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嶺,張淑香
?
國外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以英國拉夫堡大學為例
趙金嶺1,張淑香2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教學質量卻沒有同向提高。因此,了解國外先進的培養模式,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成為提升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方法,對以英國拉夫堡大學為為代表的國外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深入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將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其進行了對比。最后,提出了改進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體育;研究生;培養模式
英國的拉夫堡大學位于英格蘭中部,是英國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同時也是國際聲譽極高的一所大學。其全國排名第一的體育方面的成就與特色尤為世人所稱道。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不僅培養了眾多高水平的運動員,而且還在1969年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體育健身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拉夫堡大學的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在體育教育、體育管理、運動科學及健身休閑等方面已經穩居世界領先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囊括體育教育、運動科學及康樂管理等領域的國際級的研究中心,其體育碩士研究生項目為世界各國青年學生所向往,其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也因此而成為其他國家高等院校所關注的重點對象。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正在積極求變。因此,對國外發達國家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與借鑒,然后革除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的弊端,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的體育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新型體育專業人才、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2.1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概況及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拉夫堡大學的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始建于1909年,當時叫做拉夫堡體育技術學院。其后隨著專業的不斷擴充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幾易其名。2002年8月,更名為現在的稱謂,即: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拉夫堡大學的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在運動科學、休閑健身管理和體育教育等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由于研究成果出色,學院1992年和1996年通過了國際知名研究機構認證。如今,該學院已經成為一個囊括體育教育、運動科學及康樂管理、充滿活力的世界級的體育教學及科學研究中心。
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該學院擁有多名國際聞名的教授、專家,師資力量非常雄厚。這些專家領銜參與許多世界級的課題研究工作。這些課題有關于體育教育和教育學、體育社會學、體育休閑管理等方面的,也有涉及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體育運動心理學等領域的。顯然,相關的研究中心為該院碩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科研平臺。由于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造就了其研究生的非凡能力,故這些研究生在畢業時很快就能在英國本土或其他國家的教育、體育或其他領域找到理想的工作。今天,許多畢業于該院的研究生已經成為許多體育項目的世界級運動員和許多國家體育領域的佼佼者。無論是高校中的教師、科研人員中,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運動隊教練、管理人員中,到處都可發現他們的身影。
2.2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所謂“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之所以在全世界深受歡迎和好評,是與他們所形成的培養模式密切相關的。
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各專業招生大體相似。申請人通常應具有相關學科領域的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歷資格并對此專業感興趣。申請時須先遞交本科階段的成績單、導師推薦信和證明自己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材料,如論文和做過的報告等。然后還要通過面試。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還需要通過雅斯或托福等語言測試。對已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入學分數可略放寬。統計表明,30%的學生本科專業與體育相關,其余70%來自不同專業和領域。
在2014年度,該學院目前設有十多個碩士研究生項目,基本涵蓋了體育學科的主要領域。它們具體包括:運動生理學、人類生物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營養學、心理學、 運動心理學、體育管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教練學、競技運動領導學、體育教師資格培訓等。此外倫敦分校還設有體育商業創新學項目。為了實現“培養實用與研究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的宗旨,相關課程設置也突出了實用性。考慮到課程的跨學科性質,許多課程的教授工作由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和其他學院協同進行。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才能,本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人員還與業界的許多公司、俱樂部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不僅如此,該院還與許多其他組織機構(包括體育委員會、農村體育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等)密切合作,承擔或者參與了許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從而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在學生學習成績評估方面,他們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較靈活。盡管不同學科的考查方式略有不同,但其目的基本一致,就是檢驗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閱讀和獲取信息的水平、分析問題和獨立研究能力等。鑒于此,在考試內容方面,他們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回答該領域的一些具體問題,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并用所學知識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回答問題時學生必須具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且語言表達準確、規范。倘若學生在應試時只是機械地背誦所學內容,則不能通過考試。
通過對我國北京體育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云南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贛南師范學院等國內十所不同類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狀況的調查,發現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與以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為代表的國外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具有明顯的差異。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具體分析:
3.1培養目標和考查方式
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通常是以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來確定。所有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都要緊緊圍繞培養目標來進行。而以拉夫堡大學為代表的英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制定和相關課程的設置,則緊緊圍繞社會的現實或者未來的需要和學生的就業情況,將實用性置于首位。
在培養實用體育人才的目標導向下,國外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考試的形式、考試內容、以及評判標準也與國內明顯不同。國外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業考試已經遠遠超越了純粹的知識考查,他們考查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視遠遠超過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考查的重視。
3.2學制設置
為了培養更多社會實用型的人才,包括拉夫堡大學在內的英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制設置都比較短,課程的學習時間也安排的比較緊湊。新生一般是在九月份入學,在第二年的6月末就結束所有課程學習和考試活動。學位論文則要求在九月遞交。由于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沒有論文答辯的硬性要求,因此,他們一般在十月中旬即可取得學位、畢業離校。
