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銳
[摘 要]院校研究意味著院校管理決策的科學化,院校研究也是當前我國高校科學管理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在我國的院校研究發展中,始終樹立科學的研究發展觀,倡導科學管理,利用國家和社會的力量來管理院校,文章主要針對院校的科學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科學管理;院校研究;高等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066
院校研究作為一種全新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自傳入我國以來,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院校研究也被稱為高校校本管理研究,而校本管理研究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管理研究中運用相對還是比較廣泛的,而院校研究主要針對的對象還是我國的高校管理研究,屬于高校內部的研究人員基于當前自身院校的實際運營狀況而設定的一個專門的實踐教育教學領域,院校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將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帶進高校管理當中,從而改變高校傳統的管理運行模式。
1 我國高校的科學管理與院校研究
對院校進行研究,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收集相對統一的數據,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數據報告,當高校管理從經驗管理逐漸走向科學的數據管理時,高校的發展將會呈現出跨時代的進步,這一概念的提出也使得當時的美國院校逐漸發展的教育模式上的轉型,也是美國高校從經驗管理向著科學管理的一個良好的開始,因此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院校研究的出現時高校經驗管理與科學管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分界點。
2 我國高校科學管理研究與院校研究
我國的教育界對院校研究的認識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自我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成立之后,院校研究這一工作一直都是在高校開展的,但是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以及運用狀況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界對院校研究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入,研究隊伍也不是很統一。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擴大規模上,基本上每年高校對新生的招募規模都會有所擴大,有些院校為了適應生源,還新建了教學樓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生源,但是高校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生源招收上,學生的管理工作卻沒有跟上,再加上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基本上都是行政與經驗管理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很難被定義為科學管理,因為高校的科學管理最基本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建立在縝密精細的調研以及精準的數據化基礎上,因此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院校研究對我國高校管理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可以說開展院校管理是解決當前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3 院校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3.1 過去積累的問題
在院校研究傳入到我國的時候,我國的教育界也在開展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部分院校被升格,學生的數量呈飛速上漲的趨勢,此時的高校學生生源不再是問題,但是學生的管理倒是成了一個大的問題,急需一個全新的管理方法,為了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院校研究為我國的高等院校發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此時對院校進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從院校研究的發展以及形成來看,院校研究的根基主要依托于現代化、科學化,其實我國高等院校的管理也在一直往科學化的方向靠,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突破口,始終走不出行政管理與經驗管理的范疇,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的高校專門設立行政樓。院校研究所強調的是自我研究,主要是針對自我存在的問題,從自我的角度分析,對其進行管理,也就是說院校研究可以是專職人員通過某一個專門的案例對學校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也可以通過學校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針對崗位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管理,將相對模糊的認識逐一地轉化為數據,以數據的形式進行保存,這樣在經過了不斷的累積之后,學校的管理自然而然就會由經驗管理轉變為科學管理了。
3.2 現階段所面臨的管理問題
在大部分的人眼中,尤其是在大部分家長的眼中認為,院校研究其實就是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對院校研究始終持反對態度,認為沒有必要強調院校研究,其實院校研究是現代管理科學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運用在高校管理研究中的一個綜合體現。也就是說高等教育研究并不是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與院校研究所關注的點也是不同的,高等教育研究所關注的是共性的東西,是學科層面的東西,而院校研究所關注的電視提出院校在實際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二者的關注點不同,但是二者之間也是存在一定聯系的,因此我國的高校管理者要根據高校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出現的問題來選擇是高等教育研究還是院校研究,由于每個院校的情況不同,所以在選擇教學模式的時候也會出現一定的偏差。
3.3 將來會遇到的管理問題
我國的教育部要求在2015年年底,各大高校就要完成大學章程的核準工作,也就是說,這也屬于自主辦學的一個關鍵性的指標,而在評審這一環節,我們的教育部是委托了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工作,這樣的一種評審也會讓我國的教育工作者聯想到美國的院校調查運動,正是這項運動的出現有效地推動了院校研究。
但是社會組織的評估監測肯定與高校內部的評估所采用的評價維度是不同的,社會組織的評估監測更應該注重資料的完整程度以及數據的精確。雖然從目前的評估水平來看,還沒有哪一個組織具備評估高校的資格,但是筆者相信隨著政策不斷地完善,社會組織的發展也會是非常迅速的。相信不久就可以又達到評價高校資格的社會組織出現。而我們的各大高校也要做好準備,不斷地改善原有的管理觀念,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建立一個全新的管理模式,開展院校研究,實行管理中的科學化和數據化,讓院校研究的作用真正的在高校的發展中體現出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短,經驗上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學化不一定非得按照國外的院校研究進行,我們要將科學管理融入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當中,再將院校研究運用到高校的管理中來,久而久之我國高校的科學化管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順暢。
4 結 論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實現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就是對我國人才提升最好的體現,我們要抓住這次教育改革的機會,不斷地完善自我,創新自我,將科學管理與院校研究有機地整合在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發展當中,更好地為我國高等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郎耀秀,韋愛蘭,唐安民.民族地區高校男女生學習成績比較研究——以河池學院為例[J].大家,2011(17).
[2]趙炬明,徐海濤.一個戰略的誕生——在中國應用院校研究方法的一個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
[3]劉獻君.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校研究十年回顧[J].高等教育研究,2010(9).
[4]亢雄.新建本科院校戰略管理的實施——基于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2).
[5]吳春燕,任金國.淺談建立高校體育院系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必要性[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10).
[6]張蕊,王保華.走向共贏:院校研究與大學的科學發展——兼論院校研究工作的幾個關系[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Z1).
[7]蔡國春,周川.院校研究的歷史發展及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基于國外文獻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2).
[8]陳廷柱.推進高校戰略與規劃研究 服務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校戰略與規劃研究回顧[J].高等教育研究,2010(9).
[9]張曉冬.院校研究與大學治理結構——以美國院校研究職能的演變與大學治理結構的關系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