可.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與落實思考[J].教育與管理,2015,1(4):50-53.
On the Life Education on Outward Exercise of the Tea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ckground of“Three To Go”
KUANG Xiao-q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Gaungxi,China)
"Three to go"challenge is a challenge on the background of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erious disregard of'life education,is an activity to the solu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Three to go"as a turning poin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education and situation,analyzes the cause of at present the lack and the decline of life education carrying ou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rgument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team,dialectical team to exp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ports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three to go";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and the movement;life education
曠曉琴(1991-),湖南衡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