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艷
摘 ? ?要: 到企業實踐是高職院校教師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必要性,從職業教育對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出發,提出加強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途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企業實踐 ? ?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屬性,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具備對應的職業崗位、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廣泛實施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具備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提升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成為當務之急,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進行現場實踐鍛煉既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又是提升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的必由之路,所以有必要對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進行深入研究。
二、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教師應該意識到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通過下企業實踐鍛煉,使自己的專業教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增長,在實踐中培養自身全方位的專業教學能力。
1.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全面落實教師企業實踐活動,是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通過到企業現場實踐,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系統掌握專業技術流程、行業動態及崗位素質和技能要求,提高教師生產實踐和科技開發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特別是青年教師,多數缺乏企業現場工作經歷,與其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相比,專業實踐經驗及專業操作技能相對較少。由于缺少企業實踐操作的切身體驗,難免使其在課程教學中底氣不足。通過企業實踐,高職院校教師能深入了解企業生產服務實際,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業人員交流學習,可以掌握相關新的技術信息,更新自身專業知識,提高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實踐能力,同時讓高職院校教師了解掌握所在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更加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企業實踐鍛煉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能夠準確收集到企業一線生產及管理過程對學生素質和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通過對教學過程改革的深入思考,在自身教學實踐中按照企業需求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還可以了解教學與企業之間的差距及當前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明確差距能為今后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礎[2]。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獲得的與企業需求更加貼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將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造就更多符合社會及市場需求的高素質職業勞動者,對促進社會就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3]。
3.推動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具備“雙師”素質,即高職院校教師既要具備所教授專業的理論教學素質,又應具備該專業實踐教學素質,只有不斷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才能適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通過組織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活動,使下企業教師在鍛煉過程中掌握專業領域相關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4],提高自身“雙師”素質,同時優化教師綜合業務素質,對高職院校建設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師資結構優化大有裨益。
4.促進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
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是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實現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的紐帶,同時是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更是持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可以與企業共同開展科技攻關與產品研發,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技術改造,從而與企業之間有效搭建起滿足校企雙方需求的產學研結合技術服務平臺,有效實現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能夠使學校密切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5]。
5.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都要緊貼生產實踐,人才培養定位更需要其開設的各專業及設置的課程培養具備較強操作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通過組織各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掌握到本專業領域企業生產一線的新工藝、新方法和前沿技術發展動態,使老師們進一步了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及實際生產中需要的理論知識,通過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充實自身課堂及實踐教學內容,進而不斷增強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效果。教師通過企業實踐鍛煉,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更為合理的課程,使教學更貼近生產實踐[6]。
三、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效能的途徑
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意義重大,但在具體教師企業實踐落實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有的教師對企業實踐認識不到位,在企業實踐中僅以應付檢查為目的,不能真正實現企業實踐效能;學校和企業對參加實踐的教師考核目標缺乏科學性且考核標準單一,不能使教師在企業中很好地發揮自身效能;具體實踐中,教師參與企業研發程度和層次均較低,既有教師自身能力問題,又有企業配合的問題;在企業實踐中教師能結合實踐與一線企業共同開發課程、編寫實訓教材的比例偏低,企業實踐效能不高;企業對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理解與支持仍存在一定問題。目前國家政策環境的缺陷,使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的企業承擔專業教師崗位實踐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教師企業實踐效果[7]。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才能真正促進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實現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效能。
1.企業實踐教師須親自上崗實操
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最重要的目的是通過親自上崗操作,及時跟進掌握企業相關崗位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能在企業中參與具體產品生產制造及相關技術改造,將自身理論知識與企業中生產實際相結合,了解新技術和新工藝在生產中的應用[8]。同時,在企業生產實踐中,還能全面了解自身教授專業課程涉及的生產工藝流程,使教師將實際生產過程融合實踐教學中。教師企業實踐中要有足夠時間保證其能夠親自完成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教師親自參與企業生產過程掌握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再將其反饋至自身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2.鼓勵企業實踐教師參與企業新技術研發
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從企業行業聘請了許多專家、技師作為外聘教師提升自己學校的實踐教學水平。高職院校教師一方面可以幫助來自企業的專家、技師組織教學,另一方面向他們學習實踐技能,還可以共同主持參與科研項目,經過長期學習合作,使高職院校教師在實踐能力上有很大提升[9]。同時,學校要與企業達成一致,聯合出臺相關政策,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鼓勵到企業實踐教師與企業開展橫向技術合作,參與企業的攻關項目,在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等方面與實踐企業合作。到企業實踐的教師要能參與或獨立承擔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進和技術攻關,在企業實際生產工作中培養和提高自身技術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使自身成長為實踐能力更強,技術水平更高、更全面的“雙師型”教師。教師參與企業研發,能夠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技術本領,更能“反哺”教學,使學生熟知最新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
3.建立教師企業實踐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須建立起系統完整的激勵高職院校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制定相關配套激勵考核政策,通過管理機制的建立保證教師企業實踐開展。目前高職院校對教師企業實踐的考核主要傾向于結果導向,教師對企業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未能做到有效動態監控,出現教師企業實踐流于形式、企業實踐效果不明顯等現象。所以要從制度制訂源頭上高度重視,完善約束、激勵、考核機制,對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進行鼓勵和導向[10]。教師企業實踐要明確實踐具體內容、要求和應實現的目標,規定到企業實踐的時間,明確獎懲制度,進行科學考核。
4.教師企業實踐開展分類管理
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應根據教師所教授專業、自身職業經歷背景,對其進行分類指導、分層管理,并設置不同實踐目標。對剛畢業進校的研究生教師,企業實踐目標以自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為主,熟悉專業對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及需要的崗位能力,通過企業實踐鍛煉,熟悉生產工藝或管理流程等;對已經具備中級職稱及以上的專業教師,要求其在企業實踐中在技術研發、課程開發、編寫實訓教材、企業員工專業知識培訓等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努力做一些工作;對從企業引進的技術人員,在校企合作項目深化上可以適當提出更高要求。
5.注重教師企業實踐的過程質量控制
高職院校在健全與完善教師企業實踐質量管理的相關制度基礎上,要更重視管理制度的執行和過程管理,通過制定完善的制度執行文件,建立起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動態管理機制。尤其重視管理過程中的測量、分析和改進,通過管理制度的執行使企業實踐的教師們做到自覺要求、自我檢測、自我修正、持續改進。使高職院校教師通過到企業實踐切實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及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培養自身成為“雙師型”教師,進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培養合格高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雁.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與評價機制[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5(2):19.
[2]譚娜.淺談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煉[J].科技視界,2012.30.
[3]金世紅.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與應對措施[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4):44.
[4]楊金土.30年重大改革——中國1979-2008年職業教育要事概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643.
[5]董春娟,王啟軍.高職院校骨干教師的培養策略[J].太原大學學報,2008(2):76.
[6]卞華.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考評管理規范化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
[7]成軍.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面臨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8]阮莉珠.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N].上海科技報,2007-12-19(B01).
[9]魯昕.要強化職業教育公益性[J].職業技術教育,2010(8):26.
[10]付寶慧.淺談高職教師的企業實踐[J].實踐與探索,2010(25):24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資助青年項目“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機制構建研究”(課題編號:13B01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