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成 (江蘇省南通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226407)
中小學體育合作學習的五個“著力點”
潘衛成 (江蘇省南通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226407)
體育合作學習是體育教、學、練、賽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互助,達到預期學練目標的學習方式。互助、高效的合作學習需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圍繞創設氛圍、科學分組、精心設計、嚴格調控、多元評價等,通過優化合作策略、科學調整進程等措施,拓展合作的空間和時間,不斷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經濟性和實效性。
成功的合作學習既需要逐步建構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文化;也需要培養和增強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更需要積極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合作學習的興趣,提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1.導育互助文化
“成功靠互助,完美靠合作”,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整體質量,就必須讓學生在平等、合作、互助的基礎上,在共學、共練、共進中不斷培育、建構互助文化。
2.培育合作意識
提高體育課堂合作教、學、練、賽的有效性,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如組織討論、交流時應注意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對技術要點的理解、戰術配合研討時,應注意培養學生既要正確面對別人批評,更要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敢于修正錯誤;球類基本技術、武術基本功組合練習、廣播體操、健身操、接力比賽中更應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
3.創設合作氛圍
教師要根據合作內容的推進,積極創設合作氛圍,促進學生合作與互助。如籃球戰術配合演練中,由于理解差異,會出現籃球技術、戰術運用的失誤,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加強交流,提高配合意識,以民主、平等的態度接納合理建議,加強改進與修正,達到配合默契、心領神會的合作效果。
科學分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多地參與相應層次的學、練、賽,獲得相應提高,因此,合作學習的分組應根據學生的技術、技能、身體素質等實際,科學搭配,尊重差異性,提高互補性。
1.靈活分組
才盡其用。合作學習的分組與分工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術、技能、素質等實際,進行綜合考量,既可按照“異質同組,組間同質”進行分組;也可按同性分組、混合分組、同趣分組、幫帶分組等,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共進提供可能。一般每小組4~6人,分工時可由成員民主協商,自行分工;教師也可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特長、個性差異等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優勢,如籃球分組教學比賽、競技性游戲活動。
2.全員培訓,重點培養
合作學習的順利推進,既需要加強學生的全員培訓,更要重點加強體育組長的選拔與培養。教師應針對性地幫助體育組長練好口令,提高組織能力;熟練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在諸如技巧、單杠、雙杠、跳箱等教學中協助教師實施有效的幫助與保護、管理與督促工作,保證合作的安全實施。
3.尊重差異,互助共進
合作學習要充分關注個體差異,為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承擔相應的任務來達成合作學習的目標。如,在跳箱分腿騰越練習中,各小組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選擇不同難度、不同高度的“跳箱”、橫放或縱放的跳箱等;可鼓勵骨干分子與差生結成“一對一幫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體會到人盡其才、能有所用的樂趣,達到合作學練、共同進步的目的。
4.優勢互補,互促互助
合作學習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技術、技能、身體素質、性格特點等進行不同層次的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既有男和女的組合,又有高、中、低多個層次的搭配,如籃球、接力賽中應均衡各組之間的實力,確保小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激發學生的合作熱情。
5.動態組合,滿足需要
合作學習的學生組合既可以是組內搭配組合,也可以是組間搭配組合,還可以根據合作學練的需要自由組合。如,在立定三級跳遠練習中,把學生按男女比例,結合學生的成績水平,組合成若干練習小組,學生根據成績水平確立3.5m、4.0m、4.5m、5m共四條不同的起跳線進行練習。同時,凡能在連續三次練習中,第二步能跳到3.0~3.5m的學生晉升到遠一個層次起跳線進行練習,以此類推,連續三次跳第二步都不能達到相應區域的組員要淘汰回低一級別的起跳線,最后各小組按各層次的隊員人數和總成績進行評比,由此既可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廣播體操、武術操學習中,讓學生自由配對、朋友搭配,把已經掌握的學生和尚未熟練者編成一組,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使用小組內的學生互幫、互學、互糾、互評、共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應精心設計合作流程,通過精心策劃,引導學生明確目標、從小處著手,培育合作方法,使活動過程更流暢、更務實,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1.明確目標,導引方向
合作學習應當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是
什么、要學練什么、發展什么、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解決到什么程度等。教師應注意把小組合作目標具體化、個人合作目標精細化。如,武術串聯動作學練的初始階段,不要過多地苛求動作細節,要善于鼓勵學生通過相互提示、相互糾正,初步掌握技術動作結構與路線;再在進一步的合作學習中進行精細化學練,實現學生進步與小組共進的目的。
