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鍵中
?
自我控制理論在網球教學中緩解消極情緒的應用
陳鍵中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取得更好的學業成績,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本文以網球教學為例,嘗試把自我控制理論應用于網球項目的教學中,闡述網球教學中學習者有意識地控制行為模式而導致消極情緒,總結導致自我損耗的來源,闡述預防和補償自我損耗發生的策略,對網球技術學習的心理策略提出應用建議。
網球教學;自我控制理論;消極情緒;緩解;應用
對自我行為和情緒的控制是個體優秀能力的體現。認知心理學家認為自我控制是指個體遵循個人價值追求和社會期望而主動對自主行為進行調節的能力(Kopp,1982)。他指出對自我行為和意識的控制內容至少包括抵制外界誘惑、抑制沖動心理和行為、延遲自我需要、擬定和執行行為計劃、以及對具體社會情景的應對這五個方面。目前對自我控制意識和行為的研究成果頗豐。其中以美國心理學家Baumeister 提出了自我控制資源有限理論在體育運動領域中最具應用價值,該理論認為對自我行為的控制操作會導致某些心理資源損耗,而這些心理資源在一段時間內是有限的,執行一項行為操作會減少另一項行為操作的可用心理資源;同時也強調自我控制的心理資源是可恢復的,并且存在個體差異。目前在體育運動領域對自控行為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自我控制的心理資源有限性理論模型進行開展,并由此提出自我損耗的概念。自我損耗,是指因實施自我控制而導致自我控制能力暫時下降并對后續操作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1]。運動中的人同樣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資源來抑制個體固有的神經沖動、行為習慣以及思維定勢等從而控制自己的行為。自我控制理論在競技運動中應用比較廣泛,實證研究融合不同的運動項目對理論進行驗證,但是針對在體育教學情景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嘗試從體育教學的角度出發,以網球項目為切入點,嘗試把自我控制理論應用于網球教學中,并針對學習者由于認知、項目特點、學習者內部因素和教學外部因素引起心理資源消耗導致消極情緒的產,以及針對學習者執行自我控制時出現的自我損耗現象提出預防和補償的策略。
1.1對網球學習的認知
初學者在接觸網球時,對于擊球動作存在認知偏差。而認為打網球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運動。一方面,學習者在學習之前通過觀看專業的運動員在網球比賽中擊球的視頻或圖片表現或多或少受到職業球員的影響,從職業球員的擊球視頻留下刻板印象,認為擊打網球需要很大的力量和揮拍速度;另一方面,常常與羽毛球和乒乓球進行比較,學習者以場地、球拍以及球等器材的特點為證據,而忽略球拍和球彈性,先入為主地建立錯誤的印象。更加強化學習者認為練習網球需要很大力量的觀念,容易導致學習者產生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
1.2網球技術本身的要求
網球的各項技術有其復雜性,系統性。在強調身體局部關節及肌肉的正確發力的同時,更加注重身體動力鏈的放松發力,以及身體上下肢和同側和對側肌肉的平衡和協調。另外對于擊球的不同時機和多變節奏的把握也在客觀上對練習者提出較高的要求。而對與運動能力稍遜的學習者來說更是一種挑戰。如果學習者的身體素質不高時,更增加消極情緒的程度。
1.3網球學習者的人格特征
網球學習者的人格特征、氣質類型以及運動能力的差異可能導致學習者自我控制力的強度不同,而引起自我損耗的差異。從一般的體育學習理論中可以總結出內向型學習者對技術的學習傾向于內省和比較,注意投入的程度深,但不易外顯。而外向型的學習者比較樂觀和樂于交流,對技術的學習更加自信。同時運動能力的差異在網球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者的心理影響較大,一般來說,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習者,在練習中比較容易取得練習成果。自我損耗的程度會比較小。
1.3.1外向型學習者與自我控制的特征分析
外向型的學習者在氣質類型上大多屬于膽汁質或多血質的人,神經過程強,情緒的興奮性高,活潑好動,行動敏捷,反應速度、注意轉換的速度都比較快,容易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是心境變化劇烈,難以自我克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網球的學習中,主要表現在于難以控制擊球力量和方向,追求擊球時的力量快感而忽略技術的細節和擊球效果等。對外向型學習者的進行自我控制的調整策略應以減低學習者運動喚醒水平為出發點,引導其自我思考技術要領。
1.3.2內向型學習者與自我控制的特征分析
與外向型的學習者相對,內向型的學習者在氣質類型上多屬于黏液質或抑郁質,神經過程較弱,頭腦清醒,內心體驗深刻,注意力容易集中,穩定性強,經常能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到的事物。雖然內向型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集中注意力傾聽教練的技術講解且能按照教練的要求努力投入練習,但是容易出現消極的情緒,伴隨著對技術學習的信心不足,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的心態。對待擊球失誤歸因,常常針對于自己的身體運動能力,并不自覺的把自己與其他的練習者進行比較,對自己進行否定的歸因。因此與外向型的學習者相比,內向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心理資源的補償。
