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東(松苑中學,廣東 中山 528403)
簡論耐力跑教學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
劉振東
(松苑中學,廣東 中山 528403)
耐力跑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并參與,從跑步中獲得健康、從跑步中得到快樂正逐漸成為人們一種文化意識。耐力跑不僅能培養人的持久奔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還能磨煉人們勇敢頑強的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經過堅持耐力跑的長期實際鍛煉,還能促進人體心血管血液循環系統和肺呼吸系統的發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但由于耐力跑在中學的教學內容相對單調、枯燥,且對學生的體能要求高,許多學生都怕長跑,加之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愛太多,克服困難的能力差,對耐力跑的知識學習不夠,易發生重大教學事故。因此出現了學生不愿練習、家長不想讓子女練習、教師怕出事故不敢教的現狀,導致目前中學生的體質越來越差。學生在參加耐力跑后死亡的許多例證,讓許多學校怕再出現事故,甚至取消耐力跑教學和學校運動會中的長跑比賽。
2.1 醫學原因
從醫學角度看,長跑時出現的猝死,主要是突然加大的運動負荷,心臟功能跟不上運動負荷的增加而引起的心臟供血不足,或缺血而引起的各種心肌炎癥,以及暈倒后有異物卡住咽喉不能呼吸而窒息死亡。
2.2 教師不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尤其是疾病)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熟知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另外必須要細致了解他們的病史狀況,以便合理安排這類同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防止因體育教學安排不當而導致病癥出現,引發事故。2013年3月31日央視曾報道,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蘇山中心小學,11歲的男孩袁建雄因違反班規被罰在操場上跑步后死亡。醫院事后查明,袁建雄患先天性心臟病,不宜劇烈運動。如果家長事先向學校申明孩子的病情,學校、班主任和教師事先都了解學生的病情,這種重大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3 平時缺乏鍛煉,身體素質下降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高、初中學生學業負擔重,出現體育課經常被其他課占用的現象,平時學生根本達不到國家教委規定每人每天必須有1h鍛煉時間的要求,學生缺乏鍛煉以致學生身體耐力普遍下降,這些學生突然參加長跑鍛煉和長跑測試時,易發生呼吸不暢、大腦缺氧、暈倒的現象。
2.4 教學安排不合理
在耐力跑的鍛煉中,如果運動量和難度較小對學生沒有挑戰,身體鍛煉的價值小,不利于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身體及意志品質;如果運動量和難度過大,而有些學生好勝心強、不愿輕易服輸,已經疲勞情況下還拼命堅持,這樣就容易發生心腦供血不足,引發意外事故;超過了學生身體的承受能力時,尤其是在高溫高濕度情況下學生容易發生昏厥造成傷亡。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環境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
2.5 身體極度疲勞時參加考試和大強度訓練
現在資訊、網絡發達,家家戶戶都有電腦等電子產品,有些學生從小就沉迷網絡,晚上上網不休息,白天上課時體力已經透支。這些學生平時疏于鍛煉,體質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耐力訓練,往往也容易造成心力衰竭猝死情況的發生。
2.6 忽視了運動后的恢復
雖然一些學生堅持運動鍛煉,但鍛煉后不注意放松、整理,在劇烈運動后突然停止活動,使心血管血液循環系統不適應,也會發生意外。例如,河南省欒川縣一高中生出操后猝死、東華大學松江校區一名大三學生在1 000m體能測試后休息時間死亡等例子表明,一些學生的耐力跑猝死現象沒有發生在跑步時,而是發生在運動后。通常情況下,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學生在跑的過程中暈厥的現象,常提醒學生在跑步時注意要點,但較少考慮運動后學生的反應,總認為運動結束了,學生都休息了,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了,但有些事故偏偏出現在這個時候。
3.1 了解學生
耐力跑并不是對每一個學生都適合的。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清楚,學生的體質通過耐力跑一定會增強,但是,教師課前必須了解所任教班學生的身體狀況,如是否適宜參加某種運動、身體是否有先天的和隱患疾病等。新生入學時,應讓學生、家長填寫“體質健康調查表”,教師應根據調查結果,對一些確有醫院的證明不適宜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另行安排課程內容,以避免突發意外事故。
