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江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315400)
游戲在中學排球墊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戚海江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315400)
中學生對枯燥的排球練習比較抵觸,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此,筆者在排球墊球單元教學時,將這些墊球技術改編成游戲進行教學嘗試,不僅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技術教學的效果,加深了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現將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游戲方法:4名學生1組,1名學生作為老鷹,1名學生作為母雞,其他學生作為小雞。老鷹用排球當武器攻擊排尾的小雞,被擊中的小雞接替老鷹的位置,原來的老鷹變成母雞。或者老鷹在游戲的過程中迫使小雞脫離隊伍,脫離的小雞失敗,并接替老鷹的位置,原來的老鷹變成母雞。
游戲規則:老鷹將排球拋出以后如未擊中小雞則必須做2次深蹲起再補充“彈藥”,小雞被擊中后必須做5次深蹲起再替換老鷹。老鷹擊打小雞的身體部位必須是頭部以下。
游戲目的:所有學生都體驗了被排球擊中的感覺,打消了墊球時手臂會“很痛”的顧慮,為接下去的墊球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1.熟悉墊球部位
兩小臂腕關節以上10cm處,左右橈骨內側所構成的平面是排球的墊球部位,但在實際練習中,學生很難找到這個點。針對這種情況,可采用“趕小豬”的小游戲,讓學生在跑動的過程中保持手型,加深對墊球部位的印象。
游戲方法:將4名學生分成1個大組,學生兩兩分別站在起點和終點的位置,即學生A、學生B站在起點,學生C、學生D站在終點位置。聽到教師的口令后,學生A從起點用墊擊球的部位將球托起,并持球跑至終點位置,將球傳給學生C,學生C接過球后持球跑至起點,將球傳給學生B,每組依次進行,速度快的隊獲勝。
游戲規則:球落地后應立即撿回,并在掉球處原地轉2圈才可復活,然后再繼續游戲。
游戲目的:讓學生記住墊球部位以及雙臂夾緊的手型要求,加深動作印象,從而在實踐中能用正確的部位墊球。
2.鞏固墊球手型
排球墊球手型是兩手掌根相對,手指重疊,手掌互握,兩拇指平行前伸,手腕下壓,包括抱拳式和互靠式。
墊球手型在實際墊球時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發生變形,容易產生兩手分開、兩臂未并攏、墊球面不平等情況,嚴重影響墊球質量。墊球手型變形的原因主要包括沒有很好地掌握墊球動作;準備動作和墊球動作之間轉換比較慢,墊球時機沒有把握好等。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可采用“快快接住我”這一游戲來鞏固手型,提升反應速度。
游戲方法:2名學生1組,學生A將球拋給學生B,學生B用墊球動作將球墊起,若
球能直接或在地上反彈1次后被學生A接住算成功1次,若反彈1次后仍未被接住,視為失敗。接到球后的學生以同樣的方式拋球給對方,每名學生各進行5次練習,成功次數高的小組獲勝。
游戲規則:反彈1次后球未被接住視為失敗。同時接球人必須用正確的墊球部位將球墊出,否則不計次數。失敗的組做10次蹲跳起。
游戲目的:為了讓學生通過墊球練習鞏固墊球手型,選擇好墊球時機,以及在面對來球時做出快速反應。
3.掌握正確的擊球點和用力順序
學生在墊球時由于對方向和力量的控制不到位,難以控制好墊球的遠度和方向,影響墊球質量。這一情況是由于學生全身用力不協調,以及對球的控制能力較差造成的。此時,需要讓學生體會墊不同高度的球時身體的用力順序以及對球的控制。為此,可以安排以下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用力順序及對球的控制能力。
游戲方法:每名學生1個球做自拋自墊練習,按1墊低(約0.5m)、2墊中(約1m)、3墊高(約2m左右)進行練習,待球落地反彈起后再按1墊低、2墊中、3墊高的節奏墊出不同高度的球,記為完成一個回合的練習。在規定時間內計算完成回合的次數多者為優勝。
游戲規則:必須按規定的節奏墊出不同的高度,否則重新開始。次數未達要求者做15次原地高抬腿。
游戲目的:讓學生體會墊不同高度和方向的球時,全身的協調用力以及對球的良好控制能力,提高墊球動作的實際運用能力。
1.提高學生墊球能力
由于墊球練習比較枯燥,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不高,實際練習次數較少,不利于墊球動作的掌握和鞏固。在練習時,部分學生由于墊球能力較弱,花在撿球上的時間較多,所以有效的練習時間少,容易加大與其他學生墊球能力的差距。針對這一現象可以安排一個“瘋狂墊球賽”的游戲。