1.4外部環境的干擾
教學環境、教學條件、課堂秩序等外部的不合理因素的同樣能給學習者帶來消極的暗示,影響學習者的情緒和態度。干凈整潔的網球場能夠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從走進球場時能有愉悅的心情,先入為主的愉悅情緒傾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消極的情緒。教學用球和球拍的選擇要與學習者的實際能力相匹配,不合理使用訓練用球和球拍穿線等都會影響學習者對動作的體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散漫的教學秩序會給學習者帶來不安全的感覺體驗,同樣能引起消極的情緒。
2.1調節消極的情緒和思維內容
相比中性條件, 負性情緒下個體的反應沖突監控和隨后的行為抑制腦活動增強,導致個體對信息的加工過程變慢,而行為反應顯著延遲(辛勇,2010)。消極情緒在破壞個體行為發展的同時也會干擾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而對于消極情緒的調整,比中性情緒更容易忽視長期效益而導致人們選擇即刻滿足。同時有基于實驗支持的研究認為,相對于采用抑制的方式控制消極情緒,主動向外界表達和宣泄的方式,更有利于緩解消極的情緒,提高后續的自我控制行為操作。研究提示運動員和教練員,在面對消極情緒時,應該視情況去表達,這樣才能節省自我控制能量,為后續自我控制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能量保證[2]。在網球的教學中,由于個體的領悟能力的差異,同樣的教學進度,往往會導致有些個體的技術學習達不到要求而出現消極的學習行為和情緒。教練員可以從日常的出勤,課堂的觀察可以發現,并進行溝通,耐心傾聽學生對課堂網球學習的評價,尊重學生的建議,引導學生體驗網球學習的過程,而不能過于強調網球學習的結果;避免針對學習者進行技術層面和學習態度以外的行為表現進行批評和指責,打擊練習者的學習熱情。
消極的思維內容會減低個體的行為喚醒,影響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實證研究表明(張連成,2012),控制與運動情境相關的思維消極思維內容會消耗更多的心理資源。這個研究結果為運動員的控制消極的思維內容提供了必要的啟示,即賽前轉移注意、比賽間歇回避比賽相關信息等方法可能是有效的控制消極想法的策略[3]。在練習的過程中,設置簡單明確的提示語引導學習者進行思考,細化技術要領,如“看球”,可以改為“擊球中下部”。同時在強調擊球效果時,應避免負性言語的消極暗示,避免過度過多的描述錯誤的動作和場上的擊球結果,如“球場出界太多,不要把打出界”可以改為“把球打到某方向或位置”;“收拍不夠完整”改成“轉肩把球拍收到到肩膀”等等。
2.2避免認知失調和社會比較
認知失調是指當個體覺察到自己的各種態度之間或者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內部狀態[4]。社會比較是指個體將自己的處境和自身條件(包括能力、觀點、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與他人進行比較,這一過程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等不同的成分[5]。在網球教學的授課中,教練在正確進行技術講解的同時減少不合理的言語暗示,尤其是更應采取一些措施預防學習者產生認知失調和不恰當的社會比較,以減少自我損耗的發生。當運動員出現認知失調的現象時,不理性的的想法以及對自己的能力的消極評價會導致自我控制資源的消耗。自我肯定是預防認知失調的有效策略。有學者(陽海英,2015)通過進行Stroop任務的實驗研究,分別檢驗價值肯定(強調個人重要價值的肯定)和屬性肯定(強調個人品質的肯定)對于自我損耗的預防和補償作用。結果表明,通過自我價值肯定相對于自我屬性肯定對認知的調整和轉變效果更加顯著。該研究結果提示,教練員或運動員可提前采取自我肯定預防認知失調產生自我損耗,同時只有采取價值肯定才能對認知失調產生的自我損耗具有預防作用[6]。同時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和領悟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在網球教學總應該盡量減少社會比較,尤其在學習者的練習效果出現差異時,學習者會不自覺的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得出的認知往往和自身的情況不相稱,進而造成自我損耗,影響學習者的主觀學習體驗,降低學習效率。教練員在進行技術教學或者教學比賽時,要適當的進行分組,并針對不同的群體設置相應的練習內容和目標,并且謹慎的給予練習者明確的指導和評價。
2.3制定執行意向
執行意向,又稱為“如果- 那么”計劃( Gollwitzer & Sheeran,2006) ,其主要包含特定的情境線索、合適的目標導向反應,其中“如果”成分與情景線索有關,“那么”成分與目標導向反應有關,執行意向將二者關聯起來,關聯度越強個體付出實際行動的可能性越強,這可能是清晰的目標對行為起到了激勵作用[7]。有實驗研究證明,執行意向可以避免和補償自我損耗的發生(郭瑩,2012)。在網球的練習中把常見的錯誤羅列出來,建立相應的調整策略,并通過模擬練習進行強化。如“如果擊球出界,就增加旋轉”;“如果過網高度低時,那么就增大向上收拍的幅度”等等,以減少練習的因過多的思考而增加自我損耗,提高練習效率。此外,除了單項技術的執行以外還可以在戰術教學中應用。如果面對關鍵分時,如何制定簡易的戰術,便于發揮練習者的技術優勢,并且有必要進行模擬訓練,增強比賽的信心。