2.精選內容,因材施教
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精心預設,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科學、嚴謹地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和合作學習的內容,不能隨意變更合作學習的內容,增加合作學習的難度,提高合作學習的針對性。一般要選擇每個人都有基礎,能夠進行戰術、技術、技能配合的項目,既要難度適宜,也要強度適當,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又能解決,使合作學習卓有成效。如武術基本功組合表演,應從掌握單個基本功動作開始,有了基礎后再開始通過合作學習不斷完善基本功的組合學習與掌握。
3.小處著手,步步推進
小組合作要從小著眼,從小入手,從小合作到大合作,從二、四人到四、六人的合作再到更多人的合作。在合作學習的中、后期,要對合作學、練、賽的整體性、安全性、高效性等精心設計、綜合考量與審視合作的場地等細節,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如,籃球的傳切配合可在2人之間進行,熟練后可擴大到3人配合,逐漸擴大合作面到4~5人間的配合。
4.培育方法,學會合作
教師要善于向學生傳授合作的技巧,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培養學生“會聽”、“敢說”、“善說”,引導學生敢于表達合作學、練、創的心得體會,善于對教學內容、方法、形式及疑難提出看法,鼓勵學生既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要勇于對小組成員成功表示贊賞、對失敗表示鼓勵;更要積極回應對方的鼓勵與感謝。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著力建構共需、共享、共進、共勉的合作文化,達成合作學習的育人目標。
開放、自由的合作空間對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調控應急智慧等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合作學習的進程必須科學嚴謹、細致、周到、嚴格管控,確保合作學習的高效、安全。
1.掌握時機,適時指導
合作學習不是處處合作、時時合作,合作必須綜合考量合作的量、度,以共同解決技術、技能上的重點、難點為出發點。如跳繩小組搬運接力活動中,要解決擺繩者與二個、三個跳繩者之間的協調配合,教師既要適時、適當地針對擺、跳、進、出的時機進行點撥;更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交流、練習中尋求配合默契的結合點,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2.掌管進程,適度調控
合作學習要求科學控制進程,教師應通過不斷巡回指導、提示合作事宜;對偏離活動給予暗示、糾正;恰如其分地調整合作學習的量與強度、合作學習的步驟、輔導與糾錯的時機、個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的分合時機,強化合作過程的優化與修正。對有安全隱患的關鍵崗位,教師必須親自進行輔導和保護,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與指導,并掌控好進程的安全。
3.掌控節奏,適當放權
合作學習要敢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如,在籃球行進間低手投籃練習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反復體驗“一大二小三高”,更要在觀察中發現學生存在的放球、持球、撥球、旋轉等各種問題,及時進行集體糾正與個別輔導,通過“放”的學與練和“收”的糾與輔的交替,有效保證合作學練效果。
合作學習中,教學評價起著很重要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是學生合作學習后續發展的動力,因此,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高度重視評價的策略性、藝術性,不斷激發學生合作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
1.過程與結果雙結合,突出鼓勵性
教師的過程評比與結果評價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教師評價應突出發展性,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學生相互評價時,被評價者要充分尊重同伴的發言,評價者盡量肯定同學的優點,以正面評價為主,激勵隊員不斷修正與改進。
2.小組與個人相結合,突出互助性
合作學習應突出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助來達成學習目標,形式以整體性評價小組的合作表現為主,以正向鼓勵為重點,激勵學生合作。如前滾翻練習時,教師向各組分別發放“協助前后滾翻糾方向”、“協助下頷、腹、腿夾紙團滾翻起”、“劃線合作團身滾翻起”等不同的合作任務,幫助學生糾正、不低頭、團身不緊、分腿、滾翻方向不正等錯誤。練習結束后,進行小組集體合作展示,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裁判員進行點評,選出優勝組。
3.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對合作學習的評價應多元、全面、立體地評價合作效果,更要突出小組合作的整體性,通過合作共進的速度與進度來評價,將小組平均分+個人成績作為學習小組成員的平時成績,通過捆綁式評價方式,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學習目標。如立定跳遠合作學習時,可從原來好、較好、中、差4個大組中各挑出1名學生合并為4人小組,合作進行不同內容、方法的組合練習,練習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測試,低于最佳成績10cm扣2分,低于最佳成績2~5cm扣2分,平最佳成績者得0分,每超過最佳成績3cm加2分,以此類推,合計總分多的名次列前。
[1]李京誠,孫偉.合作學習理論與體育合作學習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2):25.
[2]郭海玲.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浙江體育科學,2002,24(2):5860.
[3]黃超群.試論合作學習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2001,22(1):5558.
[4]朱應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2004(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