3.2 察言觀色
3.2.1 課前察言觀色
耐力跑練習比較勞累,只有長期堅持練習才能有所進步。現在的學生相對比較嬌氣,有一點不舒服就要請假。教師課前要加強教育,讓學生認清體質的重要性,從平時學生跑步時的表情和行為中觀察學生。屬于嬌氣的、怕苦怕累的,要鼓勵他們堅持到底,或可適當降低標準,讓他們堅持到終點就是勝利。如果確實不適宜堅持的,一定要求學生放緩腳步,逐漸減速停下來休息,以免發生意外。
3.2.2 課中察言觀色
在耐力跑的教學過程中、長跑測試中或者是在學校運動會長跑比賽過程中,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一定要在跑道邊上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細致觀察,發現臉色和嘴唇蒼白的、眼睛迷離和身體搖晃、精神恍惚的同學要及時阻止學生再跑下去,并派專人看護,讓學生在通風陰涼處休息,隨時注意學生身體情況的各種反應。有條件的讓醫務人員看護、檢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一旦發現問題就及時酌情處理,直至送醫院治療。
3.2.3 課后察言觀色
耐力跑的教學過程中,即使是相同的運動量和相同的強度,但由于學生的體質、基礎和課前的疲勞程度不同,學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課后要注意觀察那些比較吃力的同學,詢問清楚造成困難的原因是基礎差、還是課前休息不好或者是太累,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如果遇到學生一直頭暈且比較嚴重,則應及時送醫院治療。此外,學生跑步后要讓學生用慢跑、慢走的方式進行整理放松活動,使呼吸逐漸平穩,心臟功能漸漸適應,然后再停下來完全休息,切記不要驟停,以免發生事故。
3.3 循序漸進
耐力跑的教學和競賽中出現的猝死和重大事故,原因大都是在運動量和強度大大超出學生承受能力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在耐力跑的教學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體質和氣候條件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遵循運動量由小到大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利用由短到長地跑、由慢到快跑的練習,可采用走跑結合,慢跑加快跑,使學生逐漸適應耐力跑教學的要求。讓學生逐漸加強心血管系統機能的鍛煉,加強跑的技術練習與力量練習,使學生的動作合理化,跑的能力逐步提高,最終使體質獲得提高,運動成績和測試成績得到提高。
3.4 形式多樣
如何提高學生練習耐力跑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從而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體質,并防止耐力跑的教學中出現重大傷亡事故,是擺在我們體育教學課中的一個難點。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講解耐力跑的鍛煉價值,對身體的影響,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鉆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多樣的練習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內容的搭配、環境的改變及對學生評價改革等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興趣。要使每節課安排的練習內容和強度要有所不同,練習手段方法不同,使各種反復跑、變速跑和有氧練習交叉進行。有條件的可采用越野跑形式進行,讓學生到環境好、空氣新鮮的園林、山地進行長跑,也可以用足球比賽等長時間運動的項目來進行耐力練習,只要組織得好,安排得合理,學生就一定會在耐力訓練中得到提高。
3.5 及時處理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初步掌握運動中各種突發疾病的救治方法,在耐力跑的教學中一旦發現學生體力不支、臉色蒼白、身體不能自控和暈厥現象,應即刻讓學生停止練習,采用適當的方式緩解學生的癥狀,如果嚴重應即刻送醫務室或叫急救車。對于同學出現一般的暈厥情況,除原地緊急救治處理外,還應指定一位同學專門看護,直到此同學呼吸平穩,心率恢復正常,臉色逐漸紅潤為止。
耐力跑是提高人心肺功能、耐力素質和意志品質的最有利的鍛煉,在耐力跑的教學中只要我們應對得當,就可以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使耐力跑不再是危險項目。一定要有信心、有決心讓學生在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逐步提高耐力水平,增強體質。
G822.9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1-071-02
2015-12-11
劉振東(1965 ~),中教高級。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