3.1積極情緒
個體處于消極情緒狀態時,會消耗其認知資源,進一步影響后續的操作表現。相反積極情緒不但可以有效減輕由于緊張或焦慮引發的消極情緒,而且能調整個體生理和心理的不匹配狀態。但有實驗研究發現,積極情緒并不是對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有促進作用,而是只有在自我損耗條件下通過對自我損耗進行補償才促進自我控制[8]。產生自控損耗之后,通過自陳式誘發和與重要他人(教練)交流這兩種手段所誘發的積極情緒,均可以克服運動員的自控損耗;而與重要他人(教練)交流后的操作成績好于陳式誘發后的操作成績[9]。
在網球的課堂中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對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情緒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氛圍的形成除了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外,教練員與學習者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對于形成愉悅的課堂練習氛圍同樣重要。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練員要善于發現練習者的進步,并及時提出以進行強化,單獨肯定贊揚以及適當地在其他同學面前鼓勵對于調動練習的積極情緒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損耗補償策略。同時教練員的語言除了準確表達動作要領以外,可以應用其他相似項目遷移或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對動作要領進行描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另外幽默的語言表達及肢體語言也可以調動練習者積極性、改善消極情緒、降低自我損耗的發生。
3.2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個體在行為習得的過程中,自我肯定的意識和行為能減少自我控制心理資源的消耗。而自我肯定的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如用積極的言語進行對自我良好的表現進行暗示或表象。因此,教練員再教學中努力營造自我肯定的氛圍,引導學習者進行積極的思考,發掘自我價值所在,幫助運動員發現優點并自我肯定。進一步研究發現,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價值肯定與自我損耗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價值肯定對認知失調產生的自我損耗具有補償作用[10]。因此在網球的練習中。教練員應該懂得引導練習者進行自我肯定,如告訴練習者很努力,身體素質不錯等。另外對于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對于教練的教學方式,方法,甚至產生不同于教練的教學理念時,多數情況的下,教練員可以給予積極的肯定,然后再進行糾正,而不是給以堅決的否認。而在遇到練習挫折時,可以適當的轉移練習者的注意力,減少針對擊球技術的評價,而強調練習者的付出和收獲。
3.3利用榜樣的力量
在中國的運動隊中,榜樣教育是一種激勵運動員刻苦訓練的重要手段。我們常常可以見到,教練員將來自運動領域和非運動領域的成功人士和先進事跡或其身邊優秀的前輩和隊友作為榜樣,教育和激勵運動員。有研究發現,來自運動領域和非運動領域的名人榜樣都對自我損耗起到補償作用,且補償效果不隨榜樣的社會類屬及損耗狀態改變;身邊榜樣可以補償大學生運動員的自我損耗效應[11]。這提示在運動技能學習中,榜樣教育在心理層面提高學習者的動力和堅韌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實踐意義。在網球學習過程中,通過觀看優秀運動的練習或者比賽的精彩視頻,在強化運動記憶的同時也能喚起學習者投入練習的欲望。甚至對于優秀運動員的擊球技術或在擊球成功后的行為表現進行模仿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練習激情。另外當學習者在遇到練習困難或技術瓶頸時,甚至在訓練中出現“高原現象”時,教練除了需要正確的教授相關技術以外,可以推薦學習者閱讀優秀運動員或偶像的自傳,訪談等資料,幫助練習者建立信心,度過困難時期,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在網球教學中,能夠引起學習者產生消極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對于外部客觀因素,在進行授課之前,應該做好備課,合理分組,分配場地和器材,保證練習用球的質量等。另外要充分考慮天氣的因素,對課堂進行調整;對于學習者內部主觀因素,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習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和信心,要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團隊合作意識,形成互幫互學的良性學習氛圍;使學習者消極情緒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得以釋放和緩解。
