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琰(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 江西萍鄉 337000)
?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究①
周琰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 江西萍鄉 337000)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作為一種新教學模式已經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仍不可小覷。基于此,文章從行動導向教學的步驟以及特點入手,結合當前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行動導向 高職體育 教學改革
行動導向教學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德國教育研究專家勞耐爾提出的,勞耐爾教授和他所領導的研究所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逐漸建立其較為完整的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并對當時的教育改革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傳統教學方式弊端日益顯現,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成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行動導向教學強調理論向實踐的轉變,注重小組學習,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認可。從當前來看,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英語、計算機等課程的應用較為廣泛,而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比較少,應用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行動導向教學法需要教師把重點內容當成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在提出問題中尋找答案,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利于長期記憶。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改變消極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學目標,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后,教師就要提出新的學習任務,并且要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適當提高任務的難度。此外,每一項任務的布置,都要有它的意義,也就是說,在這項任務完成時,能夠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教學效果[1]。
1.1 步驟
一般來說,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分為4個步驟:(1)課前準備。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做好課前準備。具體來說,必須對班級內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初步了解,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根據這些指標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布置不同的任務。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好教材和課件;(2)下達教學目標。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利用簡潔的語言將本節課的目標下達給學生;(3)實現教學目標。根據課堂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完成教學目標,這也是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4)考核。根據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1.2 特點
(1)最大的特點在于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踐聯系到一起,將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作為教學主題,有時也會將這些問題布置成任務;(2)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并對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學習興趣有一個大致了解,在任務的設定上體現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3)教師將任務布置給學生之后,學生自行組織學習,基本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4)教學方法較為廣泛,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這一根本教學方法基礎上,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引進其他教學方法,比如體驗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5)教師的主體地位被轉變,不再是單純地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重理論傳授轉變為重實踐。
2.1 尚未擺脫傳統教學觀念束縛
雖然實踐教學在我國已開展多年,但是高職體育教學觀念仍然非常老舊,深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有些教師錯誤的認為行動導向教學不適合體育教學,沒有引入的必要。然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成果也令人擔憂。
2.2 教學內容缺乏合理性
從目前高職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來看,依然沒有擺脫過去以競技內容為主舊教材體系的約束和束縛,對于學生來說,枯燥的競技教學豐富程度不足,直接導致了學生參與熱情及積極性的下降,也就無法為社會培養出所需要的體育人才。通過發現,學生之所以對體育課的熱情不高,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如果教學內容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情緒,不僅無法實現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學生發展。
2.3 教學方式單一
雖然新課改已經進行多年,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仍然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依舊整齊化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對學生個人的差異進行有效地、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教育和考核[2]。
3.1 任務分解
任何人對于新鮮事物都有極強的好奇心,并且希望這種好奇心能夠得到滿足,作為學生,他們正處于渴望知識的階段,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更愿意進行實踐,而且實踐的效果往往要高于教師講課。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樹立一個基本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下設置任務,并將這個任務進行精心分解,分解要嚴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對學生目前的知識結構進行全面掌握,將知識結構進行逐一分解,并提煉出若干個小目標,將這些目標隱含在教學任務當中。每完成一項任務之后,即可進行下一項任務。
3.2 任務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任務設計,它直接關系到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最終體現教學成果。
3.2.1 提出任務
任務的提出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新知識進行結合。此外,必須保證任務能夠達到教學目的,任務最大限度以實踐為主,最好避免理論性的任務。任務必須要有實用性,也就是說,學生掌握的知識,一定要在實際中派得上用場,盡可能將學生未來參加工作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進去,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競爭中奠定基礎。同時,任務的內容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對學生有吸引力的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真正投入到答疑解惑的過程中。簡而言之,任務的提出,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疑問中思考、在思考中解決,最終掌握知識。
3.2.2 任務形式
任務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任務明確,也就是說老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會給出樣板,學生按照樣板完成任務。其二,學生自由發揮。教學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任務安排必須含有學生自由發揮部分。
3.2.3 任務布置和完成
行動導向的主體是任務,但是對新知識進行講解是必然環節,教師只有將新知識講解給學生,才能進一步為學生布置任務,在實踐的過程中,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并且在自我學習狀態下,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識。
3.2.4 考核
當學生完成布置任務后,教師需要對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即:課堂任務和分模塊考核。前者是對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進行考核。后者就是在布置大任務之前,教師就要給出評分標準,當任務結束之后,對各個小模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作出評價,以便更好安排接下來大任務的教學計劃[3]。
綜上所述,文章就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論述。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弊端逐漸顯現,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尋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和改進,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
[1]駱艷.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6):110,112.
[2]岳強.論“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改革與開放,2013(8):173.
[3]王東偉.運動導向法在高職健美操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作者簡介:①周琰(1984,2—),女,漢,江西萍鄉人,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56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