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舉
摘 要:小學語文學習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課堂導入、教學內容、課堂活動以及課后鞏固等幾方面深入探討了小學語文的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特點
語文作為一門教學課程,卻兼具了教學的實用性和語言的特點。語文作為一種語言的學習與傳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這種特點的體現,以下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一、課堂導入的特點
課堂導入作為集中學生精力,進入學習主題的切入點,對于一堂課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進行使得課堂導入具有特點就成為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1.趣味導入
小學生對于有趣的事物是絲毫不具有免疫力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在課前進行趣味性導入。例如,要學習一篇關于小兔子的寓言故事時,教師要竭盡全力使得教學導入具有趣味性,筆者會選擇在課前帶著同學們跳一段活潑有趣的兔子舞,使得學生的情緒和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這樣教師才能更加容易地引出關于兔子的相關話題,學生也因為對此感興趣而對于語文課堂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使得語文教學具有實用性的同時更加具有藝術性。
2.問題導入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稱象》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幫助學生先設定情景,假設有一只超級大的大象需要學生幫助稱出體重,學生會如何做?然后,讓學生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學生對于此問題的答案產生了好奇心,就會急于知道答案,利用這種急切心理,就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就能夠更好地進行下一步教學計劃。
二、課堂內容傳授的特點
1.教學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生的想象力其實是最豐富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鼓勵這種多樣性思維,讓學生多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發現生活中的新意,建立與眾不同的觀點,例如,在寫《我的朋友》這一作文時,很多學生寫的都是他和某位朋友之間的友誼,而有一位學生寫的讓人印象深刻,他寫的是他和一只流浪狗之間的故事,寫得細膩而感人,內容有創意,使得他的作文能夠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我就在全班作為范文重點解析了這篇作文,鼓勵學生也要像他一樣,看問題不拘泥于一點,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地方,這才是新意,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中的藝術性。
2.教學內容的情景性
小學生由于接觸的事物較少,對于一些抽象概念缺乏一些具體的想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兼顧語文教學實用性的同時,兼顧教學內容的情景性,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司馬光》這一課時,學生對于缸以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都不是特別的熟悉,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設置情景,例如,利用電腦模擬出司馬光砸缸的立體過程等等,從而讓學生對此有一個直觀、立體的印象。
三、課堂活動的特點
1.分層教學
小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性格等因素,對于語文的學習與理解能力有著千差萬別,為了能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分層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水平較高學生的帶領下,激勵稍弱一些學生的斗志,使其更加努力,來減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例如,在教學《畫》時,我會針對不同學生的理解情況分層教學:讓吸收比較慢的學生進行詩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較高的學生對于詩進行了解和賞析,并和中等同學帶著弱一點的學生對于所出問題進行解答和講解,在這種分層理念的團隊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相互合作中獲得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和意識,使得教學過程中能夠分中有合,合中有序,獲得不錯的教學成果。
2.小組教學
小組教學是一種與分層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教學方法,小組教學主要防止出現班級學習差距太大等眾多問題,因此將每組內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和一位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這樣所有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之上,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訓練。例如,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會以小組為單位談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答案展示,因而學生在這種互相幫助的大背景下,能夠彼此不斷提升自己。
四、作業設計的特點
我認為,作業設計應具有趣味性。很多教師在留作業的過程中只是機械地進行布置,單純讓學生掌握一些字詞,這樣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藝術性掌握是極為不利的,教師應該根據所學內容,靈活設計作業內容。例如,在教學《稱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向家長復述這個小故事,并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稱水杯重量的小活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所學生詞,對于文章內容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科學教學,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臺培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的作用[J].小作家選刊,2015(34).
[2]蔣述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A].2016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