網球初學者在剛剛接觸網球時,對于各項的技術的要領沒有深刻的體會,同時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會更大程度的出現自我損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前人的經驗總結引起學習者消極情緒的原因,提前預測自我控制和自我損耗的出現,并采取有效的預防策略。
由于網球的項目特點,要做到熟練的運用各項擊球技術,需要一定時間和練習的積累,過程遇到困難,產生消極情緒,自我控制和自我損耗是不可避免的。在自我損耗發生以后,可以通過運用誘發練習者的積極情緒、引導其進行自我肯定以及利用榜樣力量激勵學習者等心理調控策略及時進行自控資源補償。
[1]張力為,張連成.自我損耗的控制:競技運動領域的研究與應用[J].體育科學,2013,33(6):3-13.
[2]張連成,張力為.情緒抑制與表達對運動員自我控制損耗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8):77-82.
[3]張連成,張力為,高淑青.不同的思維控制內容對運動員自控損耗的影響[J].體育科學,2012,32 ( 9) : 62-66 .
[4]Rosenberg MJ.When dissonance fails:On eliminating evaluation apprehension from attitude measurement[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96,1(1):28-42.
[5]邢淑芬,俞國良.社會比較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1):78-84.
[6]陽海英.認知失調與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損耗:自我肯定的預防作用[J].體育科學,2015,35(5):29-37.
[7]王林.行為執行意向的理論觀點及其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14,37( 4) : 875 -879.
[8]江偉.積極情緒對自我損耗下自我控制的影響[J].心理研究,2015,8(3):30-36.
[9]李想.積極情緒對自我控制損耗的補償[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10]陽海英,張力為.認知失調與運動員自我損耗:自我肯定的補償作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3):249-255.
[11]董蕊,張力為.榜樣啟動對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損耗的補償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2):122-131.
Application of Self-control Theory in Relieving Negative Emotion in Tennis Teaching
Chen Jianzhong
Well self-control ability can help people to improve psychology adap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acquir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o own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aking the example of tennis teaching, this article tends to apply self-control theory foe tennis teaching, illustrates the negative moods caused by the consciously control of behavior pattern by learners, concludes the origins for self-consumption, states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compensate self-consumption,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in tennis skill learning.
tennis teaching;self-control theory; negative emotion;remission; application
陳鍵中(1991-),男,廣東廉江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運動心理學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Sport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812
A
1005-0256(2016)010-011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