在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制與其他大多數專業一樣,一般設置為2—3年,人才培養周期明顯長于西方國家。
此外,除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項目外,拉夫堡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也設有在業余時間進行的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項目。這兩種項目由于學制不同,相關課程的學習時間也就不同。例如,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來講,運動生理學的教學時長為12個月,而非全日制的碩士研究生則要進行學時長達24個月的學習。
3.3課程結構不同
拉夫堡大學的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都與其專業緊密相關,并且課程性質相同,即都是專業必修課。而我國卻明顯不同。調查發現,國內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有3大類,即: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學位課,其內容不僅繁多,而且多有重復、交叉,結果導致學習周期明顯長于國外。
當今世界,體育學科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多學科的交融。這種發展趨勢決定了體育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因此,其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也日益多樣化。基于這種認識,拉夫堡大學在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上,特別重視工具課程和跨學科課程的設置。研究發現,在他們的研究生課程中,跨學科的內容非常多;部分課程甚至涉及五、六個非體育學科。其結果是通過整合學校的各種教學資源,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相對而言,國內多數高校相關課程的設置卻比較封閉,跨學科課程設置數量明顯不足,加之工具課程的重要性往往被弱化,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打折扣。
3.4授課方式不同
拉夫堡大學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方式多樣,既有面授、閱讀和自學,也有討論或者參觀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們非常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因此,案例分析和實踐活動的開展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為了增強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他們經常安排小組學習或者自學活動。另外,在整個學習期間,學生還需要做若干次的學習報告或者研究報告,以及完成一定數量的實踐調查報告。這與英國的高校非常重視研究工作、著重培養學生們的獨立研究能力的教學
宗旨有很大關系。目前來看,國內雖然已有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多樣化的嘗試,但多數學校的授課形式還是略顯單調,研討、講座和文獻閱讀等教學形式還沒有常態化。這顯然不利于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各種實際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1實現培養目標多元化
拉夫堡大學的決策者對研究生培養方面的目標非常清晰。他們認為, 博士研究生是未來的主要科研工作者, 而碩士研究生教育則是本科教育的自然延續和向博士研究生培養的一種過渡。調查發現,我國許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定位與他們截然相反,即:把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點階段, 這明顯與我國的現實需要不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并且這種行為進一步增大了研究生就業的難度。事實表明,當前國外對于體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已經多元化。滿足社會需求、 培養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基于此, 我們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及時調整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4.2進一步完善課程結構
與英國相比, 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還不盡合理。其主要表現是,公共必修課所占用的學時和學分相對較多,致使專業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比例明顯失衡。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應當適當控制與專業領域關聯性不太強的基礎性課程。 同時適當增加部分選修課的課時比例。 特別是在體育學科快速向多學科融合發展的今天,開設一些跨學科或者母學科的選修課程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例如,對體育旅游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在選修課程時,可以選修本校旅游院系的部分課程。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跨校選課, 或者聘請外校的教師前來授課。鑒于科研能力在當前國內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我們還應當向拉夫堡大學那樣, 逐漸加大工具性課程的課時比例,從而為他們研究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便利。
4.3及時更新、豐富教學內容
在拉夫堡大學體育專業研究生的諸多課程講授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教師及時的將社會發展中最前沿的東西補充到其中。然而,調研發現我國許多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的內容卻不容樂觀。其中許多課程的內容陳舊過時, 明顯脫離社會實際,但仍有部分教師在那里照本宣科。在科學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的當代,這種做法顯然有失妥當。為了能夠與時俱進,我們必須采取積極地應對措施,在加大本專業學科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探討、研究的同時,還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4評價標準要靈活、多樣
國外在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方面,一直遵循著靈活、務實的原則。目前來看,國內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都比較單一。隨著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研究生類型的日益增多, 那種單以學術水平作為唯一評價標準或者主要標準的做法顯然有失公正和公平。因此,為了培養更多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體育人才,提高我國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整體質量,對不同類型的研究生, 應該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其學習成績。
[1]黃漢升. 新中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 體育科學, 2007, 27( 9) : 3-22.
[2]趙金嶺, 張淑香. 英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 2012,(5):86-88.
[3]謝樹江. 福建省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與調查分析[D]. 2013.
[4]高爽,等. 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5.
Study on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in the Colleges Abroad——Tak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in UK as an Example
Zhao Jinling1, Zhang Shuxiang2
Along with large-scale recruit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olleges,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improved with it. Therefore, acquaint us with the foreign advanced training mode, and learn from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Chinese colleg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etc., and tak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in UK as an example,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in the college abroad is explored. On basis of this, the training modes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both in our colleges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in our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sports;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2014年度贛南師范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趙金嶺(1964-),男,山東聊城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體育管理。
1.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與健康教育研究所,江西 贛州341000
Spor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Sport College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0-003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17
2.贛南師范大學 圖書館,江西 贛州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