游戲方法:2名學生為1組,將排球放在一個網袋中,用橡皮筋連接,并固定于體操棍的一端,學生A站于離墻1m處持體操棍的另一端,將排球懸掛于學生的腰部前,學生B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球墊至墻上劃的圓圈內,墊入次數多者獲勝。
游戲規則:完成動作后互換位置,墊入次數少的組做15次俯臥撐。
游戲目的: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加學生練習的次數。將排球用網兜和體操棍固定能增加有效練習時間,提高同伴間的團結協作能力。
2.提高對球的控制能力
學生有一定的墊球基礎后,再融入一些改編的簡單易行的游戲,增加墊球的趣味性和實戰性,提高排球的吸引力,可采用“爆笑乒乓”這一游戲增強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
游戲方法:4名學生1組,學生A和學生B相對站立并同拉1根與肩同高的跳繩,學生C和學生D相對站立在跳繩兩側,學生C用墊球動作將球墊給學生D,學生D直接或球在地面上反彈1次后,用墊球動作將球擊回對方場地,記為成功1次,循環進行練習。
游戲規則:球出界,球未過繩或反彈一次后未將球墊回對方場地則對方得1分,先得5分者獲勝,失敗者完成30個跳繩。學生A、學生B與學生C、學生D互換位置進行練習。
游戲目的:更好地提高學生在實際墊球動作中控制球的能力。將墊球融入游戲,不僅豐富了游戲的內容,也增強了排球的吸引力。
1.實時評價,促進技能形成
在游戲中進行評價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改進學習方法,有效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并讓學生體驗成功。
學生在游戲中往往會暴露出技術動作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在“自墊球比多”的游戲中,學生在墊球時雙臂未夾緊,導致墊球方向掌控不好。這時,教師就可以對他進行口頭評價,以利于學生早期對手型及技術動作的糾正。特別是在技術動作掌握的初期,可以將手型、墊球部位、墊球方向和力量的控制等作為游戲勝負的前提條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通過實時評價,學生能順利糾正錯誤動作,掌握墊球要領。
2.總結評價,反饋學習狀況
完成游戲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總結評價學生的墊球動作,以及修正技術動作的方法,對于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強化練習。在游戲中產生的部分成績可以適當進行登記,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依據。
3.單元性評價,總結學習成效
在完成排球正面雙手自墊球單元的教學后,有必要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以查漏補缺,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但在考核時學生容易因情緒過于緊張、身體不適等原因導致成績不理想或發揮失常,而讓評價失去意義。相對而言,學生對“游戲”的接受度較好,在游戲中注意力更集中,情緒更放松和自然,有利于技術動作的發揮。所以,除了將平時的成績進行記錄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之外,還可以將部分排球考核項目穿插至游戲中進行。
例如,檢測手型和快速反應的墊球能力,可以用“爆笑乒乓”來代替,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沒有緊張感,而且情緒比較興奮,注意力比較集中,容易發揮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游戲在排球墊球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輔助練習作為一種技術動作,本身就不能替代輔助練習。如,排球手型的輔助練習,游戲往往很難達到徒手練習并且相互糾錯的練習效果。某些一般性的輔助練習對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能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如,2名學生1組進行墊固定球練習,對于學生墊球部位的掌握更加直觀,也更有利于相互糾錯,改進技術動作。
游戲在排球墊球課中更不能作為單一的主教材。游戲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而不能本末倒置,為了“游戲”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