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鋼 (天津市河西區土城小學,300210)
?
屏蔽安全隱患 練就自護本領
—校園體育傷害事故風險防范之我見
魏慶鋼 (天津市河西區土城小學,300210)
那是在初夏的六月份,在體育課后,體育教師叮囑盡快回到班級,不要到器械區活動,一位六年級的女生去到器械區玩單杠,結果一不小心掉了下來,結果右手尺骨和撓骨骨折,學校馬上派人把學生送往醫院及時進行救治,右手暫時不能寫字,但是小升初的質量調查馬上就要開始,于是家長首先提出的是,我們在學校受傷的,學校有責任,我們孩子參加不了質量調查,要求進入好學校,天天到校打鬧,去教育局上訪,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學校多次勸家長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學校派教師到家中為學生上課,家長還是不滿意,多次組織多位家屬到校,軟硬兼施。到了學業質量調查那天,通過請示教育領導,學生口述教師代寫。最后通過協調最終進入了比較理想的學校。但事情還沒有結束,當孩子剛上中學,就把學校給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學校賠償學生六萬多元。
通過這個事件反思學校安全問題,特別是體育活動的安全特別要注意,是不是像單杠、滾翻、跳箱等危險的體育項目就別上了,不上這些項目乃至不進行體育活動就安全了?作為一名教過體育的校長,筆者知道不能因為安全問題就不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于是組織學校各個部門進行了專題研討,取得了共識,就是屏蔽安全隱患,規范應急程序,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1.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作為體育教師和班主任教師都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健康狀況。班主任通過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的健康的真實情況,特別不宜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要如實地告訴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結合每年的體檢情況和班主任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并作出適當的活動安排。
2.建立臺賬,檢查活動器材安全。每位體育教師都要檢查自己上課所需器材的安全情況,并做好記錄,如有安全隱患的器材或場地及時上報,并用安全隱患標志桶進行安全提示,待修繕完畢再進行活動。
3.培訓與實踐安全保護方法和應急程序。每位體育教師每學期都把各種活動項目的保護方法的學習與實踐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教師之間相互練習動作和保護方法,提高教師的體育項目示范能力和保護能力,為讓學生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打下基礎。同時全校師生都要進行傷害事故預案的演練。一旦發生傷害事故,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體育教師了解學生基本情況,通知班主任,班主任與家長聯系,上報學校行政人員,衛生教師和主管行政人員帶學生去醫院看病,并聯系家長。出現傷害事故最主要的就是及時送往醫院,不能耽誤治療時間。為學生購買校方責任險和校園足球運動員險。
在現在許多體育活動中出現的意外事故,學生摔倒,臉先著地的多,牙掉的比較多,一方面說明學生體育活動能力比較差,另一方面說明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所以,學校通過研究并進行大膽嘗試“學生挨摔訓練”的自我保護訓練,在每學期體育的第一課都要進行講解、練習和訓練;同時,學校結合軍訓的訓練項目和武術對練項目的自我保護方法,制訂了學校體育活動自我保護能力訓練手冊,包括安全知識、體育專項的保護方法、保護能力訓練方法、處理意外傷害事故的程序等,引導學生學會方法,形成能力,為安全進行體育活動打下基礎。
在學生中講“規矩”就是引導學生有規則意識,還要有“執行力”就是不但懂規矩還要履行好、遵守好。現在“獨生子女現象”比較嚴重,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規則意識差等,往往安全問題大多出現于此,如學生在跑步中的相互碰撞;不聽從體育教師安排,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活動,結果造成了傷害事故等,因此,加強日常的養成性培養就尤為重要。如,剛上課的師生問好,就要有一種儀式,并且是一種嚴肅的儀式,也是上好課的良好開端;進行集中注意力訓練,組織與調隊的訓練,特別是在游戲和競賽活動的守規則訓練,讓學生明白守規則比成績更重要,一旦觸犯守則問題,就會連成績都沒有,所以每節課的游戲與競賽活動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化”,長此以往下去學生會越來越規矩,安全隱患事故就會越來越少。
體育活動與意外傷害事故是一個永恒的矛盾,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我們學校教育一個很大的痛處,我們不能以安全問題為借口,就不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而應想方設法,屏蔽校園體育活動的安全隱患,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體育活動,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